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村内纷争(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气愈发冷了,李善有点怀疑自己对阿史那社尔那番话不是胡扯,真的是一年冷过一年,去年明明没这么冷的

    裹着厚重皮袄的李善呆坐在椅子上,搬着手指算,小冰河时期,记得封建时代之前有一次,不知道是商还是周,东汉末年到三国西晋肯定是一次,唐末五代是一次,明末是一次,好像一共就这四次……

    不过史书上也说的很清楚,突厥败亡,是有天气原因的,草原寒冷,牛羊马匹冻毙,大面积饥荒,再加上唐军精骑在大雪天的突袭……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李善突然想起了这句诗,好像是唐中期的边塞诗,如果这一世苏定方还有这番经历,这首诗倒是能用得上的。

    这几日,李善看似在温习,实则脑子里在盘算三件事。

    其一,怎么赚钱。

    其二,天太冷了!

    其三,到底用什么诗?!

    翻了翻手边的诗集,李善随手丢开,这个时代还没有雕版印刷术,公开的诗集出版几乎没有,他想搜集诗集,来判断脑海中的存货到底有没有出现……难度有点大。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李善从房遗直送来的一本诗集中发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五代南梁琅琊王氏族人王籍的作品。

    啧啧,好险啊!

    外面闹哄哄的一片,李善精神一阵,将皮袄裹了裹,带着小蛮就往前面去了,温习……真的没必要,填空题基本都有把握,释义大都也凑合的过去。

    房遗直、宇文士及都说过,进士科……主要就是看你杂项,也就是诗文的水平。

    大门右侧,原本的炊房已经完全变了个样,二十多人正在旁观两个妇人正在烧火做饭。

    呃,主要看的不是做饭,而是两个妇人正在使用的土灶。

    这是李善画了图纸,又详细解释,从村中找了两个泥瓦匠,正好齐老六也能帮把手。

    李善早就不耐烦这个时代的灶台了,太简陋,而且不通风,没有烟囱,太不习惯,之前没什么时间,而且上半年村中忙着农活,人手也不足,这时候倒是有空,而且人手也够。

    这种土灶,李善用了很多年,从五六岁开始就要蹲在后面烧火,太熟悉了,甚至还曾经亲眼看村中匠人砌起来,很怪,“待会儿让齐老六他们过去就是。”

    “进去说吧。”朱玮叹了口气,将闲散人等都赶走,只带着五六人进了正堂。

    正堂比较通风……李善这几日都不肯来,让人将门关上,端了几个炭盆进来,还让人将沙发搬来,才缩着手坐下。

    “咳咳,咳咳。”

    听见小蛮的咳嗽声,李善转头看去,一个中年汉子在廊下和墨香说着什么,这小妮子平日里侍候母亲,这会儿怎么跑到前院来了?

    “那是雷敬,八月定居,是墨香的舅父。”朱玮低声说:“此人有些勇力,但性情圆滑,当时定居的大都是他劝下来的。”

    李善一听就明白了,只怕是因为墨香当日在自己身边服侍,雷敬才选择定居……当然,更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果然才寒暄了几句,墨香就端着水壶进来,给每人倒了杯热水,然后站在沙发后和小蛮并排。

    李善有些惊愕,但视线在对面扫了扫,隐约猜到了什么。

    除了马周之外,其他几个人都是村中各类人的代表,朱玮、朱八代表着的是朱家沟老人,雷敬代表的是去年七八月份留下来的难民,王伏宝的侄儿王君昊代表的是苏定方、凌敬那伙人,而齐老六代表的是那几十个降卒小说

    听着对面七嘴八舌说了一阵,李善突然笑道:“齐老六,后悔了吧?”

    “早跟你说过,跟着某来长安,顶多是饿不死,想飞黄腾达,那是白日做梦呢!”

    “如今看到朱家沟太寒酸,太落魄,还不后悔?”

    适才和朱八争论的齐老六霍然起身,面红耳赤道:“郎君此言太过伤人!”

    “我等感郎君大恩,自愿相随,别说是吃糠咽土,就是为郎君而死,亦不后退半步!”

    “那今日还争什么呢?”李善叹道:“所谓不争是争,争是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面几人听得稀里糊涂,马周笑骂道:“齐老六,你们本无功劳,还害的怀仁如今难入长安城,与他人相争,本就是落了下乘……但既然随怀仁定居此地,投入门下,怀仁如何会弃之不管呢?”

    李善有点烦心,斜斜瞥了眼朱玮,这些狗屁倒灶的破事也捅到我面前来!

    难道不知道我这段时间要专心温习备考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