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买人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的思维总有一些定式。

    当遇到什么事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与其往日经历有着很深的联系

    而这些联系中,往往是童年的经历最为刻苦铭心……虽然成年后,他们未必能清晰的记得每一次的细节,但那种感受会深深的铭刻在他们内心最深处。

    所以,在察觉到代县人口不足,青壮被抽调服徭役导致可能秋收艰难的时候,李善就上了心。

    当确定将近三千民夫无法回返秋收的时候,李善气急败坏。

    亲卫、护卫以为李善怀仁,县中不多的几个吏员以为李善是怕吏部考核背责。

    马周想的更深一层,这次秋收肯定会出问题,李善这是要未雨绸缪,提前甩锅……毕竟这事儿的主要责任在于李高迁,而李善只是刚刚到任。

    但等李善很快下了决定,让亲卫、护卫全都去乡间帮忙的时候……马周都傻眼了,就算是收买人心也不至于这样吧?

    怎么说你也是百里侯,而且还是封爵县公的百里侯呢!

    一方面遣派小吏去雁门,看能不能有办法放回一部分民夫,李善一方面让吏员将民夫的主要聚集地标在地图上。

    一旁的马周嘴巴动了动,最终看着一脸坚定的李善,还是没去劝说。

    “这一片都是……”李善看着地图,点头道:“约莫四五十村落,还好都在一块。”

    “噢噢,这就是亲卫落脚庄子的隔壁……就从这儿开始!”

    李善嘴里絮叨,脑海中浮现出前世那一幕,记得应该是自己五六岁的时候,正值秋收,连续三日的暴雨,让全村人心坠冰窟。

    记不清太多的细节了,但还记得爷爷背着自己跋涉数十里去外婆家讨饭,两个舅舅横眉竖目,也还记得剩饭入嘴时候的那种感觉,甚至还记得童年玩伴少了几个……

    就是从那一年之后,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田地渐渐荒芜,爷爷也丢下那几亩地,只专心经营那家小小的豆等价一家五口人半年的口粮,还能将子侄辈送入太医署学医。

    一直忙碌到月亮隐隐挂上,众人才收工,李善体力还算不错,只锤了锤腰,一屁股坐在村头的石板上,鄙夷的骂了句一旁的马周。

    马周虽然是寒门出身,但终究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亲自耕作过,又拉不下脸一个人站在旁边,这下子累的四仰八叉躺在地上,气喘吁吁,头脸上都是泥土,显然不是摔了一两次。

    这时候,西河村的村长小跑着过来,“明府,寒舍已经备好……”

    “不用了。”李善挥挥手,“亲卫带了帐篷,现在还不冷……对了,多备些饭,会算给你们。”

    村长瓮声瓮气道:“明府如此下悯,如何还能……即使请麦客,也是要收粮的。”

    口干的厉害,李善懒得多说,只摆了摆手,接过一旁亲卫递来的竹筒灌了一气,才招手叫来东河村的族老,“今日割了多少

    “已约莫五六成,明日必能完工。”族老拜倒在地。

    “起来吧。”李善在心里嘀咕,居然这么快?

    事实上这是李善想的差了,前世他在村子里只看得见年富力强的男女下田秋收,而这个时代,多收一点说不定就是一口救命粮,别说青壮男女,就是孩子、老人都是要下田的。

    李善又喝了几口水才发现族老依旧拜服在地,“嗯?”

    族老颤颤巍巍直起身,脸上隐见泪痕,哽咽道:“小人历经三朝,只见战乱纷乱,只见税赋重重,只见胡人肆虐,却未见如此父母。”

    李善呆了呆,却看见一旁的西河村长也噗通跪下,“明府此来,乃雁门之幸。”

    聚集而来的村民如风中弱草纷纷拜倒在地……李善没有考虑过,他的行为在这个时代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对于他本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说一声父母,众望所归。

    还四仰八叉躺在地上的马周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腹诽,说到收买人心,就没有比你李怀仁更了得的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