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与两位大佬的初遇(待修改)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与两位大佬的初遇(待修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早听闻玉壶春之名,故友曾携酒相赠,当夜大醉,不愧得圣人盛赞。”

    李高迁挑选的切入点恰到好处,一方面点出了李善得圣人李渊青睐,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太子……当日就是李建成请李渊赐名玉壶春。

    李善脸上的笑容无可挑剔,“郡公善饮,等战事稍歇,自当奉上。”

    李高迁来了兴致,居然一一点评天下名酒,赞玉壶春为北地第一名酒,清如水,烈如火,令人心生豪气。

    绕着圈子转了好久,李高迁才将话题扯了回来,“十日前,某自雁门引军出塞,欲召你随军,可惜刘公断然回绝

    刘世让曾经回绝李高迁建议自己随军?

    一头雾水的李善含糊道:“在下年少,不敢……”

    “哈哈哈!”李高迁大笑道:“怀仁何以如此自谦?”

    “去岁山东战事,筹谋建功,擒杀刘黑闼,得以封爵,此事长安一时盛传。”

    顿了顿,李高迁叹道:“想必怀仁也知晓,刘公倨傲,雁门位马邑东侧,成犄角之态,为保马邑不失,十日前刘公抵雁门,强令大军出塞。”

    对面端坐的李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刘世让这么嚣张跋扈吗?

    “足下位列十二卫大将军……”

    “不过充数罢了。”李高迁长吁短叹,“雁门驻军多为刘公旧部。”

    好吧,虽然这是事实,但李高迁是千方百计要给刘世让上眼药呢。

    李善瞠目结舌,理论上如今没有代州总管,也没有河东道行军总管,那名义上全盘指挥河东战事的应该是并州总管李神符。

    从名位上以及驻军位置来考虑,驻守雁门的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应该是第二把交椅,而且还未必受并州总管李神符管辖。

    居然在雁门夺军……这是人臣干得出来的事?

    难怪李高迁和刘世让不合呢……面前这位要么是没胆子,要么是心机深沉,这样都不炸锅?

    李高迁一脸的愁容,又补充道:“刘公去岁失位削爵,视为奇耻大辱,此番起复,不计手段得失,一力复爵……”

    “相援马邑,乃是正理,但大军倾巢而出,若雁门失守……”

    李善沉默的听着,听了好久,总觉得云里雾里。

    一直到李高迁笑着说起长安旧事……刻意点出了李渊,李善才听出点味道。

    这是在提醒我呢,刘世让这厮不地道。

    一心念着复爵,所以强令雁门大军出塞……这方面李善不知军情,不敢妄加点评,但他听得出来,李高迁点出了之前他企图携其随军,而刘世让否决了。

    这是在说,刘世让要独占大功,但知道了你得圣人青睐有加,所以才会让出点微末功劳来拉拢你。

    要当心啊!

    李善也是无言以对,和一路上猜测的差不多,自己又陷入了这种破事。

    在长安,夺嫡还讲究个脸面,就算罗艺那厮入京大打出手,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面子上还糊弄得过去。

    在山东,史万宝能狠辣到让李道玄陷入阵中,而后者逃生后亲手斩其首级。

    在哪儿都一样,在哪儿都逃不掉这种纷争,所以和长安、去年山东的性质不同,刘世让不是秦王一脉,但道理是一样的。

    李善嘴上糊弄着,突然想起了在急诊科轮值的那段时日,主任和副主任之间明争暗斗,不亦乐乎,据说上面也各有大佬撑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想完完全全独善其身,陶渊明去种地都逃不掉呢。

    “此番大捷,足下领兵出塞,独当一面,朝中并有封赏。”李善一边笑着奉承,一边在心里想,李高迁这番话到底有几分可信呢?

    说想携自己随军,而刘世让拒绝,应该不至于是假话……毕竟一问就能弄清楚。

    说刘世让先前想独占功劳,如今让点功劳来拉拢自己……李善对此九信一疑。

    但屁股决定了立场啊。

    就目前而言,李高迁是自己需要的,而刘世让……暂时不需要。

    李善缓缓起身,行了一礼,“在下科举入仕,不料初仕即代县令,朝以重任托付,不敢丝毫懈怠。”

    “足下贵为郡公,领左武卫大将军,驻守雁门,他日还请不吝。”兵在长安也有过联手,唯一的问题在于物资供给。

    “水需清,器需洁,不得封闭,不得不见天日,此外需每日充足口粮,最好有鸡子、肉食。”

    手术之后,宽阔而通风的空间,干净让人不会压抑的住所,以及足够的营养,再辅佐细心的照料,这已经是李善能做到的极致了

    但这需要不低的后勤供给,当年在馆陶没问题,后来刘黑闼大溃后更没问题,在长安自然不是问题,但在马邑就比较难了。

    刘世让有些为难,想了想才说:“朔州地广人稀,多遭贼军肆虐,此番苑君璋又引突厥来寇,代州或能……”

    “刘公,代县正值秋收。”李善苦笑道:“大军携数千民夫出塞……适才在下请江夏郡公使民夫回乡抢收。”

    刘世让目光闪烁,这是在向我解释吗?

    正犹豫要不要多问几句,门外传来禀报声,“高公来了。”

    李善正要退下,刘世让摆手道:“怀仁且待。”

    刘世让大步走出屋子,李善微微眯眼转头瞄了眼,院子里是个身材健硕的中年人,腰间跨刀,声音洪亮。

    门外就有亲卫,李善迅速收回视线,在心里琢磨了下,就刚才几句交谈而言,刘世让算不上温文儒雅,但也看不出什么飞扬倨傲。

    或许是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

    或许是因为去岁被贬而心态产生的变化?

    一刻钟后,刘世让才回来,随口道:“两千骑兵北逐,苑君璋短尾求生,窜入云州遁逃。”

    “恭喜刘公。”

    刘世让示意亲卫搬来一个胡凳,“久闻推敲诗才……不过听闻怀仁学识驳杂?”

    “不求甚解罢了。”李善坐下后突然反应过来,这老头还真如李高迁说的那般啊!

    在李高迁那儿,行礼之后立即就相坐而谈。

    而在刘世让这儿,开头就罚站了好一会儿,这老头都临时出去有事,也没嘱咐人搬个凳子来!

    刘世让细细问起诸事,基本上什么都问……李善都有点不耐烦了。

    从父祖辈开始问,问到山东战事,问到伤兵营,问到科举,问到诗文,问到起居,问到代县,问到爵位……

    “怀仁居然懂制冰奇术?”刘世让眼睛一亮,“老夫北上赴任前一日,得圣人赐冰食一碗。”

    “夏日酷热,圣人难耐,在下每日制冰送去……”李善听得有些懵懂,难道这老头去了一次广州忘不了炎热了?

    刘世让从本质上来说不是那种官僚,不太懂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只是略为试探了几句,就下定了决心……能每日送冰入宫,一方面说明得圣人青睐,不是谁都能每日入宫的,另一方面说明这少年郎擅媚上!

    刘世让觉得,自己吃亏就吃亏在不会媚上……李善要知道这厮如此想,都要哭了,我也不会媚上啊!

    从桌上拿起一张纸递过去,刘世让温和笑道:“怀仁文采非凡,还请代为斟酌。”

    可能这老头前半辈子不太笑,这笑容看起来有点狰狞,李善喉头动了动,接过看了眼,登时叹了口气……还真让李高迁猜中了,而且是全猜中了。

    这是一份报功奏折,首功自然是刘世让,长篇累赘的描绘刘世让如何探查敌情,率军出击试探虚实,然后指挥若定,坚守马邑,择机出击,大败苑君璋,斩首三千,俘虏数千……

    刘世让这老头为了复爵,还真是什么都敢干……独占功劳也不能这样!

    只在后面补上了几个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朔州总管高满政,后面是江夏郡公李高迁,第三位就是李善。

    高满政是因为坚守马邑,率军侧记苑君璋有功。

    李高迁是因为率军胁迫苑君璋侧翼……关于李高迁被当做诱饵那是一句都没提。

    而李善是因为一是筹谋有功,二是建伤兵营以振军中士气有功。

    李善那叫一个头痛啊。

    迟疑间,刘世让眉头一皱,声音登时转冷,“江夏郡公另有言嘱咐?”

    哎,李善不得不承认,李高迁说的对,真对,全对,这老头真不好打交道!

    “多谢刘公好意。”

    刘世让面色这才转缓,而李善一边腹诽,一边想着……看来要动些手脚才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