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三百九十章 两仪殿(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仪殿内,气氛相对来说比较凝重,这主要集中在于秦王、太子之间。

    两个月前,长安遍传东宫太子有迁都之意,刚开始李建成还保持沉默,但在李渊的刻意之下,也展现出对突厥的强硬态度,而李世民的态度从来不用说。

    但就在半个月前,苑君璋引数万突厥猛攻马邑,为了河东道行军主管一职,李世民轻描淡写的让太子李建成再次失分……李渊是恨铁不成钢,去年都有胆子出征山东,如今却没胆子去面对很可能不会攻入河东的突厥。

    与此同时两个消息也成了鲜明对比,被太子视为心腹的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兵败塞外,而秦王心腹李大亮在赴任安州刺史的途中,诱捕曾大败唐军的张善安,率五百骑击溃十倍于己的敌军。

    李高迁名列太原元谋功臣榜,爵封郡公,任十二卫大将军,而李大亮不过刚刚从金州司马晋升安州刺史而已。

    很多人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朝中上下名将猛将,大半归属天策府门下,面对突厥,即使太子有担当,但他能胜任吗?

    裴世矩默然坐下,心想都说秦王慧眼识英才,太子识人不明。

    但这也很难说,秦王这方面主要倚重房玄龄,李大亮、杜如晦都是房玄龄引入天策府的。

    而太子只可能倚重那些前朝老臣,或者从龙功臣……考虑到东宫的立场,这方面太子不能太过肆意。

    裴世矩知道今日议何事,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兵败塞外,万余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到如今已经半个月了,还没有盖棺定论……给李高迁定罪。

    为此朝中颇有骚动,甚至在早朝时,御史台有御史上书请议李高迁罪名……裴世矩怀疑这是秦王主使小说

    不过,李渊先提起的并不是这件事,他将案上那份文书递给了李建成,示意众人阅览。

    殿内响起轻微的骚动声,裴世矩一目十行看完后递给了宫人,在心里思索突厥那边出了什么事……虽然他是朝中最了解塞外的老臣,但毕竟远离北地多年,只知大概,对如今的局势并不了解。

    李渊眉头紧锁,“颉大亮破张善安,李世绩破陈当世,赵郡王叔攻占枞阳,任瑰攻克扬州,江淮军难以持久,今岁末,明年初,必有捷报。”

    李世民这几句话算是面面俱到,点出的几位将领,两个是秦王一脉,一个是东宫嫡系,还有一个深得李渊信重。

    李渊再不迟疑,缓缓颔首,“便如此回复,罢攻马邑,许议和。”

    人家突厥大军并苑君璋所部猛攻马邑都快一个月了,怎么可能轻易退军……这等于是说,李渊婉转的拒绝了颉利可汗的议和。

    裴世矩右手动了动,触碰到袖子里的那份奏折……能不能让李善从代县滚蛋,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如果李善能长久的留在代县,朝廷与突厥议和,那李善岂不是逍遥自在……只要不议和,即使今年突厥不攻打雁门,明年必定大军压境

    将手中的国书放下,李渊面色变得有些严峻,“高迁自多年前游历河东,久在朕左右,擒杀高君雅、王威,高迁颇有功劳……不料此战葬送万余大军于塞外。”

    李渊顿了顿,意味深长的看向李世民,“二郎,高迁当如何定罪?”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攻关中,定长安,江夏郡公力战有功,名列太原元谋功臣,当不论死。”

    “不论死?”李渊嘿嘿笑了笑。

    的确有这么一条,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秦王、裴寂、刘文静恕二死,其余十四人恕一死……其实挺扯淡的,刘文静也没谋反的实际举动和证据,还不是被一刀剁了。

    换句话说,李世民的建议是,除爵罢官,但不论死。

    相向而坐的李建成正要开口,却听见对面的李世民继续说:“但此战疑点颇多,尚需详查,父亲可斟酌处置。”

    这次不仅是李渊、李建成了,殿内众人无不讶然……这么好的机会,秦王是吃错药了吗?

    李世民平静的看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李建成……大哥,不是我心软,有了李高迁襄助,李善更能全面掌控雁门啊。

    更何况,无论如何,李高迁毕竟兵败塞外,葬送大军,甚至是弃军先逃……再难身登高位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