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四百零七章 长安行(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近一段时间,李渊的心情很复杂,好的一面在于太子、秦王之间似乎关系渐渐放缓,虽然他也心知肚明,这种局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转变。

    坏的一面在于江南局势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李孝恭攻芜湖未能得手,李世绩渡过淮河,攻寿阳半月未下,李孝恭上奏欲断敌粮道……李渊能确认此战必胜,但如此一来,将会旷日持久。

    马邑已然失陷,突厥明年必然来犯,窥探河东,而梁师都几度引兵攻打灵州、原州,关中兵力难以东调,李渊希望能尽快结束江南战事,调兵北上……在接下来很多年里,突厥将是李唐最凶恶的敌手。

    再次看了眼手中平阳公主送来的信,李渊心想,如果臣子都像怀仁一般,自己也不用费那么多心了……最早的时候,李渊还心存疑虑,但很快就解开了心结,李善此人,与东宫、秦王府多人来往,但不涉夺嫡之争。

    这也是李渊对李善青眼的原因之一……老子还没死呢,甚至还能活好些年,下面的个个都在选主了,这是盼着我早点上天?

    除了“忠贞”品行外,李渊对李善的能力也赞不绝口……马引一事早就骚动关中,李善坐镇代县,从容调配,肥雁门,壮国力,已经输送了不下千匹良驹去陇西道,太仆寺驻关西的官员回报,其中五成以上能作为种马。

    这些都是将来抗衡突厥的底气……历史上这一年,李渊虽然算不上丧胆,但也失去了信心,甚至不得已再次放出李世民这头猛虎去河东备战突厥。

    这段时日李渊对李善的观感非常非常好,因为李善的坦诚。

    商路、马引,这些李善并不是没有分润,但都在账本中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上位者最喜欢这种下属了。

    正在心里感慨,李渊抬头看见长子次子一同入殿。

    “孩儿拜见父亲。”

    “好了。都起来吧。”李渊随手将手中信递给了李建成,口中吩咐一旁的宫人,“传三省宰辅入宫议事。”

    “苑孝政?”看完信的李建成面露喜色,“怀仁做的好大事,真有三寸不烂之舌否?

    君璋已失根基。”李世民断然道:“父亲当厚赐以收其心,他日马邑、雁门互为掎角之势以抗突厥。”

    “二郎说的是。”李渊点头道:“平阳已然引苑孝政入宫,为父召集宰辅相询。”

    这样的礼仪,的确称得上隆重,也显示了李渊对占据马邑的苑君璋的重视。

    此时此刻,承天门大街西侧,门下省内。

    裴世矩微眯双眼,盯着手中这份奏折小说

    刘世让会投突厥?

    裴世矩不太相信李高迁这份奏折……虽然后面有襄邑王的附议。

    自从上次受了羞辱之后,裴世矩一改入唐以来诸事不管的态度,每日值班门下,勤于公务。

    与中书省、尚书省不同,门下高官官有两人,两位侍中。

    门下省主审核复奏,一方面封驳中书省所拟有失当之处的诏敕,一方面各部、各寺、各院以及地方的奏折,都必须过门下省的审议……其中只有六部的奏折,是先通过尚书省,再递交门下省,其余的奏折,一旦入朝,首先是被送入门下省。

    江国公陈叔达与裴世矩同为前隋旧臣,但地位、名望相差颇远,对其很是敬重,只要是裴世矩接受的奏折,陈叔达就撒手不管。

    而裴世矩每日值勤,过手的奏折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他盯着的只有一个地方,河东道。

    所以,李高迁这份弹劾刘世让暗通突厥颉利可汗的奏折,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裴世矩。

    有用吗?

    裴世矩脑海飞速的盘旋,如果没记错,前几日还听太子提过一次,李善小儿如今常驻雁门关。

    “裴公。”陈叔达在门外行礼,“陛下相召。”

    裴世矩顺手将李高迁的奏折塞到最下面,手撑着桌案缓缓起身,陈叔达赶紧过来扶了一把。

    “多谢叔达了。”

    “裴公老当益壮,只是久坐而已。”

    两人随意聊着出门,入太极宫被宫人引入两仪殿。

    刚刚坐定,只听李渊提了个开头,裴世矩眉头一扬,心里开始盘算起来……这倒是个意外的机会。

    但在被连续羞辱两次之后,裴世矩决定,这次自己还是不出面的好……思索间,他的视线落在了李建成的身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