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五百七十二章 朝中议事(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拉的长长的队伍由东而来,温彦博掀开车帘,远远眺望,灞桥边垂柳依旧,原本以为只是去签订盟约,却没想到却拖了这么久。

    半个多月前,温彦博就准备动身了,李善也没有挽留的意思,但顾集镇那边虽然人手勉强够用,但张士贵身为天策府大将,却有点压不住那些世家子弟。

    虽然张士贵本人也不是寒门出身,曾祖、祖父、父亲陆续出仕北魏、北齐、前隋,但这在世家门阀最为聚集的河东却算不了什么。

    关键还是张士贵心有傲气,又是以军法管束民夫……那些刚刚从草原归来的难民倒是无所谓,但世家子弟却大都不爽利,而难民中在温邦之后又冒出了几个世家子弟,导致局势出现了变化。

    关于这一切,李善很利索的不管不顾,直截了当的将问题全都丢给了还没来得及离开的温彦博……人都是你召来的,那就要负责到底啊。

    最终,温彦博在顾集镇待了大半个月,管束、调换人手,人都累的瘦了一圈,直到四月分才启程,路上又接到李善的来信,为代州筹集木材、盐茶等货物,抵达长安已经是四月下旬了

    可以这么说,温彦博不得不承认,李善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但更确认一点,这个青年是个捡到一块石头都想榨出油的货。

    其实还真不是,不管是怎么用人,还是用谁……李善都是遵循一个穿越者的观点,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都是有点能耐的。

    张公瑾、苏定方、马周、薛万彻、张仲坚、张士贵、温彦博都是如此……既然有名义,那就不要留手,使劲儿压榨吧。

    车队过了灞桥,一路向西,不多时车队一分为二,温彦博径直向长安进发,另一队在数十亲卫的护佑下向北行去。

    如今的日月潭在长安周边已经是小有名气了,除了几样细水长流的产业之外,东山寺已经成为长安一景,就连蜿蜒从各家门口流过的水渠也因为独特的设计引人瞩目……呃,这个时代,其实岭南、江南的村落还没有这种构造。

    那当然了,李善还是跟着老师飞刀时候在江南古镇见过几次……不过所谓的古镇从密信中得知李善的全盘打算。

    如今的李渊和原时空的李渊是不同的,历史上武德六年、武德七年,苑君璋依旧依附突厥,颉利可汗肆意攻打河东,甚至在武德七年主力攻陷雁门关,盘桓于忻州不走了,不停的袭击太原府甚至晋州,闹的李渊不得不让李世民出手。

    但人家颉利可汗在盘桓忻州的同时,遣派偏师从灵州南下,一路攻破原州、陇州,连营南下,关中大震,李世民在河东那边打了几场,又匆匆忙忙跑到关内来……换句话说,在洛水大捷之后被闲置的李世民,在武德七年的时候是掌控了关内兵权的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突厥势大,李渊在裴寂、太子李建成的怂恿下准备迁都。

    但这一世已经不同了,李善提前挑起了突厥的内乱,整顿兵备,坚守雁门关,最重要的是逼降了苑君璋……使突厥失去了攻城拔寨最有经验、能力的一支偏师。

    武德六年、武德七年,马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场大战都在塞外发生,除了江夏郡公李高迁的败北之外,数场大捷让李渊大喜,也让李渊有了信心。

    所以,当李渊在两仪殿召见温彦博的时候,第一句话问的不是签订盟约,而是朔州局势。

    “二月末,邯郸王清洗马邑驻军,芮国公旧部散于代州、忻州,或屯田,或遣散,或与唐军混编,只留下千余骑兵辅佐宜阳县公。”

    温彦博口齿清晰的将马邑的局势介绍的清清楚楚,“突厥大举来犯,不敢言马邑不失,但如今上下一心,必能久守。”

    顿了顿,温彦博补充道:“再有顾集镇、雁门关成掎角之势,除非突厥举国来犯,否则难以破之。”

    看了一眼旁边的起居郎,李渊微微颔首,他自然听得懂温彦博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和突利可汗签订盟约,那突厥就不可能举国来犯。

    沉吟片刻后,李渊侧头吩咐,“召宰辅、大郎、二郎、三郎。”

    关于朔州新建寨堡,李渊是需要表达一个态度的……至少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默许,还是排斥,这决定着李唐对突厥的态度,以及李唐和突厥开战的急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