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六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攻灭南梁,抚定岭南,平江淮之乱,李靖早已功成名就,被视为文武双全的第一流人物,但他在赴任代州总管之前,实在想不到会遇到这样的局势。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李善之前在代地搅风搅雨年许,他的影响力深深的渗入了河东北地,上至官吏、势族,下至百姓青壮,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这也是李靖对昔日旧交张仲坚如此亲热的原因,朔州司兵参军,这是个不高不低的位置。

    李靖出任代州总管,必掌实权,东宫、秦王的人手先不说,首先要驱逐苏定方,清除邯郸王在军中的影响力,如果能以张仲坚为突破口,必能很快达到目的……说的难听点,张仲坚是李靖不多的可以使用的人手。

    但李靖没想到,自己展露善意,不仅没得到回应,对方反而将自己逼到死角……

    虽然千头万绪,但看到这一幕,张公瑾也不禁有些好笑,选谁都可以,但偏偏选了从马邑来的张仲坚!

    要知道镇守马邑的主将是宜阳县公刘世让,那个执拗的老头几乎是邯郸王一手保下来的,遣张仲坚赴雁门关,如何会不交代清楚

    安静片刻后,李靖勉强一笑,「当日某断定邯郸王未有识人之明,实是妄断。」

    「如此局势,几乎孤身来见,可见心迹。」张公瑾笑道:「邯郸王实有眼光,当年于山东择苏定方,今岁于马邑择张仲坚。」

    「马邑整军,何小董欲反,便是此人率百骑冲阵,生擒何小董,胆气无双,兼有军略之才。」

    也就是李靖常年军旅,面色略黑,让人看不出来脸红……好尴尬,早知道应该多问几句。

    就在张公瑾准备将话题转开的时候,外间侍卫疾行入内,「县公,太子洗马魏征、左武卫将军永安郡公薛万均……」

    话未说完,李靖即刻起身,「召集众将,随某出迎。」

    那侍卫是李靖的亲卫,脸涨的通红,几步抢到李靖身边,附耳道:「三郎君,苏定方那厮已经领人迎均赶至,只怕怀仁必亡于顾集镇!

    促成李靖决意出兵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刚刚抵达雁门关的魏征、薛万均,而是李靖自己。

    李靖从来没有说过不会出兵,如果不出兵,有必要遣派大量斥候出塞查探军情吗?

    严禁麾下出兵塞外,但在定下战略之后,李靖会选择在某个时候突然宣布出兵朔州……当然了,为的不是被困在顾集镇的李善,而是一场大捷。

    苏定方猜测的没错,李靖在抵达雁门关之后,感受到了李善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想掌控代州,李靖需要一场大捷作为突破口。

    但是,李靖并不在乎李善的生死。

    但无奈代州上下群情汹汹,无奈虽然圣人下诏由李靖专断,但东宫、天策府乃至平阳公主都纷纷来信,甚至遣派使者施加压力,导致了李靖不得不下令出兵。

    李靖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心,年过半百才得以施展抱负,但也非常谨慎……他和历史上其他的名将不同,总的来说,他打的仗比较少,成名的时间也比较短。

    真正独当一面也就是三年内灭南梁,江淮两战,而且还都不是名义上的主将,而面前这一战,不容有失。

    李靖希望能更有把握一些,再等等,等到突厥因粮草不济而出现内乱,才遣派骑兵迅捷急袭。

    在关键时刻,李靖也有犀利的一面,为了目的,他可以舍弃很多很多……比如唐俭。

    历史上,灭东突厥一战中,唐俭正奉命抚慰颉利可汗,李靖不顾唐俭生死,遣派先锋苏定方踏破王帐,唐俭也就是祖坟埋对了地方,才在乱军中得以生还。

    史书中是如此记载的。

    张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

    李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

    长期担任秦王府长史,爵封莒国公,官至黄门侍郎,当时的唐皇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唐俭都何足惜哉,这个时空,难道指望李靖会为李善提前出兵解围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