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七百二十三章 剖析(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已经修改。

    突厥对于秦王府,对于李世民的重要性,是后世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突厥的威胁,很难说李渊会对这个让自己自豪,也让自己烦恼,最后让自己都感受到隐形威胁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处置手段。

    作为开国帝王,优柔寡断、性情绵软绝不是李渊的真实写照。

    但这可以说是李渊自己一手造就的,或者说,是这个时代所施加的。

    自北魏六镇兵变以来,北地走马观花,先是尔朱一族乘势而起,之后北魏分裂,随后宇文、高家、杨氏陆续登上历史舞台……而尔朱荣、宇文泰、杨坚这些人杰之所以能成事,身边的亲族都是立了大功的。

    最典型的就是宇文泰了,他如何能想得到自己身死之后,托付的嫡亲侄儿宇文护先后废杀三帝。

    所以,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刻意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方面之将,至于女儿平阳公主更是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攻占关中诸战中,秦王李世民当属首功,但李建成也并非没有立下功勋,至少那时候两人之间的差距还不远。

    但之后西秦建国,李渊先后用窦轨、刘文静、殷开山诸将,均败北,最后还是病愈的李世民披挂上阵,浅水原一战覆灭西秦。

    从那之后,李世民就成为了李渊的杀手锏。

    刘武周、宋金刚席卷河东,唐军久攻洛阳不克,窦建德旧部刘黑闼攻略山东……李渊只要放出李世民,必能大捷。

    所以,在突厥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贸贸然对李世民下手呢

    难道到时候,指望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披挂上阵,去应付铺天盖地而来的突厥铁骑吗?

    原时空中,史书记载,有一次李渊训责李世民,后者都脱下王冠,解下玉带了……恰巧突厥来犯,李渊立即帮着儿子戴上王冠,配上玉带。

    这样的杀手锏,在突厥没有覆灭之前,李渊是不肯随意抛弃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李世民也算是养寇自重了。

    但今年的雁门大捷、顾集镇一战、苍头河大捷……导致在李渊、东宫、朝臣心目中,突厥的威胁性大幅度降低,这才是东宫如今占据上风,屡屡主动挑衅秦王。”

    “不会的。”李世民笑道:“听闻东宫在少府中的人手……往灵州方向拨去一千具弩。”

    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李善啧啧道:“灵州总管襄邑王。”

    “不错!”杜如晦接口道:“若在关内道备兵,首选应该是灵州道行军总管,而襄邑王如今出任灵州总管,很可能会出任行军道副总管。”

    襄邑王李神符曾经出任并州总管、河东道行军总管,但没什么战功又因为诬告刘世让被丢去了灵州,不太可能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但出任副手是顺理成章的……东宫不会放弃的。

    “克明公说的是。”李善轻笑了声,视线转向李世民,“至于定方兄为何晋爵?”

    这个疑问这几日一直缠绕心头……可惜李世民也双眉紧锁,微微摇头。

    长谈了一个多时辰,李善剖析如今突厥局势,又盘点如今大唐对阵突厥仍然处于劣势,李世民也定下了冷眼旁观,一动不如一静的策略……也就长孙无忌在期盼着突厥最好明年就攻打关内道,东宫一败涂地,丢人现眼。

    接下来的时间,话题依旧围绕着夺嫡,但气氛终于松动下来。

    “不会,绝不会。”李善肯定的说:“东宫所能依仗的外力,一为襄邑王,二为燕郡王……当然了,或许以前还有赵郡王,但如今赵郡王已经回朝出任宗正卿。”

    “代国公李药师,任城王李道宗,此二人不会依附东宫,也不会听东宫指派。”

    李世民笑道:“怀仁所言不差,李药师、道宗二人,均谨慎有方,不会随意。”

    的确如此,李道宗、李靖两位初唐名将,都是以谨慎闻名的。

    长孙无忌突然问:“若是不协,或可外出?”

    “出镇洛阳?”房玄龄犹豫着看向李世民,这个选择其实已经提出来很久了。

    李善好奇的看着沉吟不语的李世民,回忆史书好像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

    但李善心想,如果有朝一日,李渊真的允许李世民出镇洛阳……不管太子、齐王那么怎么想,但至少李世民是无比失望的

    出镇洛阳,那就意味着李世民是不可能以正常的手段入主东宫了……或许在原时空中,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让李世民最终下定了决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