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九百一十七章 重整防线(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年弘大伐陈,抚平岭南,后又语裂突厥,经略西域,南北两处,文武两道,均乃一时人杰,却不料如今……”

    不得不说,虽然李渊对前隋留用或来投的臣子都很不错的原因在于制衡朝政,但他本身就是前隋重臣的身份,以及与那些臣子之间长达几十年的交情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幼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裴世钜,李渊心存怜悯,当然了,他绝不会怪罪到刚刚救驾的李善头上。

    几个人默默的听着李渊用一种哀伤的口吻低低呢喃,李善有些不自然的偏头打量了下房玄龄、杜如晦……前者依旧温文,后者却投来一丝警惕的目光。

    片刻之后,李渊回过神来,视线扫过两个儿子,“仁寿宫诸事由怀仁统领,太子可回长安监国。”

    在场众人哪个都是肚子里弯弯绕绕的人,听了这话就是心里一个激灵,李善眼角余光瞄了下,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还稳得住,而太子李建成袖中双手都攥成拳头了,脸色极为难看。

    李唐建国已经八年了,不论宗室,皇帝李渊与几个儿子之间,一直是用父亲、大郎、二郎这些称呼的,而今日李渊称呼李建成是“太子”而不是“大郎”,显然是刻意的。

    这可以理解为李建成这次略为拖延出兵时机,使李渊对这个儿子极为不满,甚至怀疑李建成有坐视的可能。

    也能理解为李渊对李建成的行为只是不满,但并没有实际处罚的行为……要知道在任何一个朝代,太子可谓国本,更换太子,都不是一件可以随意定下来的事

    前隋太子杨勇被废后,东宫属官以及大量依附东宫的臣子下场极为凄惨,而如今朝中,依附太子李建成的臣子却是构成李渊本身权力的基础之一。

    这使得李渊不会轻易做出废黜太子的举动……甚至可以说,不到万不得已,李渊是不会易储的,虽然李建成拖延出兵州军务,使梁军不得随意南下侵扰,再图后计。”

    “钱九陇?”李渊微微点头,“此次永业奋勇,当封爵县公,拔为左监门将军,稍后命中书拟诏。”

    钱九陇,字永业,如今是左监门中郎将,此次是在苏定方麾下,天台山一战多次立功,李渊也是看在眼里的。

    钱九陇虽然长期在秦王麾下,陆续参与了浅水原、柏壁、洛阳、虎牢、洛水等大战,与李世民关系匪浅,但实际上并不被视为秦王嫡系,因为他早年坐罪籍没为奴,长期扶持当时的唐国公李渊,算是李渊的嫡系。

    原时空中,钱九陇随太子李建成征伐山东,擒杀刘黑闼,功劳显着,进封郇国公。

    顿了顿,李渊接着问道:“入陇州兵力何人统率?”

    李善迟疑了下,“陇州长史杨则,当年曾任灵州长史,数次击败梁师都,可堪重任。”

    这个回复让李渊有些意外,唐朝沿袭汉制,一州刺史、总管掌军政大权,而李善却选择了左官而不是陇州总管常达。

    “臣不喜背后言人长短……”李善面露苦色,“陇州总管常公,善于理政,但不擅兵戈事,如今陇州临近原州……”

    李渊听着不由颔首,的确如此,常达虽然是自己的嫡系,但也的确不擅领军,迟疑了会儿道:“先让长史杨则领军,稍后调常达回朝,另选陇州总管。”

    正如李善所说,陇州临近原州,现在是前线,必须另选一位能独当一面,曾经统率大军的大将,至少不能比钱九陇差。

    太子李建成似乎从刚才的沮丧中恢复过来,看了眼李善才开口道:“父亲,不如重设灵州道行军总管府,或更名泾州道、陇州道?”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李建成是什么意思……只要不被秦王一脉抢了去,东宫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就站在李建成身侧的李善,毫无疑问是最适合的统帅人选之一。

    李善嘴角动了动,心里MMP。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