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九百四十七章 密议(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房玄龄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面前的青年,今日黄昏战报入京之前,天策府群议战事,秦王就点出灵州兵败颇为诡异,非往日蛮族手段。

    李世民的判断基本上与李善差不多,他们都通过任瑰先胜后败的事实判定突厥是刻意的诱敌深入,而不是突厥那么巧及时来援。

    黄昏时分钱九陇送来的战报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半个月前,阿史那·社尔就已经称汗,而且与突利可汗结盟,五原郡的内乱已经停歇。

    足足半个月的时间,突厥坐视梁师都一次又一次被唐军击败,一直被驱赶出灵州,甚至逃往朔方,才在关键时刻将唐军主力一举击溃。

    杜如晦轻声道:“今日两仪殿内,裴弘大举荐怀仁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李善直截了当的说:“但凭殿下指派。”

    其实李善已经知道李世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虽然还不知道原因……如果李世民有意让自己推辞,准备上阵领军,那么不会问刚才那个问题。

    李世民显然是在试探自己,试探自己有没有看穿此战的内幕,以此来确定自己有没有资格来主持这场战事。

    房玄龄微微叹了口气,“若是殿下出征,当能击退突厥,收复三州,或还能斩梁贼头颅,那时回朝,东宫必然不稳。”

    李善想了想点头赞同道:“的确如此,虽然陛下未有明言,但举朝上下皆知,太子失德。”

    “殿下军功盖世,却始终难以入主东宫,无非在于太子并无过错,但天台山一战,太子失德,此番突厥联手梁师都南侵,若殿下重返战场……”

    说到这儿,李善的话戛然而止,沉默了会儿才道:“陛下?”

    “怀仁诗才盖世,但每每吟诗,均需推敲,不料心思如此快捷。”李世民还有心思开玩笑,“父亲的确暂时未有易储之意。”

    “所以……”李善深吸了口气,“殿下是要某明日请战吗?”

    李世民微微颔首,“怀仁身负奇才,数败突厥,为当世名将,更是少有独当一面的方面之将,李药师远在代地,既然父亲暂时未有易储之意,那只能拜托怀仁了。”

    最终选择让李善请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渊的心意。

    返回长安后,长孙无忌曾经建议李世民加快步伐,乘胜追击,尽快的入主东宫,

    【1】

    【6】

    【6】

    【小】

    【说】过黄河,在柏壁屯军,坚守不出,直到宋金刚粮尽,军心不稳,试图撤兵,殿下才以精骑突袭,大败宋金刚,更连夜追击,一日八战,尽复河东。”

    “以逸待劳,疲敌制胜,后发制人,此为致胜之道。”

    这是李世民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作战方式,浅水原、柏壁、虎牢关、洛水几场大捷无不如此,先行固守以疲敌,同时遣派偏师断敌军粮道,最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捷破敌。

    李世民笑道:“怀仁回朝后常言难为名将,不擅兵戈事,今夜一谈,可见又是略懂略懂。”

    “殿下可放心了。”房玄龄凑趣道:“怀仁当日言略懂诗文,《春江花月夜》、《爱莲说》、《马说》无不可青史留名。”

    李世民放声大笑,“此战若得胜归朝,父亲都不知道如何嘉奖了。”

    “数月前,怀仁神兵天降,力挽狂澜,但因为已册封郡王……”杜如晦想想这也是麻烦事,苦笑摇头道:“陛下也实在难以加恩。”

    李善看向李世民,“历朝历代,君主常忌大将,所谓功高难赏,不得不赐死,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便是明证。”

    房玄龄、杜如晦脸色微变,李世民也收起笑容,目光炯炯盯着李善

    李善加重了语气,“但本朝不同,殿下本为当世名将,威望一时无二,他日登基,无论何人胆敢叛乱,均难挡一击。”

    “故本朝大将,尽可征战沙场,不用担心为君王所忌。”

    李世民脸上重新浮现出笑意,的确如此,若论将才,自己足以与孙吴卫霍相提并论,也有足够的信心驾驭麾下诸多大将。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张公瑾、张士贵、段志玄、李世绩都在贞观一朝还能建功立业,跃马扬鞭,与唐太宗的君臣之情流传后世。

    即使是攻灭东突厥的李靖,也在选择深居简出后安然无恙……至于侯君集,那是自己作死。

    李善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想想汉初的韩信,想想宋初的杯酒释兵权,想想明初朱元章的残酷手段,李世民在这方面的的确确是做的最好的那个。

    不过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并不这么想,他们都回忆起凌敬的一句话,怀仁不擅媚上。

    这还叫不擅媚上?

    不会也是略懂略懂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