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隋末当皇帝 > 第271章 拜祭青冢 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房间不大,但是确实比自己住的精致多了。

    而且上下三层,层次分明,还有楼梯。

    这么多的房子,一家人住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三妻四妾,还买的起奴隶,用得起仆人的。

    对了,好像草原的奴隶很少了,很多商人都给家里的奴仆放籍了。

    摇了摇头,几人接着往城池深处走去。

    在来到皇城和外城交界的地方,就有士兵巡逻了。

    现在宫城皇城正在修建,不准进入。

    “原本想进皇城宫城看看的,没机会了。”几人感慨着。

    不过时间也晚了,也要回来休息了。

    还有两天的时间,还可以去其他的地方看看。

    ......

    “你们怎么看啊?”距离定襄大青山不远的一片草地上,几名中原军官,骑在战马上,其中一个问道。

    “还能怎么说呢?只能说,隋王有一手啊。”李靖叹了口气,说道。

    秦琼则没有说话,只是目光远远的望向大青山烈士陵园。

    今天是安葬剿灭契丹八部战争中战死的一百余名将士的。

    按照士兵的生前意向,以及和家属的沟通,烈士都安葬在了烈士陵园。

    陵园还没有完全修好,明年还需要种树种花,不过大体的工程倒是已经结束了。

    经过和烈士家属的沟通,一百余人的家属,都同意把烈士安葬在大青山烈士陵园。

    毕竟这里可是皇帝陛下亲自选的风水宝地,有山有水,还有人守着,逢年过节的香火,也不会少了。至于家里,准备个牌位就行了。

    对于这次仪式,因为恰巧中原军队也在,所以杨正也让军部邀请了李靖等中原军官

    因为对于陵园这些设施,中原军官没有印象,只是听说过。

    所以几位将军也很愿意参加这次仪式。

    沉默肃立的人群,干净整洁的礼服,响彻四方的枪声,震耳欲聋的军歌,随风招展的龙旗,无一不震慑了这些中原军官的心。

    有一刻时间,几人心中真的想到,如果这辈子,死后能够得到如此的荣誉,恐怕自己也愿意去战死吧。

    当烈士证书发给家属的时候,当杨正带着一群军官亲自去安慰烈士家属的时候,当烈士家属再次要求让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加入军队的时候,当烈士的子女带上了烈士的军功章的时候,将军们眼睛也同样湿润了。

    一些自行过来参加仪式的百姓,见到此情此景,也是痛哭不已。

    手中拿着的,宣传这烈士英雄事迹的报道,程咬金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啊?”程咬金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因为大家都知道,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草原的事迹会越来越让更多的中原人知道,并且吸引着那些被勋贵和世家欺压的人。

    草原的土壤,适合这些改革,可以说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可是中原,那些世家勋贵,会同意这些措施吗?

    可是如果不改革的话,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中原沉沦吗?

    这两天的时间,几人去了很多地方,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甚至还骑马跑去了距离定襄不远的一个部落和一些村落。

    几人能够感觉的到草原百姓对于朝廷的支持,当然,这里说的是草原的朝廷。

    当知道隋王有后,百姓们都不由的自发为其祈福起来,这是他们在中原没有见过的场景。

    当然,这也与杨正免除了一年的农税有关。

    来草原数年了,农税就没怎么收过,一直在免除。

    这样只要三五年,百姓们日子就好过多了。

    “还能怎么办啊,陛下也难啊。不改的话还能拖拖,改的话,很可能就崩盘了。前朝之鉴不远啊。”李靖语气也充满了无奈之感。

    “是啊,我们几人是可以放弃很多权利,可是别人不会的。不然那些人的家族,也不会传承千年了。”秦琼也是皱起了眉头。

    这个时候,因为隋在草原的复起,所以这些将军还活跃在军政舞台,没有退隐。

    “这样吧,我们回去后,给陛下去封信,私信。别的也都不要说,就把咱们的所见所闻说给陛下听就行了。”李靖最后安排道。

    “行,我们回去就写。”秦琼道。

    “啊,咱们不去青冢了啊?”程咬金惊讶的说道。

    “去啊,当然去。书信等我们晚上回去写就行了。”

    “哦,那就好。我也想去见见隋王修的青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程咬金说道。

    “行,休息下,等会就直接去吧,先看看报纸。。”李靖看着手上的报纸,说道。

    其余的人,也纷纷拿起报纸,看起了今日的其他消息。

    报纸上刊登的重要消息,除了今日的烈士陵园仪式,其次的就是隋王拜祭青冢了。

    听说还从王昭君老家,江南西道,西汉南郡秭归县那里,找到了王昭君的后人,并且快马加鞭来到草原,准备祭拜先祖。

    其实是近卫军偷偷用旋翼机栽过来的,不然时间哪里够。不过宣传只能说是快马跑来的。

    报纸上还刊登了一些诗词,让百姓更多的了解王昭君的事迹。

    当然,也包括王昭君自己写的诗词,《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当然也包括了杨正抄写的那两首诗词,让喜欢诗词的百姓,更是了解甚多。

    关于王昭君的各种小故事,杨正也整理,刊登了出来。

    首先提出的,莫过于四大美女的称呼。

    这个时候是没有这个称呼的,因为还没有杨玉环。

    不过杨正却先刊登了三个,叫四大美女之三。

    于此同时流传的,还有西施浣纱,貂蝉拜月,昭君出塞的故事。

    传说在昭君出塞的路上,马嘶雁鸣,伤心不已,悲伤充斥了昭君的心头,于是便在坐骑之上,拨动了琴弦,奏出了离别的曲子。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也看到了骑在马上的美丽的女子,于是忘记了煽动翅膀,纷纷跌落在了地上。

    于是,王昭君便有了‘落雁’的称呼。

    还有其他的关于昭君的民间传说,比如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

    她出嫁时,和单于来到了大黑河边上,北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

    这时候,昭君谈起了琵琶,于是狂风停止,天上祥云缭绕,地面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很快地上便长满了青草,开遍了鲜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黑河河水也青了。

    单于和百姓高兴极了,于是便在黑水边定居了下来。

    后来,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便水草丰美,人畜两旺。缺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便出现一条河流。

    还从锦囊中取出五谷种子,于是草原便有了粮食。还用金剪刀,把黄纸剪成了牛羊的样子,于是便有了成群的牛羊马匹。

    昭君墓也是草原农牧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垒起来的。

    而且是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枞’。

    “王昭君到底有多美啊,居然连大雁都掉落下来了。”程咬金看着报纸,感慨的说道。

    李靖和秦琼抬头看了他一眼,不约而同的翻了个白眼。

    报纸上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优秀的传说,你居然只关心谁美?

    不过二人也很想知道,什么是沉鱼落雁?四大美女最后一个又是谁?如何称呼呢?

    “走了,时间差不多了,上马吧。”李靖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说道。

    于是几人便上了战马,催动战马,往南奔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