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七十三章 祖孙三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突厥覆灭之后,唐廷直接暂留士卒驻守。

    反观铁勒诸部,由于薛延陀率兵相助,唐廷划拨了一小部分东突厥的领土,用作封赏。

    这让其余出身铁勒的部族也蠢蠢欲动,其中以仆固和回纥的态度最为暧昧。

    考虑到薛延陀一家独大,唐廷也回应了两部的示好。

    ……

    贞观三年,三月

    正是太上皇的寿辰。

    草原各部族的首领亲临长安,庆贺唐军攻灭突厥。

    太上皇李定边坐镇,位于贞观帝后方。

    席利可汗被殿前侍卫押着,在大庭广众之下起舞祝寿。

    各族首领趁势进言,请立大唐天子为“天可汗”。

    贞观帝欣然允之。

    ……

    前线的唐军归来,贞观帝亲自设宴款待功臣。

    此次攻灭突厥的两位首功之臣,徐绩和李药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嘉奖。

    其中徐绩本是国公,位居爵位的顶端,想要再往上受封郡王也不现实。

    他主动请辞功劳,换取了大笔的金银赏赐。

    贞观帝下旨加封徐绩为并州都督,总揽北面边境的军事。

    相比之下,李药师反倒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贞观帝出于安抚军心的目的,诏封李药师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实封邑四百户。

    这是贞观朝除登基之外,册封的第一位实封武勋。

    李药师领旨谢恩,又领了灵州总管的差事。

    ……

    转眼间,武照与王福到白云寺也有七年的光景。

    王福时年十七,距离婚嫁还有三年,算不上有多急切。

    倒是武照,她的形势不容乐观。

    按照贞观元年颁布的律令,男子二十,女子十五,这是适婚的年纪。

    不过一般人家会提早一到二年定亲,男女家室准备议亲的事宜,少说也要有一年才会稳妥。

    王演夫妇曾来信催促,却被武照以佛法未成的理由推掉了。

    时至今日,倒也没给她留下太多余地。

    白云寺

    武照捏着手里的书信,唇齿轻抿,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常笑立于她后方。

    见着少女落寞的背影,明知她未来不同凡响,可到底是看着长大的,恍惚之中也会有些触动。

    王福站在李常笑身旁,这时也不敢上前打扰。

    他面露无奈,拽住李常笑的僧袍:“师祖,您说照娘的等待能否如愿。”

    “那位置可不好坐,”李常笑摇摇头:“年少时的情谊,谁又知道可以维持多久。日子是自己过的,旁人插手不得。”

    王福闻言转头,面露疑窦:“大师明是出家人,怎知这么多的情爱

    “臭小子!”

    李常笑没好气在他脑门敲了一下:“你也休要事不关己。你王家是儒门高室,作为长子,你的婚事也逃不开!”

    王福倒是无所谓,他耸耸肩:“反正徒孙这些年也洒脱够了,到老不会留下什么遗憾。若是成家立业可以愉悦双亲,又有何妨。”

    “你这性子倒是豁达。贫僧开始有些期待,未来你家的小子会是如何了。”

    闻言,王福陷入思索,铿锵答道:“父亲是当世大儒,吾之孩儿当然也要追随父祖。”

    “没想过教他们写诗?”

    “当然有,只是徒孙自己的诗词都不堪入目,恐怕只能指望二叔代劳了。”

    ……

    二人交谈间,寺院外走来一位锦袍少年,眉宇之中自有几分贵气。

    正是当朝太子李明文。

    他绕过左右,熟练地走进白云寺后禅院。

    入目的第一眼,就是武照那看上去格外孤独的背影,彷如空中飘零的娇花。

    见到此景,李明文忽然觉得有几分难以言表的辛酸,兴许这就是皇爷爷说过的担当。

    他缓步上前,走到武照身后,轻声呼唤一句:“照娘!”

    话音刚落,娇花般的背影侧过来,少女眼中明显闪过几分亮光。

    “明文。”

    浅浅的一句呢侬,分明还有几分娇嗔与幽怨,字句里充满着灵动与活泼。

    李明文正好可以领会到这丰富的喜乐,脸上的笑意愈发璀璨。

    ……

    大明宫

    贞观帝终究是拗不过太子,加上王皇后也确实无意亲上加亲,索性选择成全太子。

    只不过,圣旨到门下省的时候,迅速招致了不同程度的反对。

    其中以关中士族和凉州旧部的反对最为强烈。

    还有不少朝中的儒门子弟,以太子妃不对门户为由,进言反对。

    这反对的缘由,恰恰来自当世广为流传的“一李五姓六望”之说法。

    李唐皇室的血统高贵,只有同为上古帝王的血脉,才是最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消息传出以后

    太极宫

    太上皇当即破口大骂:“朕当初噎那群小子的话语,现在倒过来对付朕的孙子了。”

    “这帮儒门的老家伙,该死!”

    裨将玄机还是头一回见到太上皇发怒,只得小心翼翼劝阻:“上皇息怒。不过儒门势大,需要迂回一些。”

    太上皇一听,脑海中闪过灵光。

    他直接从龙椅惊起,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也对。这群儒门的老家伙给朕不自在,朕当然也要给他们寻不自在!”

    玄机见太上皇兴冲冲的样子,不知为何,总有一种某些人大难临头的预感。

    ……

    当天傍晚,太上皇宣布了要巡游道家圣地的消息。

    贞观帝清楚老父的心思。

    按理说,他更应该借助这个机会拉拢儒门宿老,这必会成为将来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放在任何一个帝王身上,绝对都无法忍住这样的诱惑。仟????d

    贞观帝不是圣人,当然也曾动摇了意志。

    良久。

    他像是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提笔在文书上写了一个“准”字。

    这一个字,仿佛用尽了贞观帝的大半力气。

    他靠在案头上,一旁的大太监立即上前,担忧问道:“陛下,可要传太医?”

    “不必,”贞观帝摆摆手,再抬头时脸上竟露出了笑容:“到底是朕的长子,朕关心都不及,怎舍得叫旁人欺负了去。”

    “可是门下省那边……”大太监面露迟疑。

    “你且去传令,任何阻拦者,择日赋闲,永不录用!”贞观帝干脆说道,少见地爆了粗口:“真是给他们脸了,竟然妄图操纵皇家亲事。”

    ……

    太极宫门

    太上皇刚准备强闯,就得到了天子的答复。

    他不由露出笑容:“你小子,终于也是爷们了一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