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古代当富商 > 第1833章 不平静的赵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在这几年,赵国发展的相当不错,对楚战争中,赵国收回了原本被侵占的东临行省,又分享到了战后胜利果实,可以说是大受益处……\n  之后,王康组建同盟,深化合作交流,赵国一直以来比较弱势的商业得到较好发展。\n  而且赵国在战前的基础也是很好的,虽说爆发了太上乱世,可对赵国的影响微乎其微,赵皇对于赵国的掌控力度太强了,还没起势,就被按下来……\n  种种使得赵国繁荣,回到巅峰时期,甚至有所超越!\n  姜承离也成为了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成为中兴之主!\n  要知道,他继位的时候赵国可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当时旧贵族势力雄厚,把持地方,阳奉阴违,并且国库空虚,消耗严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困境!\n  而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赵国中兴,重新崛起!\n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绝对不能忽视,他就是王康……\n  赵国的崛起,伴随着他的崛起,现在看来,似乎相辅相成。\n  他跟赵皇姜承离之间,配合默契,成为佳话,互相成就!\n  他走的更远了!\n  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王朝,但在赵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那个康少爷!\n  只要有这两个人在,赵国便会越来越好,至于其他问题,他们都没有担心过……\n  可现在,其中一个人倒下了!\n  赵皇姜承离驾崩了!\n  这太突然了,对所有赵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噩耗!\n  他并不算年长,可却突然驾崩,毫无预兆!\n  皇帝驾崩,国家难免会陷入动荡,赵国也不例外。\n  国家进入丧期,举国悲痛。\n  好在姜承离生前都做好了安排,交待好了后事,还算稳妥,但还有个主要问题……他并没有指定传位继任者,只是定立了摄政王。\n  摄政王可不是皇帝,这还是有很大差别的。\n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便是很大的隐患。\n  姜承离虽然交待的很清楚,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n  赵国交由王康安排处置?\n  也不是谁都能理解。\n  诚然,王康在赵国有很高的威望,并且也建立了强大的秦国,可赵皇这种做法,明显是要把赵国拱手让人。\n  有人能同意,有人不同意,有人不发表意见,三种立场,不同想法,争执不下,这就是动荡来源。\n  有一部分朝臣谏言,希望摄政王姜烨继承大统,登基为帝,但姜烨不为所动,态度坚决……\n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因当遵循姜承离遗诏,他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谁又愿意这样?\n  还不是因为东方有雄狮盘踞?\n  原本是关系良好,但赵皇驾崩,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数,这样做也是为了赵国,为了城民百姓!\n  虽然发丧结束,但关于此事的争端愈演愈烈,不止是在朝堂,都到了民间。\n  而对于王康的负面传闻,也开始了……\n  都说王康早有吞并赵国之心,因而赵国驾崩,不得出此下策,都不敢传位立君,只能设立摄政王,名不正言不顺。\n  还有人说,王康不是这样的人,他不可能不记得赵国城民百姓,更何况至今为止,富阳家族根还在阳州,就连王康的父亲王鼎昌都还在新奉城,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n  民间势起,朝堂更为严重。\n  以大军机姜岚武为首的激进派最为不满,也借机生起事端……\n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代新人换旧人,从王康离开赵国,赵国就进入后王康时代。\n  这虽然不是明话,但却都是这样认为。\n  在很长一段时间,王康的权势笼罩朝野,他做到了人臣极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n  后来离开赵国,才算是结束。\n  朝堂局势就是这样,总有人落幕,总有新星崛起!\n  朝廷总是要用人的,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个人被迅速提拔重用!\n  他就是武威王之子,姜岚武!\n  姜岚武其实早有声名,他足矣算的上皇亲国戚,很早就入军中历练,军事才能卓著,这可是实打实的。\n  曾跟萧家萧良平并称为赵国双雄!\n  只是萧良平因得罪王康而没有什么好下场,最终成为了王康身边忠实护卫阿大……\n  姜岚武就不同了。\n  良好的出身,作为武威王的儿子,也是姜姓本家,自然能得到全部的信任,接任了大军机!\n  不同于之前,在战争结束后,赵国对外已无战事,既然没有战事,那军机处岂不是成了无用衙门?\n  因而,姜承离对军机处进行了改组,军机处不止是管理军务,而成为了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政的机构!\n  军事,国事皆掌。\n  军机处成为了内阁,将丞相职权代替,而作为大军机的姜岚武达到了权利巅峰……\n  赵国,皇宫。\n  众多大臣跪在垂拱殿,一片哀嚎。\n  “太子殿下,您应该继承大统啊,否则我们赵国又该何去何从?”\n  “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n  “陛下,请您为了赵国,三思啊!”\n  “不不,圣明皇帝遗诏谁敢不遵?而今圣明皇帝驾崩才多久,你们就敢如此?”\n  圣明皇帝是赵皇姜承离的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克定霍乱曰武。\n  文帝,武帝,都是褒扬,能占一头就已经是相当可贵,而姜承离文治武功,皆有极大建树,因此也唯有圣明最为合适……\n  几位臣子跪伏在地,有的年轻有的年长,有的哭喊,有的着急……\n  “好了,此事休要再提,都退下吧!”\n  这时,坐于垂拱殿后的一位穿着华贵紫衣的年轻人平静开口。\n  他年纪不大,皮肤略白,面容峻朗,贵气无比,细看跟姜承离有些相似之处。\n  他正是姜承离的长子,姜烨,如今的摄政王!\n  “还有,本王只会遵循父皇遗诏,只摄政不称皇,还请诸位大臣莫要再称太子。”\n  他又吩咐了一句。\n  “太子殿下?”\n  “退下!”\n  姜烨站了起来,面色带有怒意。\n  见得如此,众人无奈离开,但有些人却在退出时,面容的悲痛之意,瞬间消失,而变得充满意味,只是低着头,无法看清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