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乱世边军一小兵 > 第17章 聪明的太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宫书房内太子赵永利正端坐在书案之后,案下的沈坤全正向他讲解着书经。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琶饕澹?绲卤üΑ4构岸?煜轮巍!

    “太子可知其意否?”

    “回太傅!意为,武王设立爵位为五等,区分封地为三等。建立官长依据贤良,安置众吏依据才能。

    注重人民的五常之教和民食、丧葬、祭祀,重视诚信,讲明道义;崇重有德的,报答有功的。于是武王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了。”

    太子沉思了片刻便解答了出来。

    “善!”

    听完了太子的注解,次辅沈坤全抚着胡须满意的点了点头。

    “陛下驾到!~”

    这时门外的太监小虫儿,向着屋内的两人高声通报。

    兴和皇帝赵长宁他散朝之后就来到了东宫太子的书房,此刻他正站在门外听着沈坤全向太子讲解书经,两人一问一答,待听完了太子的注解后他也颇为满意,用指了指一旁的小虫儿让其通报,他便推开房门走进了书房。

    沈坤全赶紧起身,他对着刚走进门的兴和皇帝行礼,太子也从案后起身,走下来向着自己父皇行礼。

    皇帝赵长宁对着沈坤全说道:“太子近日学问精进,全赖沈先生的用心教导啊!”

    “臣不敢当!是太子自身聪明,加之又好学好问,所以太子学问自然大涨。”

    沈坤全赶紧躬身说道。

    一旁的太子赵永利听了沈坤全的话后,瘪了瘪嘴,心里嘀咕了一句“这个老东西,还有点自知之明!”

    “沈先生谦虚了,朕今日过来是寻太子说点话,今日的课业便先停了吧!”

    “是!陛下!那臣便先行告退。”

    说完沈坤全便退出了书房,房内就剩下了皇帝爷儿俩。

    “父皇!今日来找儿臣是有什么事吗?”

    太子见没有外人,便走过来拉着皇帝的手,让皇帝坐在了书案后,自个儿站在下方问道。

    皇帝笑着摸了一把太子的脑袋,对他说道:“是啊!朕在为一个边军小卒的事犯愁!所以过来看看皇儿,想让皇儿替朕出出主意。”

    “一个边军小卒?这…一个小卒也能让父皇犯愁?那父皇先给儿臣说说看?”

    皇帝赵长宁温和的笑了笑也不说话,抬手接过了海星递来的军报,他把手里的这份军报递给了太子。

    太子看着手里的军报,当即感到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他两眼发着光,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父皇!您把这个叫王磊的人给儿臣吧!儿臣身边正好缺一个这样的人,让他来做儿臣东宫的侍卫长吧!”

    太子赵永利见了军报上王磊的英勇战绩,尤其看到他一人斩敌上百,还阵杀主将后,他就急不可耐的想要把这个人给弄到自己身边来。

    “皇儿为何想要此人呢?他只不过就是一个边军小卒而已,虽说功劳很大,可皇儿的东宫检校侍卫长,那个位置可是你将来成年开府以后,未来府军前卫的统领啊!”皇帝赵长宁笑着问道。

    大魏传统,太子在成年以后,可开府设一卫,又称府军前卫。

    由原东宫侍卫长接任府军前卫统领,统领全卫拱卫太子,府军前卫又只尊太子和皇帝的号令,兵部衙门和总都衙门皆无权调动,是个非常有实权的职位。

    “父皇今日特地来找儿臣,不就是想让儿臣上奏要来此人吗?现在又怎来这么多的疑问?”

    太子赵永利虽然性子活泼好动,却是个极为聪明之人,他明白自己父皇来找自己的用意,王磊功劳虽然很大但就是太过于年轻,而且只是一个边军小卒而已。

    皇帝这次想骤然提拔他,一是想用他来激励大魏士卒们的士气,二是有了惜才之心,想要培养点地方的有功将士。

    骤然提拔王磊虽然能激励起大魏士卒们的士气,但也变相的破坏了军队晋升的规矩,况且王磊年纪过小无论调他到哪里去做个统兵将官,他都不能让人服众。

    要是太子来要人那就不一样了,东宫检校侍卫长一职乃是正六品官职,同样是越级提拔,但东宫检校侍卫长,目前来说就只是个闲职用不着他统兵打仗,只需要管好东宫这一亩三分地,保护好太子的安危和东宫的安全就好。

    况且这是太子殿下,指名道姓来要的人,朝中各官员和军方也都会给太子几分面子,这样就不会引起军中各大佬的不满。

    太子还年幼,他要一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边军勇士来做自己的检校侍卫长,加之王磊此次的功劳又摆在那里的,到时候任谁都拿不出话来说。

    即能做到越级提拔他激励军士们,也能堵住朝廷官员和军中将领们的嘴,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额……”

    皇帝赵长宁被自己儿子说的一愣,他尴尬的咳嗽了一声,看着太子说道:

    “嗯…!看来我儿是真的长大了!”

    “那儿臣就先谢过父皇了!”

    太子赵永利对着皇帝调皮的一笑,俯身拜谢道。

    魏军与楚军交战多年败多胜少,朝廷急需要在军中树立榜样,以此来鼓舞淮水前线士卒们的士气,让军士们敢于拼杀,如今王磊便成了这最好的榜样。

    此时远在辽北城的王磊,他自己还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事,让兴和皇帝伤透了头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