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乱世边军一小兵 > 第48章 群臣的激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到魏国的大朝会上,在太监总管海星念完了,王磊的以战养战策论之后,殿内瞬间就变得安静无比,可谓是落针可闻。

    一个个官员们都震立在了当场。

    这是谁上表的策论?如此新仪之法,简直是闻所未闻。

    朝廷让官员和军民共建共发展,让地方官员带头同百姓们一起劳作建设,以此来加大总体生产,做到以战养战之策。

    首辅张景的心里早已被此法给震撼得无以复加,这是多么大胆新怡的想法啊!

    不仅能加大国家军器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量和城池建设,激发大魏经济发展,还能弥补朝廷当下钱粮和军械储备不足的问题。

    真是既解决了百姓们的生存问题和军队的供养问题,也帮助了朝廷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上,人手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此策论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下来需得和陛下还有献策之人共同商议讨论一下。

    若这条政令颁布了下去,大魏的地方官员和百姓们军队们,将都成为大魏建设发展的人手。

    可那么多人的钱粮朝廷又得从哪里来?大魏的土地都在官绅士族们的手里,难不成让百姓和军队都去开垦荒地?

    军械作坊和矿场这些,朝廷倒能拨款建设,可是人们的工钱又该从哪里来?

    张景不愧是当朝首辅,他在心里迅速的盘算起来了此策论的好处与不足之处,但目前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出来,看来只得下来再面见陛下商议一番。

    “敢问陛下,此策论乃何人所献?”

    沈坤全这时战列出班,他向着兴和皇帝问出了众大臣们心中的疑惑。

    张景其实也想问,但他明白皇帝一开始就没说出此人来,那必然是皇帝不想说,既然皇帝不想说,那定然是有不想说的道理。

    但沈坤全可不管那么多,因为在他的眼里,此策论完全就是亡国之论,哪有官员带领军民共同劳作共同生产建设的道理,这简直是有违常纲。

    在他沈坤全的眼里,官就是官,军就是军,民就是民,各司其职各走其道,岂能混为一谈。

    兴和皇帝语气淡然的说道:“哦!此人就是太子东宫新晋的亲军侍卫长,王磊。”

    “什么!”

    这下群臣们炸开了锅,没想到此策论竟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匹夫给想出来的,这下沈坤全不干了,他大声质问兴和皇帝道:

    “敢问陛下,他王磊一介武夫又岂懂治国之道,他有读过四书五经吗?他又何懂得治世之道。

    陛下!此乃亡国之策也!是万万采纳不得!”

    说完他便跪了下去,身后的沈派官员这一刻也都跟着他跪了下去,恳请兴和皇帝莫要听信此言,以免误了国家误了朝廷。

    兴和皇帝不耐烦的打断了沈坤全等人的话,乾刚独断的说道:

    “朕不觉得此论有什么不妥,但凡是对我大魏有利的言文策论,你们都可以上本奏给朕。

    朕,既然决定了要立志变革,那么就会广开言论,众位臣工也都可以下去想一想,讨论讨论,把自己觉得对我大魏有用之策都上表于朕。

    今日便商议到此吧!

    待时机成熟时,朕自会叫上王磊与内阁六部的主官们,来共同商议讨论此策,今日就先退朝吧!”

    说完兴和皇帝也不顾沈派一众官员的劝留,径直走到御阶之后,向着自己书房而去。

    王磊以战养战的思想论,在大魏的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以沈坤全为首的保守派官员们一个个愤怒不已。

    大骂王磊,说他此论乃是妖言惑众,讲的全都是亡国之论,他一介匹夫也敢妄议朝政。

    沈派的言官们,一个个散朝以后声泪俱下,跪在宫门外恳求兴和皇帝将他罢官遣返,驱逐出太子身旁,以免影响年轻的太子。

    而以张景为首的新进派官员,对王磊的此言大为认可,一个个是恨不得皇帝现在就颁布诏令,让魏国进行全面改革,官员军民共同生产,以战养战,壮大国力。

    东宫

    今日一大早天还没亮,王磊便被东宫詹事府的官员给叫了起来,从今日起王磊需得陪同太子殿下一同进学。

    汤光顺和田永喜两个校尉,都诧异的看着王磊跟随詹事府的官员进了太子书房,二人还不明白太子上课为何还要叫上王磊陪读。

    王磊进了书房,赵永利便高兴得向他招呼,让他坐到自己的右手位,那里新添了一套崭新的书桌,桌上也都整齐的码放了书本和新的笔墨纸砚。

    王磊耷拉着脑袋坐了过去,太子便对着门外小太监吩咐道:“传膳吧!孤和王检校今后的早膳都得在一起了!”

    没一会儿两个小太监便拎着两个食盒在二人书案上摆放起来,两个蒸糕,两碟小菜,一碗米粥,简简单单的一个顿早膳。

    吃完早膳后,赵永利便对着王磊说道:

    “今日是乃是大朝会,宋少师会在下朝后过来给孤讲学,每次这个时候孤都得先熟悉一下今日的课业。

    孤的课业繁重,平日里大都是宋少师来给孤讲学,沈太傅每七日会来给孤讲解他的五经注解。

    总之,以后你就跟着孤一起学习吧!”

    王磊重重的叹了口气,他日后每到寅时就得起床跟太子读书,这日子怕是没法过了。

    自己对这些个四五书经可谓是一窍不通,前世的那点文化到了这里,也就是堪堪能认全字儿来,虽说以前上学时练过毛笔字,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还能写好字吗?

    王磊想到于此,便无力的趴在了书桌上,他现在是一点儿也不想动了。

    太子赵永利见他如此,便又笑着说:“孤每天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事儿,你忍忍就习惯了。”

    王磊翻了个白眼,转过头去对着赵永利问道:“殿下,你每天都是这么过来的吗?那一天得学多少个时辰?”

    太子看向王磊咧嘴一笑:

    “嗯,孤基本每天都这样,除了偶尔能休息几日,平日里每天都得学习四个时辰。”

    操!四个时辰!那就是八个小时!

    王磊心里是一片凄苦……

    太子的少师乃是当朝的正二品大学士宋清廉,他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太子上课,可以说他是太子的授业恩师。

    他今年六十五岁,为人刚正不阿是个大文豪,文学功底非常扎实,做得一手好学问。

    老夫子心系大魏江山社稷,所以他对太子的授业格外用心。

    下了朝后的宋清廉很快便来到了东宫,进了书房他先拜见了太子赵永利,然后就对其认真的讲解了今日的课程,一个时辰后他便安排了不少的课业给太子,让他书写解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