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乱世边军一小兵 > 第215章 楚国(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国

    盛夏的骄阳烘烤着整个南楚大地,楚国京城又地处南方,如今总算进入尾伏天,但依然是酷热难耐,京郊外的百姓们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纷纷前往山脚旁的河流处避暑纳凉。

    百姓远远的就看见一骑楚军快马,正从不远处的官道上,向着他们这里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和战马,正头顶着烈日艰难前行。

    马上的楚军瞧见了此处的河流,他忙打马向着河流处赶来,河边的百姓们见到楚军的到来,赶紧向河道两旁避让。

    光着膀子的楚军快速的跳下战马,他汗流浃背的牵着战马来到河边,捧起冰凉的河水就往身上浇灌,一股冰凉感袭来,顿时让他浑身舒畅。

    战马跟他蹲在河边,大口大口的喝起冰凉的河水,骑士紧了紧拴在腰间的竹筒,取下挂在马背上的水袋,灌满了河水,穿戴好自己盔甲,跨上马向着大邺城疾驰而去。

    大邺城

    楚国立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比大魏立国还要早个几十年,京师大邺城地处益州平原地区,京城繁华人口众多。

    与魏国气派雄武的京师大悦城相比,楚国的京师大邺城,倒像是个繁华的商业之城,光这京师大邺城,一城就有上百万人口,乃是当世汇聚人口最多的都城。

    大邺城乃是楚国第四代皇帝迁都新建而成,距今也就一百多年,当时跟随着楚国皇室大迁徙的,还有原地的几十万人口,两地人口一融合,才造就了今日的百万之城。

    至于迁都的原因,无他,楚国人就是被早期强盛的魏国给打怕了,所以当时楚国的皇帝和朝臣们,才不得不得搞了这么一个大迁徙。

    平康年间,老靖国公崔枳被好大喜功的平康皇帝命令,让其率领三十万精锐魏军伐楚,魏军原本一路势如破竹,稳扎稳打向楚国推进向,连续攻克楚国多城。

    人老昏庸的魏国平康皇帝,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朝臣们和主将崔枳的反对,执意让崔枳率领大军挺进楚国腹地俞州城,崔枳只得被迫领军前往。

    他原本的打算让,是让崔枳率领三十万魏军精锐,突袭攻破俞州城这个楚国京师的天然屏障,而后再大举挺进一马平川的益州,直逼楚国的京师大邺城,好一举拿下楚国京师。

    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楚国皇帝和楚军一早就洞悉了魏军的一切行动,让前方的援军佯装大败而退,给当时的魏军敞开了通道,让魏军得以顺利绕至俞州城外。

    而楚军早就在俞州城外做好了部署,就等着魏军三十万精锐一头扎进来,魏军一到俞州山川之地,就被埋伏多日的楚军四面夹击,崔枳只得率军后撤。

    楚军早就做好了安排,他们在魏军后撤的必经之路上,一早就命大军堵住了魏军的退路,崔枳眼看后路被断,自知已无力回天,不禁仰天长叹。

    他转身率领所有魏军发起决死冲锋,三十万魏军精锐,连同主将崔枳在内的所有人,全数战死在了楚国俞州城外。

    俞州为山川之地,当时俞州的楚军在上魏军在下,魏军的背后还有楚军的追兵,魏军将士们拼死向高处的楚军发起决死冲锋,他们是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魏楚两军死战了整整三天三夜,可以想象当时魏军面临的是何种绝境。

    楚国歼灭三十万魏军过后,不做任何停留,大军迅速集结直逼魏国,等魏国知道情况后,已为时已晚。

    平康皇帝没了时间重新集结军队迎击楚国,齐国见状急速增兵楚国,两国联军共同伐魏,各地的守城魏军,只得仓促迎战两国联军。

    还好老国公崔枳,在出征之前已有先见之明,他此番出征,将魏军最强的精锐‘高陵军’,给留在了京城以备万一,这才给了魏国一线生机。

    当时还是太子的兴和皇帝赵长宁和靖国公崔岩,两人就是亲率这最后的十万‘高陵军’奔赴前线,与楚齐两国联军苦战了七月之久,这才堪堪稳住了魏国的整体防线。

    至此,魏国开始了由盛转衰,而楚国开始日渐强盛,从此,楚国开始了长达十几年之久的伐魏之战。

    魏国的兴和皇帝之前一心想要冰释前嫌,与楚国修好,而楚国的隆景皇帝登基以后,国力日盛的楚国给了他信心,让他开始变得野心勃勃,一心只想着要吞并魏国。

    纵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的走向,必然会向着天下统一的方向而发展,三国的君主们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兴和皇帝也渐渐的意识了过来,现如今,谁的拳头越大,那么谁才有资格成为这场历史之路的主导者。

    楚军传讯的快马举着手令疾驰驶入了大邺城,酷夏大邺城的街头人流稀少,商户们的门前都搭满了遮阳的篷布,人们扇着蒲扇,三三两两的躲在商户的篷布下避暑纳凉。

    传讯的快马快速的穿过了街道,向着京师重地,皇城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在街道上扬起了一阵烟尘,百姓们纷纷闪至街道两旁,捂着口鼻不停的埋怨咒骂。

    快马疾驰到了皇城外的一处官衙门口就停了下来,只见马背上的楚军跳下战马,向着官衙走去,向官衙外的值守士兵出示了自己信使的传讯令牌后,快步跑了进去。

    这里是楚国的谍报部门‘武安司’。

    腰间拴着竹筒的楚军信使,快步穿过了司内的走廊,走进了‘武安司’司丞,迟振祖的值房。

    他取下拴在腰间的竹筒单膝跪地,将竹筒平举在自己头顶,向迟振祖汇报道:

    “禀报司丞大人,这是魏国探谍送来的紧急加密信件,还请司丞大人尽快阅览!”

    迟振祖见状赶紧说道:“赶快呈上来!”

    楚军信使赶紧将装有信件的竹筒递了上去,迟振祖接过竹筒,刮掉了竹筒外密封的火漆,小心的取出了里面的信件,将信纸平铺在书案上,对手下人吩咐道:

    “来人,去取一号密版过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