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筑城 > 第117章 五万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盐是国库赋税重要来源,曾占到国库收入十之七八。

    也正是朝廷为增加国库收入,弥补因奢靡而造成的亏空,屡屡增加盐税,才导致张士诚带领盐工起义。

    如今,盐不仅是战略物资,还成了攻防手段。

    各路义军蜂拥起义后,中部以南沿海盐场,几乎被义军占领。

    朝廷所控海盐、井盐,产量远远跟不上。

    于是乎,张士诚加大管控力度,导致中原更加缺盐。

    老百姓吃不上盐,看你朝廷怎么办?

    张士诚只想巩固自己地盘,完全没有考虑百姓。

    两边夹击之下,有些地方食盐价格涨到二十贯宝钞才能买到一斤盐。

    暴涨的价格,也让很多人铤而走险。

    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方用也有自己途径,可直通海边盐场,只是他并不贪婪,也怕招致官府打击,所以贩运不多。

    现在陈俊成要贩运盐,还有茶叶,那就干了。

    王昌祥来借盐时,方用就已做好准备。

    第二天早上,他和陈俊成、王昌祥先行出发,赶往沿海盐场。

    吴彪、林狗儿、赵小乙等人,带着银子,随后离开柳林镇。

    弃大路走小路,快马加鞭,两日后,来到海宁县境内。

    转向东南,继续前行一百五十里,来到海边。

    面朝大海,陈俊成心境也陡然宽阔。

    此时,方用伸手一指,隔着密林,一缕青烟冉冉升起,随即又随风散去。

    打马穿过密林,豁然一片开阔,中间是大片民居。

    在路上,方用已介绍过,此处名叫东山湾,在此百姓有七千余人,比一般县城人口还多。

    东山湾东面是海,南面西面是山,北面是密林,站在集镇旁,环顾四周,好似世外桃源般存在。

    七千男女老少,皆靠海盐为生。

    为首之人叫张琼,生的五大三粗,满面烟灰色,也是豪爽之人,与方用打过几次交道,变成了兄弟。

    看方用到来,张琼喜不自胜,先慌忙叫人准备酒饭。

    与陈俊成互相见过,张琼领陈俊成察看盐场。

    所谓盐场,却是海边高处的四百余口大锅,整齐排列,颇有气势。

    元代采盐,仍多为熬制,东山湾也是此法。

    青壮年肩挑车运,将海水倒入大锅之中,中老年烧火,待敖干海水,锅里便是白花花盐粒。

    张琼介绍道,每百斤海水可熬制三斤二两盐,每口锅可盛海水一百斤,如昼夜不停,东山湾每日可熬制海盐四千斤。

    盐商来此买盐,一两银子五斤盐。

    陈俊成粗算一下,如果没有赋税,东山湾每日可获取八百两银子。

    而张琼脸上露出苦楚。

    东山湾南面是义军,北面是官府,两边都想抢夺东山湾盐场。

    这里的海滩和铁锅,就是大家伙的命,张琼带兄弟豁出命来打。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打过几次,现在谁也不想再招惹东山湾。

    硬攻不下,两边又不约而同,对东山湾就行封锁,不让这里的盐运出去。

    张士诚手下兵士不想把盐运到官府那边,官兵则想用封锁的办法,逼迫东山湾倒向官府。

    这官府也够傻蛋,陈俊成在心里想,完全可以和张琼沟通,把这里的盐全买走。

    仔细想想,官员都想着怎么捞银子,谁管百姓疾苦?

    两边夹击之下,所产之盐只能零星卖出。

    说着,张琼带陈俊成、方用察看盐场两边库存。

    如比晒谷场大出十倍的空地,草帘之下,是一堆一堆的盐。

    就连方用也搞不清楚,存盐到底是几万斤,还是几十万斤。

    张琼说道:“大概有两千石,三十万斤。”

    “以后你们的盐,我们全要了,此次先运走五万斤。”方用说。

    张琼知道方用有办法,拱手说道:“那可太好了,走,咱们吃饭喝酒。”

    草屋之下,炖鲅鱼,蒸螃蟹,煎海虾,黄酒,大米饭,摆满了桌子。

    张琼边敬酒,边细说东山湾盐场历史。

    早在一百五十年前,逃荒之人落难此处,耕种之余,熬海盐补贴家用。

    后来人越聚越多,但也是各自熬盐。

    张琼父亲德高望重,成为东海湾头领。在他带领下,大家开始分工合作,运水、砍柴、烧火,分工细致,东海湾产盐量成倍增长。

    盐多了,却没有带来更多收入。

    官府赋税越来越重,从每斤盐抽取三分之一,到抽取四分之三,盐工们日夜劳作,还要兼顾耕地播种,一年到头仍过的艰辛。

    现如今,两边都不交赋税,却落得盐卖不出去。

    方用叹口气,说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琼也是一阵哀叹。

    陈俊成看不得别人难过,劝说道:“张兄,以后会好起来。”

    方用看看陈俊成,说道:“这就要看俊成兄弟了。”

    “看我?”陈俊成不解地说道。

    “对,你若能带着兄弟们占据中原,咱们就一直买东山湾的盐。”说完,方用低头,开始吃饭。

    陈俊成笑了:“哥哥这个想法和大海一样辽阔,我定当努力。”

    毕竟陈俊成太过年轻,张琼也觉得方用说的不着边际,但还是礼貌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吃过饭,天色将晚,沐浴过后,陈俊成、方用、王昌祥信步走向海边。

    海风吹来,浑身清爽,扭头望去,盐场仍一片通红,映照着一人高的柴垛。

    三人却不是观赏夜间海景,此时大海一片苍茫,唯有海滩边上,泛起白色浪花,无景可观。

    三人还在商讨运盐路线。

    光是海宁县就有三道关口,要想避开这三道关口,就要绕远百里。

    过了海宁,仍要选小路而行。

    但木质车轮,又满载货物,能否经得起小路颠簸和雨后泥泞?

    陈俊成不由满腹担心。

    方用却胸有成竹,满不在乎。

    他可以伪造官府文书,将海盐藏于货物之中,再多准备兵服,来往可保无虞。

    陈俊成听后,不可思议,但又不得不相信方用能力,因为以前他就这么干过。

    在东山湾歇息三日,吴雄、林狗儿、赵小乙等人来到。

    让陈俊成感觉神奇的是,他们竟然赶来马车。

    陈俊成问林狗儿:“路上没遇到官兵盘查?”

    林狗儿回答:“没有,我们走的曲里拐弯,不然早到了。”

    “那这些马车?”陈俊成问道。

    “你不知道啊?”林狗儿看了一眼陈俊成,回答道:“路上雇的,这些车夫跟路二哥、吴三哥他们很熟络。”

    这些陈俊成还真不知道。

    但他问过方用,方用只是回答:“此等小事,不用你这位大将军操心。”

    陈俊成神奇地看着方用:“原来这一路都有你朋友。”

    方用哈哈笑了:“俊成兄弟,领兵你是行家,跑江湖我得心应手。”

    说的是,人各有专长吧,自己还就喜欢领兵。陈俊成不谦虚地笑了。

    五万斤盐,装了二十大车,方用留下一万两银子。

    朝廷有宝钞,各义军在自己地盘上也发行各种纸币,银子成了硬通货,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换取当地流行的纸币。

    看着白花花银子,张琼喜不自胜。

    太阳西斜,陈俊成、方用告别张琼,离开东山湾。

    穿过树林时,方用低声告诉陈俊成:“等关键时候,兄弟你要拿出将军气势来。”

    “什么关键时候?”陈俊成问道。

    方用诡秘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