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庸王爷,从征服女山贼开始逆袭 > 第23章 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吕大福愕然看向儿子。

    想说他不山贼吗?怎么突然变成王爷了?

    吕有为张了张嘴,不知该作何解释。

    事实上,他也很懵逼。

    杨牧像例行掏身份证似的。

    把金印拿了出来,这才验明身份。

    接着坦诚说道:“本王欲大量购进粮食,解镜州百姓口腹之急!”

    “吕东主久做粮庄生意,可有良策献上?”

    吕大福拱手弯了弯腰:“禀王爷,欲解镜州流民之危,购置最廉价的糙米即可!”

    “敢问购进成本几何?”

    吕大福咬了咬嘴唇:“禀王爷,产地不同、运输难易不同,价格也不同!”

    “寒店销售的糙米,是去年秋收之时自化州购进,成本合计每石一千四百二十八钱。”

    “大量购进可能会造成米价波动,另外,此时刚过三月,正处于青黄不节之时,价格肯定要略高一些。”

    一千钱等于一两银子,一石糙米差不多一两半银子。

    杨牧大概算了一下。

    即便把府库里的钱财全部买成糙米,也不过二十多万石。

    和他预想中的一百万石,差之甚远。

    “王爷,其实镜州各大豪族、粮商手里,就有不少存粮,但他们惜售。”

    杨牧点了点头。

    这种情况他知道,每逢大灾大难,总有一些不发商人趁机大发国难财。

    比如和杜雷合作的十二豪族,就有掺合此事。

    他们不过是地头蛇罢了,真正控制粮价的,是那些有后台有背景的大粮商。

    杨牧恨不得统统斩之而后快。但现阶段不适合进一步深扒。

    微微沉思了片刻。

    杨牧说道:“吕东主替本王向各州商人散布一则消息,镜州欲收购一百万石糙米,三两银子一石。”

    “……”吕大福瞬间愕然。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买东西自己抬价的,且抬一倍还多。

    “本王臭名远扬,可能没人信服,你就以东平府魏府主的名誉发吧!”

    “呃……”吕大福又是一惊。

    只听杨牧继续解释说:“当前镜州水深火热,自己统筹购买耗时费力,不太现实。”

    “各大粮商主动送货上门,让他们赚些钱是应该的。”

    “你家就不要赚这个钱了,本王出十万两银子,你尽可能多的帮本王购置棉麻织物原料。”

    “如果这件事情办好了,本王不介意给你一个商号大总管当当。”

    吕大福听得晕晕乎乎的。

    脑子完全跟不上杨牧的思路。

    但仍纳头拜谢:“草民恩念王爷提携,定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起来吧!本王面前没嫩多凡夫俗礼,事情也没你说的这么夸张。”

    “本王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贵公子曾与本王有恩,但愿你能用心抓住这场富贵。”

    话说,杨牧写了个字条,加盖王印。

    让他拿着字条,和王府总管李元宝分批交割银子。

    吕大福和吕有为亲自把杨牧送出吕氏粮庄。

    看着他携护卫远离。

    吕有为懵逼的说:“爹,糙米利润嫩高,他为啥不让咱家赚呢?”

    “购置棉麻织物原料,明明是个吃苦受累不落好的活,算什么富贵?”

    “砰!”吕大福扭头朝他脑门来了一下:“我打你个榆木脑袋!”

    吕有为急忙揉着脑袋:“那你说,他是怎么想的?”

    “我……”吕大福顿时语噎:“没听说吗?不可妄猜圣意!”

    “王爷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是皇帝的儿子,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倒是你!”

    “王爷如此气度,你怎么能把他当成山贼?”

    “还好王爷不怪罪,否则咱家哪能吃罪得起?”

    吕有为别提多委屈了。

    谁特么能想到王爷穿女装啊?

    谁特么能想到王爷往山贼窝里跑啊?

    “那天到底怎么回事?你和老子详详细细再说一遍!”

    “就是之前和你说的那样,刚我也想问句为什么,他说不该知道的永远别问,更不要和任何人提起。”吕有为委屈巴巴回应。

    “啪!”又是一巴掌拍下:“狗东西,那你还提?”

    吕有为眼泪簌簌,真哭了。

    是你问我的好吧?

    我是狗东西,你是狗什么?

    ……

    离开吕氏粮店。

    杨牧转道去了长史府。

    王府卫护守在门口两侧,府内忙碌非凡,噼里啪啦的算板声响成一片。

    “清点结果如何?”

    李元宝快步上前汇报:“禀王爷,田产刚清点完毕,一共六十八万三千六百亩整,店铺、酒楼共计一百二十八间。”

    “粮食、布匹这些,清点起来比较麻烦,目前正在对账,对账完毕还需要现场实物核查。”

    杨牧眉头微皱:“把田产清单另外分开,本王要抽查一下。”

    近七十万亩土地,听似很多,但平分到二十六家头上,平均一家还不到三万亩。

    这和他推算的数量,有严重出入。

    听说杨牧要抽查,一帮史员皆露中玩味讥讽之色。

    心说,这么专业的东西,你看得懂吗?

    真不知道李元宝抽什么疯?竟突然对这庸王服服帖帖。

    一堆账册前,杨牧随意抽起一本,一边翻阅,一边写写划划。

    没人能看懂他写的什么,全是弯弯曲曲的标记,说白了就是异时空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半个时辰过去,杨牧已经在算第四本了,但越算脸色越沉。

    “砰!”杨牧把账册重重摔在台面上:“这些都是谁算的?自己主动站出来。”

    四名小史迟疑着站了出来。

    “每本都有出错,有的多算几百亩,有的少算数千亩。”

    “什么意思?把本王的政令当放屁吗?”

    “拖下去!每人打上三十大板撵滚蛋,永不再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