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倭国从败家子开始 > 第四十四章 九阳神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庸没有起身,笑吟吟地冲赵婵儿挥手,心道:“婵儿这小丫头是把海天宴当成龙潭虎穴了,生怕我被它吃了。”

    赵婵儿眨眼间已经走到唐庸十步远处,小脸苍白,脸颊似乎还有斑驳的泪痕。

    唐庸顿时无名火起,杀气腾腾地蹿起来向赵婵儿迎了过去。

    “婵儿,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赵婵儿也被唐庸的反应吓了一跳,随即明白了他的心意。

    本来心情并不明朗的她,心里瞬间一暖,暖意窜上鼻头化作一阵酸楚,投进唐庸怀里便哇哇大哭。

    唐庸被赵婵儿哭得手足无措,不知发生了什么,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只得不住地说道:

    “婵儿,到底怎么啦,有事跟相公说,相公为你出头……”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周小玲也有些懵,又见唐庸对赵婵儿的体贴样,心里也是百味杂呈。

    “我爹去世了……”

    过了好半晌,赵婵儿才抽泣道。

    “什么?”唐庸有些惊讶。

    赵婵儿拉了拉唐庸的衣袖示意他换个地方说。

    唐庸向一桌人告了个退,牵了赵婵儿回到他的房间。

    唐庸又安抚了一会赵婵儿,才疑惑道:“婵儿,我好像从来没听起你说过娘家的事。”

    赵婵儿已经收了泪,楚楚可怜道:“叔叔你不是不喜欢我提我家人,也不许我去看他们。”

    “啊,”唐庸张大了嘴巴,心道这个唐泳还真不干人事儿,没办法,这个锅又得他背,他歉然道,“对不起,婵儿,以前是我不好。”

    原来唐咏家里原本家财虽丰,但他恶名在外,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唐家老爷当时年事已高,又身体不好,便急急忙忙地花了十两银子从赵婵儿父亲手里将赵婵儿买了来,只盼着闭眼前能抱抱孙子。

    赵父也是个吃喝嫖赌惹是生非的主儿,将卖女儿的银子挥霍完后,又时常仗着亲家公的身份上唐家打秋风。

    那时候唐家尚未落魄,唐老爷也时不时接济一下。

    直到唐泳将祖产败光,倒是自说自话,说当年唐老爷是借给赵父银子,时不时就要去撒泼打滚讨债。

    如此一来二去,双方都红了眼,断了往来。

    唐泳更明令赵婵儿不许再与娘家联系。

    这其中种种唐庸自然不知晓,赵婵儿也没有提起。

    “叔叔,”赵婵儿红着眼睛道,“不管以前如何,父亲去世我总该要回趟家的。”

    “回!要回的,我陪你一起去!”唐庸想也没想地回道。

    赵婵儿心里犹豫了一下,“嗯”了一声。

    唐庸遣了伙计去跟周掌柜说了一声,便陪着赵婵儿出了海天宴。

    他对丧葬之事毫无经验,又不知古人与后世的习俗是否大有差别,问赵婵儿道:

    “我们空手过去不好吧,要不要置办些什么东西?”

    赵婵儿鼻子又有些发酸,低声道:

    “听弟弟说父亲还停在堂中,连口寿材都没有,叔叔,你看我们能不能给父亲买口寿材?”

    死者为大,唐庸一口应承,一切赵婵儿说了算。

    一路打听了,便在城南街角找到了一间棺材铺。棺木有现成的,价格一两至上百两不等,赵婵儿询问唐庸的意见,唐庸只让她自己做主。

    她便咬咬牙买了一口四两银子的松木棺材,又要了些香烛冥纸,托棺材铺老板雇了辆牛车,直奔她那许久不曾踏足的娘家去了。

    牛车跑得慢,待到进了村子已经花了一个时辰。

    一般乡下百姓去世是买不起正经寿材的,往往钉几块木板就作数,更有甚者草席一裹就下葬了。

    因此棺材一进村竟引来了不少围观者,等有人认出了赵婵儿,都面带惊诧,响起一片议论之声,便有人向赵婵儿打招呼。

    又拐弯转角,按着赵婵儿的指示过了片刻牛车停在了一个塌了半边围墙的院子前。

    赵婵儿进了屋不多时便领了一高一矮两个披麻戴孝的瘦弱少年出来,便是赵婵儿的两个弟弟了。

    少年似乎对唐庸颇为惧怕,见了他也不敢吱声,赵婵儿连番催促,他们才一前一后叫了声“姐夫”。

    唐庸、车夫,并两个少年便合力将棺材抬进了院子。

    那老父亲躺在堂中两条长凳架起的木板上,身覆了一张发黄的白布,板床前燃着一?引魂灯。

    一个腰缠白布的村妇跪在稻草蒲团上,见几人抬进一口上好棺材也是呆了半晌,想必这个就是赵婵儿的母亲了。

    她向来对唐庸没什么好感,常感叹女儿命苦,这会儿见这混账女婿送来这么一份大礼,脸色倒是好看多了。

    古代女儿出嫁即为外人,因此赵婵儿与唐庸并不需要披麻戴孝。赵婵儿面无表情地在板床前磕了四个头,又往火盆里添了点纸钱。

    唐庸有些尴尬,因为丈母娘和两个小舅子肃穆地立在一旁并不搭理他。

    赵婵儿礼毕,唐庸也有样学样上前跪了四拜。

    又见赵婵儿跪在了母亲脚下开始哭泣,赵母神色终于有了些松动,爱怜地摸了摸她头便拉她起来。

    唐庸心想女婿跪丈母娘也应该,便也起身过去下跪行礼,只是膝盖刚屈便被丈母娘托住了手,便不再跪下去了。

    赵婵儿与唐庸都不懂治丧事宜,赵母只说没有其他的讲究,停尸七天后找人扛了棺材埋了就是了。

    唐庸已经问过赵婵儿,她两个弟弟大的叫赵响,小的叫赵亮,虽然显得拘谨,不过双眼都明亮有神,透着聪明劲儿。

    唐庸有心和他们拉近拉近关系,向他们招手问道:“小响,小亮,你们平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上过学吗?”

    两小舅子是见识过唐泳的泼皮手段的,因此都有些犹豫该不该接话,赵婵儿见状走出屋来对两个弟弟道:

    “大弟,二弟,姐夫问你们什么你们就答什么。”

    又对赵响耳语了几句,又回屋了。

    赵响点了点头,便答道:“砍柴,种地,也给大户打打短工。”

    上学自然是没上过的,大明朝人口虽多,能读书识字的不到两成,主要集中在城镇。

    乡下人埋头耕作,读书习字实在没什么用,再者高昂的学费也没有几户人家能负担得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