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66章 冬天别偷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马如龙悠闲地走在庄内的小路上,远处正有一批200多人,身着黑甲的军士在操练,正是鹤夫人的影部。

    而不远处的另一边,小树林旁是苗夫人的护卫军团,500多人,也穿着黑甲在挥舞着刀棍,他们用的刀棍是加长版的,不反接棍长1米2,反接后加上刀刃,刀棍长1米8。

    而影部这边更多的时候是刺探和暗杀,刀棍不反接,79厘米多一点,反接后接近1米3。

    两边各有各的练法,护卫军团这边是左手拿盾,右手拿刀,练习突进刺杀。

    而影部这边则身穿黑甲,只练习拼刺技术。强调:拨和刺,挡和扎!

    马如龙远远的看了一会儿,便回到了自己的居所。来到了地下的铸币房,这两天已经收到了,1000多万两白银,需要加紧铸完。

    好在自己设计的银元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一天能够完成17万多辆白银,这速度很快,但也需要6天的时间全部干完。

    一会儿护卫队操练完,便组织马车。过来运输装载银元,然后押送车辆将银元送到金枝钱庄。

    好在这几天城内,金枝钱庄已经度过了的高峰期,现在兑换存储都不多,每天过来存钱的也就是几百到几千两的样子,算是回归到了正常。

    马如龙站在院子里看着护卫队有条不紊地,将17万两银元全部装车,然后又将100多万枚新钱币装车,加上木鞋,服装,玉芙蓉和肥皂。

    一百多辆大车缓缓地驶出了庄园,马如龙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旁,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现在天气已经进入了10月,天气已经开始逐步转凉了,马如龙储备了很多资源,决定再上一个新产品,那就是蜂窝煤炉子。

    说起蜂窝煤炉子,实际上这个许多人小的时候都见过,它是外表包一层铁皮或者是直接用一种马口铁的铁皮桶,里面是陶土或者是水泥做的内胆,当做隔热材料。

    中间留一个圆洞用于放置蜂窝煤,下边的侧面开一小口。用于安装挡板,控制进风量。

    铁桶外侧的顶端两侧打孔用于加装铁丝,好做把手,可以方便拎提。

    得益于马如龙的小钢铁厂,现在自己的薄钢板根本不缺,直接选定了两毫米厚的薄钢板,开好模具,加热后,冲压后定型。

    侧壁上沿,工匠门打孔,装上细钢条,当做提拉把手。

    而炉内的隔热层则是直接是陶土水泥做成的。

    接着马如龙便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人力,压蜂窝煤的机械,实际上就是一个杠杆和一个装煤挤压,圆柱形的槽子。

    而蜂窝煤的原材料就是煤粉和粘土,按照5:1的比例配置,加少量水搅拌,装入槽中挤压,打开取出,放置阴凉处阴干,蜂窝煤便做好了。

    挤压槽,让工匠做了100多个,因为接下来进入冬天,大量的工种会闲下来,捕鱼,盐场都会逐步停下来。

    自己之前在三神庙后山种的那几亩种子,也在前两天让下人们去收了回来。

    接下来马如龙在庄园内选出了10亩地,全部扣上大棚,准备冬天育苗。

    每亩地一个大棚,放置两个蜂窝煤炉子,冬天烧煤给大棚增温,培育地瓜苗的苗秧,用于明年春天种植。

    自己现在手里,可是有22,000多亩的土地。

    同时马如龙自己又要没日没夜的加工制作100套精密蒸汽高压,压缩气缸和配套需要的轴承。

    用于铁匠们接下来,制造100台蒸汽机,一部分先用于冬天打井,一部分用于春耕抽水浇地。浇地的抽水管直接用铁皮,卷成直径一尺的铁水管。

    农忙时大家都很忙,农闲时这1000多人也要分配好工作,那就是去打井,修水渠,培育大棚地瓜苗,和制作蜂窝煤炉子,以及去铁匠铺制作一些农具。

    打造一批,铁锅,铁桶,铲子,镰刀,斧头,锄头,铁锹,每样先期各做1000件,有时间继续加大,不限量,一直干到明年春耕。

    正好利用冬天休息,制作这些工具,明年春天可以大规模的使用上。

    多出来的也可以送到金枝商行去售卖,因为明年春季开工,许多农民可能家里没有这么多农具,或租或卖到时候由商行自己决定。

    同时马如龙又画出图纸,要求工匠制作了1000架犁,耙,耧。

    犁是用来翻地,耙自然就是用来平整土地,除掉石块、杂草,而耧是用于播种时的机械装置。

    耧这个工具,中国已经用了几千年,从东汉时代,我们播种的工具就是机械化的耧。

    只是那时候是用木头制作,而马如龙却是要用铁制作。

    总之这1000多人入冬天后,够他们忙活的了。

    接下来几天,庄内时常看到,一些身穿中山服的农民驾着牛车,上面驮着蒸汽机,后面跟着的牛车上装着小型塔吊和螺旋钻头,在后面跟着的则是用水泥做的井套盒子和蒸汽机的燃料,煤炭。

    每百亩的土地间隔,他们便会放下蒸汽机,架上小塔吊,安装上螺旋钻头。

    开始向下钻土打井,钻头直径并不大,一尺多宽。蒸汽机突突突的带动着钻头,旋转着将泥土全部翻了出来。

    用不上一个时辰一口井便打好,然后工人们利用塔吊将井套盒子一一放下,嵌入水中,这样防止水井坍塌。

    明年直接可以过来安装铁管和蒸汽抽水机,就可以抽水,给土地浇地了。

    有了蒸汽机,打井的速度很快,一边打井,一边安装,一天时间能打三口井。而马如龙的土地现在需要打220口井。

    农民们根本没用过蒸汽机,在马如龙现场指导过一两次之后,这些农民便也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操作并不复杂,很快大家便操作的得心应手,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他们自己去打井了。

    这个冬天在马如龙的土地里,必将时常会有突突突的蒸汽机打井声,不时的响起。

    而马如龙在安排好打井事宜之后,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开始准备起来。

    自己还是需要去趟京城,办一些重要的事情,这对自己的将来的发展,会起到一个质的作用。

    所以京城之行不是可去可不去,而是必须要去。事情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去完成的。这件事情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太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