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150章 裂石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个的木箱被打开来,里面的设备也是依次被取出来安装。

    很快一个打气机便被组装好了,

    接着就是安装齿轮,打气机的动力是8马力的水冷内燃机。

    通过齿轮,将内燃机的动力传导到,打气机上。

    打气机上有储气钢瓶。

    达到一定压力,就自动泄气,提示操作人员可以关闭,内燃机了。

    队伍中的一些少年,开始在黄铁矿的坡面,丈量,每隔50厘米,做一个标记。

    上下左右都是每50厘米做一个标记。

    而另一批,小姑娘们则是,指导着大汉帮她们组装冲击钻头。

    冲击钻是放在四角支架上的。

    一切弄好,插上塑料导气管。

    发动了内燃机,那边一边给气瓶充气,一边利用空气带动钻头,打孔。

    一台打气机,可以同时带动十个冲击钻头。

    小姑娘们则是指挥大汉,在黄铁矿的坡面标记处打孔。

    钻头的孔径是46毫米,深度是25厘米,间距为50厘米。

    黄铁矿并不是特别难打孔,不到一小时,100多个孔全部打完。

    紧接着小姑娘指挥着大汉们将一些,重约50斤的铁棒伸了进去。

    铁棒尾巴处,除了把手之外,还有两个接口,接的是导气管。

    这是什么?

    这就是后世开采矿石的无声爆破。

    液压碎裂机,说白话就是和千斤顶一样的原理,

    作为液压动力一般都是柴油,汽油和空气。

    马如龙这里用的是空气,用空气驱动上面的柴油泵,达到60吨的膨胀力。

    当然后世普通的液压碎裂机也在100吨附近,60吨的要比马如龙做的迷你的多。

    这也是没办法,谁叫咱们的液压缸体的钢铁品质一般,只能做大些了,保证质量。

    几秒后,半坡上的黄铁矿大面积开裂松动。

    接着便是整个黄铁矿的坡面,蛛网状的开裂,并迅速扩散开来。

    10个帮忙的汉子,傻眼了。

    这是怎么个情况,难道就是那个打气机,打点气,就把黄铁矿,气的裂开了。

    还是,这又是马老爷施展了法术。

    张铁头,本来百无聊赖的,远远看着这些小娃娃。

    一是怕出事,另外是他也好奇,小家伙们到底在干什么。

    想看看这些小娃娃到底在搞什么鬼。

    当他看到一些黑乎乎的铁棒,被放进洞中,还在诧异。

    很快,他就发现,那山坡好像是裂开了。

    对,就是裂开了,西瓜大小的石块开始脱落,在重力影响下,向下滑。

    其实这也主要是,张铁头选的这块矿面,比较好,对于传统的烧裂方式,肯定一般。

    因为陡峭不易点火,但是对于打孔的设备,这里是最合适不过了。

    很快就有工人,因为看到这里的景象,

    而跑过来,特意等待着观看少年们的下一步操作。

    张铁头也在其中,看着少年们指挥着,10个大汉,重复着打孔,插入膨胀碎裂机。

    分裂开矿石。

    就这么简单,采矿变得这么简单了嘛?

    大家这次是亲眼看着,一大片矿石被分裂了下来。

    大家再也按耐不住激动地心情,纷纷跑过去,围着设备问长问短。

    很快大家就熟悉了操作流程。

    100台设备,被分成10组,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打孔,分裂矿石。

    而剩下的人,则全部成为,捡矿石,搬矿石,运矿石的工作了。

    因为这个机器太快了,只要打完孔,插入后,就是几秒钟的事情。

    这效率提升何止是百倍啊,说是千倍都不为过。

    而且这种液压撑开石头的机器,最大的特点是,基本不需要维护,保养。

    皮实耐用。

    当得知,这种机器,下个月开始,马家庄就能每个月生产500台时,大家欢腾了。

    6个主要的矿区,四个是普通黄铁矿,是最需要这种机器的。

    其实这种液压撑开石头的机器,最适合就是黄铁矿,花岗岩,大理石矿,石灰岩,砂岩等坚硬岩石。

    除了应用于,黄铁矿以外,目前最大的需求是水泥工坊的石灰石开采。

    石灰石的开采也是非常适用于这种液压撑开石头的机器。

    此时的马如龙,正坐在马家庄的办公室里。

    看着手上的情报,十分的无语。

    因为情报上显示,自己的黑甲军刚刚完成了,今年的漕粮进京任务。

    漕粮运输,明代先后使用过三种方式。

    最早是支运法。即在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地设仓收囤。

    各地应缴纳的粮食就近运至四仓,再由运军分段接运至通州、北京。

    节节接运,故名支运。

    这个时期漕运不仅是官方承担的事儿,农民也可参与运粮,

    农民参与运粮的好处是,免纳当年税粮;

    如果交纳了当年税粮的则可免除运粮。

    因为运粮要自带吃食。

    相当于二选一。

    按当时计算,民运的比重约占支运的四五成。

    宣德年间,支运法改为兑运法。

    为什么要改啊,你想一大群百姓给京师运粮,

    一干几个月,那土地谁来耕种。

    “江南民运粮诸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

    令民运至淮安、瓜洲,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是为兑运。”

    即,各地漕粮先运至淮安和瓜洲(今扬州邗江区),兑与运军转运。

    百姓不再全程参与运输,军运的费用则由农民承担。

    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民可以省出时间来从事耕种。

    到成化年间,漕运都御使滕昭又将其兑运改为长运(亦称改兑法、直达法),即由兑运的军官过江,

    径赴江南各州县粮食生产区交兑公粮,农民不再参与运粮,

    但要缴纳所谓的过江费用。

    自此,除白粮仍由民运外,普遍实行官军长运制度。

    漕粮运输方式,经历了从支运、兑运到长运的过程,

    也是老百姓逐步退出参与运输的过程,同时也是各项苛捐杂税逐步增加的过程。

    那为何是你黑甲军主持啊。

    还不是黑甲军带领着各地驻军,一路打土豪分田地,现在百户以上的军官都残了。

    朝廷的任务,黑甲军不接着,难道让那些小旗,总旗接着吗!

    自己做的孽,再难也得自己解决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