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156章 拿到信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宫内,周皇后寝宫中。

    “皇上,皇城是不是已经安稳下来了?”

    “哦,皇后为何这么想。”

    “臣妾,看皇上气色不同,想必是宫外的事情,皇上已经有了解决之法吧。”

    “呵呵,皇后果然聪慧,宫外的事情确实,不似昨日那么严重。

    应该是世家间的仇杀所致。”

    “哦,那臣妾恭喜皇上。”

    “嗨,有什么好恭喜的,这些世家实在是太嚣张了。

    昨夜竟敢截杀皇家巡逻队伍!

    我正在思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哦,皇上是要震慑世家嘛?”

    “是啊,世家如此飞扬跋扈,毫无法纪,

    昨夜竟敢高呼,成国公谋反,借此拖延封闭皇宫,便宜他们行事。”

    “臣妾,不懂国家大事,更不能参与国家大事。

    臣妾,只知道,要教导做错事的孩子,应该把握时机。

    最好是,当大家都冷静下来的时候,再进行教育。

    这样更能让他们,知错认错!”

    “哈哈,好一个,把握时机,知错、认错!”

    崇祯看着如花似玉的周皇后,大笑着将其搂在怀中。

    “正好趁这两天清闲,皇后也让朕,好好把握一番!”

    “皇上,莫要取笑臣妾。。。。。。”

    两天后,太和殿内。

    “你把刚刚说的,再说一遍。”

    崇祯皇帝盯着,王承恩认真的说道。

    “启禀皇上,奴婢,今天发现皇城外已经有,不少百姓,在外活动了。”

    “哦,你可看清楚,那些百姓不是那黑甲军假扮的。”

    “启禀皇上,不是黑甲军,奴婢用的是西洋传教士送得千里镜。

    奴婢,还发现,百姓中有老有少,还有些许孩童,在街上玩耍。”

    崇祯皇帝沉思片刻后,抬起头看着王承恩,一字一句的说道:

    “你去选信得过的太监和宫女各100名,来太和殿候着。”

    一炷香后,200名皇家奴婢,全部到了太和殿。

    崇祯让王承恩从中分别挑选一名太监和一名宫女。

    然后,让这两百人一起,从后宫膳食处放出。

    很快这两百名宫人,就趁着光禄寺送熟食,宫内太监接收的时间,鱼贯而出。

    四散着向城外跑去。

    只是他们没有跑多远,便被刘悦所装扮的大明官军截住。

    “你们可是从宫里跑出来的宫人,皇上他还好吧。”

    一群宫人虽然看到刘悦是大明官服,但还是支支吾吾的,不肯多说。

    刘悦看着这些人的表情,佯装生气的说道。

    “你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

    你们看看,你们的内衣,”

    一众宫人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下意识的从着领口处,向内看去。

    “发现了不同没有?”

    众宫人,都是疑惑的摇头,一副完全不懂哪里暴露的样子。

    其他的,由黑甲人扮演的大明官军,已经轻笑出声了,因为他们的动作就已经承认,

    他们就是从皇宫里跑出来的。

    否则干嘛,那么顺从的去看领口。

    但是,刘悦没有拆穿,他们自然也不能暴露,只能陪着演下去。

    “嗨,进贡皇宫的布匹,更密品质更好。

    哪怕就是普通的宫女衣服的布料,其织法也是更加紧实。”

    叹了口气,刘悦再次说道。

    “你们还不快点,随我去院子里换成,普通面料的衣服。”

    “只是你明明是女儿身,怎么会是百户官呢。”

    一个宫女还是看出了破绽,明朝女人不是不能当官,

    当官只能是后宫的女官,不可能是在外边的百户官。

    “哦,你说这身百户官的衣服啊,

    当然是我杀掉叛军,从他们身上的脱下来的。”

    刘悦毫不慌张的说道。

    看了看,一脸不解的众宫女。

    刘悦也只好再次出声说道:“我本就是后宫的女官,

    前几日出宫,去给国丈置办寿宴,没想到突发世家火并,

    这才躲起来伺机回宫,禀告皇上。”

    一众宫人看着,刘悦在那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反而被其的自信,镇住了。

    此时的刘悦,已经不是第一次出任务了。

    多次的撒谎,说起假话早已经轻车熟路了。

    为啥她不说造反了,这都三天过去了,

    老百姓,都能上街自由购物了,

    你还说造反,那不是嫌自己的假话不够假吗!

    所以她也只好根据目前的情况,再次改变台词。

    看到一众宫女,被唬住了。

    她赶紧趁热打铁的说道,“大家快点跟我走,

    我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换了衣服,便于你们行动。”

    很快,在一个大院里,两百个宫人依次进入房间,从里到外的更换衣服。

    很快就找出了,藏在小太监后背衣服里的信符。

    和藏在,宫女胸衣里的圣旨。

    而这两百人,毫无例外的要随船,去台湾边学习边参与耕种了。

    拿到信符和圣旨的刘悦,坐着几辆大车,就去了京营。

    信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执照。

    有金、玉、铜、木等多种材质。

    信符一般有两块,双方各执一半,在需要调动物资、军队的时候,

    将二者结合,指令生效。

    我们最为熟悉的信符,应该是古代用以调兵的虎符,

    刘悦摩挲着手里的这个信符,是铜鎏金的,

    一般都把它叫做金牌信符。

    这个信符高约23厘米、宽约8厘米。

    信符正面篆楷书“信符”二字;

    背面上面是篆书“皇帝圣旨”,

    下面左边是篆书“合当差发”;

    右边是篆书“不信者斩”。

    是一枚特制的金牌。

    与其说这是调兵虎符,不如说这是通知可以行动的信符,

    这个信符的权力,不是你凭此可以领兵。

    而是凭此,对方可以办这趟差事。

    因为信符上面的字,很明显,在强调,

    有了这个信符,这趟差事,才可以做的意思。

    而拿信符的人是没有兵权的。

    刘悦当然不在意,自己能不能领兵,掌控兵权。

    她更相信,自家的老爷的观点。

    大明最苦的就是,农户,其次就是兵丁。

    给予适当的好处,让大家利益捆绑在一起。

    不需要你,是什么身份,需要的是你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利益。

    这利益是不是唾手可得,

    让他干的活,是不是在他权力范围内,

    是不是他能立刻得到你承诺的利益,

    只要满足这三点,自然会被你驱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