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寒门宰辅 > 第三百一十九章 鹿鸣宴、登科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香一听是鹿鸣宴,小巧精致的耳朵仿佛雷达一样动了一动。人也不傻了,兔子一样灵活,一溜烟的出去,劈手从太监的手中夺过了请柬,回到房间,乐呵呵的递给了李盛。

    “少爷,传说中的鹿鸣宴啊。”春香把请柬递给了李盛后,又恢复了傻笑。

    鹿鸣宴的酒菜,她是吃不到的,但是精神粮食,比酒菜可要好吃多了。她可是从小盼着李盛读书有成呢。

    傻笑,继续傻笑。

    笑到腮帮子抽筋为止。

    哈哈哈哈。

    李盛捏了捏她的腮帮子,然后才低头看了一下请柬,中午啊。他随即唤了红袖准备热水,洗漱了一番之后,与吴用一起吃了早餐。然后来到走廊上,坐下闲聊。

    “也不知道,那两个人怎么样了。”吴用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不要担心。他们两个都是开朗的,很快就能恢复过来。”李盛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嗯。”吴用点了点头。

    “我吴家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是中举人的却也不多。消息传回临海,我家一定会很高兴的。”

    吴用振奋了起来,笑着说道。

    “呵呵。”李盛也呵呵笑着。

    衣锦还乡,国情如此啊。他倒是不太在乎。但他也可以想象,到时候李东、李西二村一定很热闹,管家一定会放鞭炮。

    柳如是、陈好好肯定也会喜极而泣。

    举人老爷,解元公。

    科举,科举。真是风光啊。

    光宗耀祖。

    闲谈了一阵之后,午时将近。李盛与吴用各自回去了房间,穿上了新的衣衫,精神抖擞的出了伯府,坐着轿子,往府学而去。

    鹿鸣宴由来已久,在楚朝是官办的,举办地点就在府学。

    李盛很少坐轿子,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玩意比马车舒服多了,马车没有避震啊。

    来到了府学之后,自有专门的人员带着众人一起来到了一处空旷的院子内。

    院内摆放了许多桌子。这座位也不是随便定的,北方的位置是考官们坐的,举人们座次就简单了,解元第一,陆续排列下去。

    等众举人坐好之后,酒菜就上来了。等菜品上好之后,这一次乡试的主考官陈襄率领了次考官们一起进来。

    李盛率领举人们站起,对陈襄躬身一礼,道:“恩师。”

    “呵呵。坐。坐。”陈襄五十来岁的样子,相貌倜傥,胡须很美,气质风雅。他笑的很亲切,伸手让举人们坐下。

    “朝廷开科取士。今次乡试,我能代朝廷录取诸位,实在是荣幸。也希望诸位能再接再厉,连中进士。来日好与我同朝为官。”陈襄笑着鼓励了众举人一番。

    “是。”众举人对着陈襄拱手一礼,恭敬应下了。

    然后李盛又为自己倒上酒,捏着酒杯,率领举人们对陈襄敬酒道:“学生们,敬恩师一杯。”

    举人们纷纷站起,举杯对陈襄。

    “好。这杯酒喝的畅快。”陈襄笑了起来,与诸位考官一起笑着捏起了酒杯,与举人们喝下了这杯酒。

    这酒宴其实也就不同,不普通的只是参加酒宴的人,与心情罢了。

    在座没有白丁。

    也就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新举人们刚刚中举,正是心花怒放的时候,喝酒吃菜,有滋有味。

    李盛是解元,代表所有同届的举人们。他处事周到,陈襄也是很看顾关照李盛,双方谈笑生风。

    相反,许多举人都是插不上嘴的。毕竟身份不同啊,在座可都是官,不是所有人都与李盛一样,经历过大风大浪的。

    “李盛啊。你才气纵横,而此时此刻,更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事情。你难道就不留下一首好诗吗?”陈襄笑着说道。

    李盛早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笑着拱手说道:“有一诗,名为登科后。还请恩师与诸位鉴赏。”

    说罢了,李盛便吟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杭城花。”

    “好,好个春风得意马蹄疾。”陈襄捏住珍爱的胡须,连连点头,笑道。

    “好诗,真是道尽了我们胸中的畅快。”

    “十年寒窗,得中举人,真是痛快啊。”

    举人们纷纷点头说道。

    今日江南之地,论诗词,没有人敢与李盛争锋的。不,或许是整个天下都没有人与李盛争锋的。

    李盛吟诗一首,便没有后边的人什么事情了。举人、考官们开开心心的享用了这一顿鹿鸣宴之后,便各自回去了。

    李盛走到门口,正打算坐上轿子。却听见了一声脚步声响起。“解元公。我家陈大人有请。”一名长随弯腰对李盛说道。

    李盛看了一眼吴用,吴用点了点头。兄弟二人便分道扬镳了。李盛在长随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客厅内。

    陈襄坐在主位上,笑看着进来的李盛。

    “坐。”

    “谢坐。”李盛拜谢了一声,然后来到了侧坐上坐下。当即有长随端着茶水从外走了进来。李盛拿起茶盏喝了一口。

    “李盛啊。次辅大人对你很期待。这一次的会试、殿试你好好考。只要名列前茅,次辅大人便会安排你进入翰林院。”

    陈襄说到这里,脸上止不住的艳羡之色。一入翰林,便是储相了。他当年进士的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没能进入翰林,而眼前这位大文宗,还没考中进士呢。

    就有人在前铺路了。

    “多谢陈大人。请大人代为转达武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李盛永远记得武公的恩惠。”李盛很是恭敬、感激道。

    陈襄的脸上露出笑容,捏着胡须点头说道:“好,我会转达的。”

    不久后,李盛便告辞离开了。

    “虽然年轻还派不上用场,但是未来潜力无穷。而且也不需要他派上用场。只要利用他的名望。就可以为我们拉来很多的支持者。”

    “江浙出身的官员中,可是有很多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的。”

    陈襄捏着自己的胡须,脸上泛起了灿烂的笑容。

    李盛中了解元的消息,经过官府的快马,很快传达回到了临海县,顿时本县为之沸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