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厂公威武 > 第323章 帝国基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鞭炮声过后,金字牌匾上的红绸被取下,崇文学堂四个大字闪耀。九原城的崇文学堂,今日正式开学。首批进入学堂的,是九原州城与附近各县的小吏一百七十二人。

    这些小吏,年纪大的,已是白发苍苍,年纪小的,眉目间还有些青涩。林园看着这些小吏,心中叹息。就算小吏,也无一个是普通百姓之家出身。

    “自古英雄不问出身,在咱家看来,吏与官之间,也没有天堑鸿沟不可逾越。官,能者为之。吏,也是能者为之。咱家会从你们这些人中,选出三名县令替补。若你们一心为民,一心为国,就算没有银子人情,在咱家这里,也有出头之日。”

    林园这一番话,燃起了许多人心中的火焰。科举失利,名落孙山。本以为做个小吏,糊口生活,蹉跎一生罢了。今日亲耳听闻,吏也可以为官,这怎能不让许多人精神振奋。

    哪个小吏,不想为官。哪怕是最低的县令,那也是光宗耀祖。对林园来说,这是第二所崇文学堂。第一所崇文学堂,培训西域行省那些小吏,进展还算顺利。

    尤其可喜的是,西域行省,已经有一名小吏晋升的县令候补转正,成为正印县令。对于大多数士人而言,可能都看不上县令一类的地方小官。

    而对于林园来说,县令这一级,才是国之柱石。帝国由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组成,对于这些普通百姓,一辈子连见到县令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而县令的言行举止,如何施政,才是影响他们生活的最重要之人。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士人,都是熟读四书五经之辈。谈论闲事口若悬河,若问农耕商贾,一问三不知,哑口无言。

    这样之人,做了一县主官,施政一方,多半都是废材,根本指望不上。而那些衙门小吏,其中优秀者,若论实干能力,远胜大半举人进士。

    九原州城的讲武堂,去年便已开始招收孩子入读。如今这里的讲武堂,有一千二百名孩子在读。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平民子弟。

    习武参军,弄不好会送命,尤其是帝国如今,战事不断。对于大多数官宦或者富豪子弟而言,讲武堂绝不是一个好去处。

    而对于普通平民子弟来说,多半家里穷困,若要培养一个武者,那花费,让绝大多数父母望而却步。所谓穷养文富习武,并不是说笑。

    一个半大孩子习武,光是吃上,就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毕竟孩子要习武,他要强壮身体,每天少不了肉食。这并非林园以前那个世界,这里粮食产量不足,肉食更是缺乏。

    林园并没有惊动讲武堂的教头,而是悄悄混入其中。以他的身手,就算青天白日,也可以在讲武堂来去自如。看过住宿,被褥厚实,还算新。

    饭堂之中,厨师正在炖肉做饭。大锅之中,羊肉飘香。路上遇到的讲武堂生员,个个身子骨壮实,眼睛有神,说话有力。看得出来,这讲武堂并没有克扣生员伙食,对待生员,还算认真负责。

    对此,林园很是满意。这讲武堂与崇文学堂,只要给他十年时间,就可以改变眼前这个虚弱腐败的帝国。按照林园的设想,以后帝国不会再向民间征兵,而是从各个讲武堂出人。

    就像这里的讲武堂,他准备让生员在增加一倍。讲武堂免费入读,自毕业之后,要给帝国服役十五年。林园需要职业常备军人,才符合他精兵的要求。

    每个行省,至少要有两所讲武堂。一些人口繁多的行省,可以有四五所或者更多。全部免费,是给底层孩子一个出路。给庞大数量的底层孩子一条出路,就是给帝国一条出路。

    林园在即将离开时,还是被一位教头发现。恰好,这位教头以前是兴武军的校尉,负伤之后,来讲武堂当了教头。他昔日在军中,远远见过厂公几次。

    如今一遇到,喜出望外,当即跪倒拜见。很快,讲武堂的七八十位教头,还有三位总教头,都闻讯赶来。一些大胆的生员孩子,也远远的看着。对他们而言,厂公就像是庇佑帝国的战神,无所不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