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60章 选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是下一刻,他连站在花厅门口的资格也没有了。

    三皇子殿下亲临辛府。

    如果说之前三皇子殿下器重辛清纯,是因为他出众的才华和相仿的年龄,那么现在的三皇子再看辛清纯,态度又是不同。

    连中三元的十六岁的辛清纯,在任何一个派系看来,都是值得大力争取的对象。

    三皇子莅临,辛府固然是荣耀,但是辛无疾却没有受宠若惊的那种表现。

    为啥?此时的辛无疾,已非吴下阿蒙,在翰林院就职的这段经历,给了他极大的自信,远不是昔日的蠡县县丞所能比肩,别的不说,就凭他给皇子们讲过《三字经》这一点,名义上他也算得上是三皇子的老师。

    你看,侍读学士是从五品,还不如普通一个知府级别高,但是翰林院从五品的工作性质,更接近中枢。普通一个知府对上从五品翰林,只能仰望。

    辛无疾的底气哪里来?就是因为翰林院的就职经历。

    当然,堂堂三皇子殿下来到辛府,该有的规制和尊敬,那是必须有的,当下辛府大开中门,辛无疾带着一众人将三皇子迎了进来。

    这时候,即便是花厅外面,也没了小小宛平县汤明显汤县令的位置。

    汤明显慢慢踱步处理辛府,暗叹一声,辛府已非月前的辛府。

    一月前,辛清纯中了会元,作为地方上的一县正堂,他还能由辛无疾亲自陪着在花厅宴饮,如今人家辛府三个进士,更是有一位十六岁的今科状元,自己居然连花厅外的位置都没了。

    且不说辛无疾升了正四品的计划司郎中,就是辛清纯这个状元若是授官,按例也是要进翰林院从六品修撰的。汤县令这个县令,是县令里霸王的存在,因为是京县,级别高一些,是从六品,但是对上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敢不敢平起平坐?

    想到这里,汤县令又是一叹,亲自带领县衙工房一众吏员,去安排那会元牌坊和状元牌坊的建设事宜了。

    没错,两个牌坊,上次辛清纯得了会元时欠的,这回一起建设,加上之前的顺天府解元牌坊,辛府门前这条胡同可就牛气了,三元同属一府,同属一人,这牌坊建起来,要多震撼,就有多震撼。

    汤县令这里在紧锣密鼓地张罗建设牌坊的事宜,辛清纯这里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参加琼林宴、代表本科进士上表谢恩、拜孔庙、分授官职,直到到吏部领取了官服和印绶,这才闲下来一些,不急着去翰林院报到,因为皇帝给了这一众新科进士假期。

    这三百进士,来自各个省份,中了金榜,总得让人家回家乐呵乐呵,准备准备,再赴任吧。

    辛清纯也得了假,不过他的假给的最少,只有一个月。

    为啥?皇帝连这一个月的假期也不想给他呢,人家路途遥远,一个月假期不够来回赶路的,你家就在京师,需要赶路么?

    主要是,皇帝想他快点儿上任。

    从六品官服是青色,绣鹭鸶,前文说过,吏部给的官服,一般是肥肥大大不合身的,都需要自己重新定制,依着辛无疾的意思,是把自己刚刚淘汰的官服送给辛清纯,他现在是正四品,官服是红色,绣云燕。

    本朝一品至四品官员官服为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辛无疾现在青袍换了红袍,妥妥的进入高官行列,把自己淘汰掉的青袍给辛清纯,隐隐也有接班的含义。

    辛清纯也想图个省事儿,可是李氏不同意。

    硬是叫了裁缝来府里,把辛清旭和辛清纯全身上下量了一个遍,定制。

    辛清旭得了一个什么官?

    户部观政。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了,若是一般寒门学子,考中了进士,哪儿有这么好的位置给你,能得个偏远小县的位子就不错了。

    但辛府已非昨日之辛府。

    所以辛清旭得了一个户部观政的位子,说白了就是带着级别去见习或者实习,一般实习个半年一年的,再外放,就可以选择好一点儿的位置了。

    表现好了,也不是没有留在六部的可能,这就是看你的人脉和机缘了。

    这已经是辛清旭能得到的最好的授官结果了,以他三百名的进士,吊榜尾的存在,以七品身份观政户部,不知道羡煞了多少同年。

    郑文君也领了官服印绶,准备回蠡县一趟,郑文君是二甲七十一名,赐进士出身,与辛清旭不一样,他不需要走关系,按例就可以直接进六部观政,而且很大可能留任。

    他中了进士的消息早就传回蠡县,县里正在给他建造进士牌坊。

    那阵势一点儿也不小,蠡县多少年没出过进士了,别看鲁小明他们这次也上榜了,可是同进士出身,与进士出身,能一样么?

    不同于一甲直接入翰林。二甲进士,是可以再参加一次选馆的,也就是再考一次,给你一次考进翰林院的机会,与传胪段无涯一样,进翰林院任庶吉士,这样的机会,二甲进士们谁都不想错过,都留在京师备考。

    可是郑文君离着家近啊,快马一日即到,所以他准备回家一趟,待到考试前夕再回来。

    鲁小明呢?会试中了贡士二百八十八名,殿试也没强到哪儿去,哪怕参加了顾爱农执政思想及文学作品研讨会,殿试结束也不过前进了两名。

    依着辛清纯的想法,是让他去找一找杜嘉,在选官时让杜郎中照顾一下,可是鲁小明不肯。

    与郑文君不同,他一点儿也不愿意留在六部,宁肯去到地方上做一些实事,因为鲁家参与了蠡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他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商业中心的意义和作用。

    他此时宁愿选官到一个穷僻小县,要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凭着本事升迁。

    鲁小明有这少年志,众人是又佩服又鼓励,这般情形下,辛清纯也不好再劝,只好由了他去,只是暗暗找了一趟杜嘉,要他跟杜郎中打个招呼,不要选到太远的地方去,毕竟大家兄弟一场,真心是不希望大家伙见个面都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