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62章 议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的几日,就是不停的在送行,送保定府诸人回蠡县、送王仁亮回仓县、送鲁小明等人赴任。

    每每在这离别时刻,总是能令这些少年们伤感,这个时代,车马很慢,再相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于是在通州码头上,每每响起一首别致而激昂的歌声。

    这首歌由辛清纯作词作曲,而京师通州码头,是京师通往南北的要津。

    《二十年后再相会》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噢来不及沉醉

    年轻的心迎着太阳一同把那希望去追

    我们和心愿心愿再一次约会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

    我们是否无怨无悔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山噢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春噢那时的秋

    那时硕果令人心醉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

    噢来不及回味多彩的梦满载理想

    一同向着未来放飞我们把蓝图蓝图再一次描绘

    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我们是否问心无愧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天噢那时的地

    那时大明一定更美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那时成就令人欣慰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那时我们再相会

    乾秉朝的新一辈那时我们再相会

    这首歌,在辛清纯穿越前的上一世,曾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毕业季的热门曲目,一经传唱便风靡南北,其饱含的青年的激情、对前途的期待、对祖国建设的热忱,鼓舞着一届届的毕业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

    进士放榜,也算是毕业了吧?辛清纯只是偶有所感,想起这首歌,在通州码头唱了一遍。此歌明快简洁、通俗易懂,积极向上且激昂有力,很快在通州码头风靡起来。甚至有诗者赞誉此歌,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没错,在这个年代,诗就是用来歌唱的,为什么叫诗歌呢?

    好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感染人。

    而《二十年后我们来相会》,恰恰具备了这种特征,尤其是在这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二十年后’,是一个毫不夸张的量词。因此这首歌一经传唱,便由通州码头飞至大江南北。

    辛府与高府近些日子走的很近。

    两家子的大人们在商讨辛清纯和高曼玉的婚事。

    这个时代,像辛家和高家这等人家,婚事的流程是很繁冗的。

    因为流程很多,所以这种幸福感在一点点地拉长。

    辛无疾和高明献负责掌握大方向,像这种琐碎细致的活儿,都交给了自家的当家太太,而李氏和季氏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反倒像是打了鸡血,每日里起了床,便开始张罗这一天里最大最重要的事情。

    到了这个阶段,辛清纯便不好一次次往高府跑了。即便是去高府,也如提线木偶一般,被动的完成议婚过程中一桩桩需要他亲自去办理的各种流程。

    嫂子郑丹竹也扔下辛鸣之,积极地投入进来,对这即将进门的妯娌展现出很大的热情。

    只有辛清旭这时候整日介摆着大哥的架子,有事儿没事儿来辛清纯的小院子转一圈,教导他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月时间转瞬就过去了,大婚的时间定在四个月后的九月十三。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辛清纯也把玻璃的制作技术摸透了,现在只差几次实验。

    但是实验明显是来不及了,罗然倒是有时间,但是辛清纯去翰林院报到的时间到了。

    皇帝只给了他一个月的假,同科进士只有他一人是如此短的假期。

    哪怕是王仁亮这样的积极分子,也有着两个月的假期,毕竟从京师来回仓县也需要时间,王仁亮也想一个月内到岗,他很想尽快到户部计划司上岗,但是路途遥远,他做不到。

    这段时间,辛清纯又去座师张一丰府上拜访过几次,连张府的大公子张进柘都熟识了。

    不同于第一次拜访,现在的辛清纯,已经以状元的身份,锁定了翰林修撰的职位,与张一丰同衙为官。而张一丰既是他的上司,也是他的座师。

    数次来往,刷新了张一丰对辛清纯的认知。张一丰过往对辛清纯的印象,就是文才出众,诸如《爱莲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悯农》等,无一不是精品。

    除了文才出众,辛清纯在南直隶赈灾中也有着惊艳的表现,这说明辛清纯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之辈。

    那么通过这几次的来往交谈中,辛清纯给张一丰的印象就愈加丰满了。这个年青人,思维活跃,善于举一反三,有着儒家固有的世界观,但对这个世界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对翰林院的职能,他也往往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这是一个奇才,阳光、正直、朝气。

    到了辛清纯报到这一日,辛清纯乘着自己的马车,由李少悔驾驭着,来到翰林院。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一句话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自己的马车’,一个是‘由李少悔驾驭’。

    是的,身为从六品翰林修撰,辛清纯有了自己的一方局面。他有了自己的专用马车,而不是府上的马车;还有就是随着三棵树雅居小圈子赴任的赴任、离京的离京,在李少悔的强烈要求下,三棵树的日常打理由李少悔推荐了一个发小来照应,他自己决意跟随辛清纯。

    为此他苦学了驾驶马车的技术,甚至每日里追着自己的举人父亲熟悉官场里的一些规则,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决意做好辛清纯的马夫、师爷、管家和书童。

    如此一专多能之士,辛清纯焉能不喜,兼之在三棵树的这一年多的光景,李少悔的表现可圈可点,成为了辛清纯完全信任的人。

    因此,辛清纯对李少悔的积极投靠,表示了首肯,并亲自前往李府,当着李少悔那举人老爹的面,向李少悔许下了前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