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66章 迎接挑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辛清纯见了三皇子,说起北方使团向我朝发起挑战的事情,言到自己也要参加其中的文斗。

    三皇子对辛清纯的文才一点儿也不担心,辛清纯出口成章,且首首都是经典的本事,他亲眼见了都不止一次两次。他真正担心的,是武比。

    北方游牧民族,可以说是马背上的民族。

    中原百姓埋头侍弄土地,种庄稼。而北方民族则骑在马上,迁徙着放牧。

    生产方式决定了民族的特性。

    更主要的是,北方民族刚刚结束战争,目前已经统一,军队正是战力高,经验丰富的阶段。

    而中原这些官兵,都不知道多少年没打过硬仗。

    单凭这一点,就不由得人不担心。

    双方谈到这里,辛清纯就将早就想好的托词说了出来。

    言到自己得了一个火药的使用方式,可以极大提高现在火药的特性,可以用于军事。

    没办法,这个朝代的火药还是黑火药,粉末状的黑火药。

    这时候的战争中,经常会用到火攻,在火攻中常使用“火箭”,即在箭头上附着易燃的油脂、松香、硫磺等,点燃后射向敌方。

    但由于这种燃烧火力小,容易扑灭,所以火药出现后,人们就用火药代替上述易燃物,制成的火箭燃烧就猛烈多了。

    有时在火药中加上巴豆、砒霜等有毒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烟四处飞散,相当于“毒气弹”。

    但这些都只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

    随着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据史料记载,北宋时用于击退金兵的所谓“霹雳炮”、“震天雷”等,就是以铁壳作为外壳,由于强度比纸、布、皮大得多,点燃后能使炮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再爆炸,所以威力强,杀伤力大。

    而辛清纯经过思索,决定暂时不把更先进的火药拿出来,而是利用现有的黑火药,使之颗粒化。

    而黑火药经过颗粒化之后,和粉末状黑火药相比流动性更好,同时还具有适当和确定的装填密度,这样既不会因为压装过实产生平行层燃烧,造成喷发,又不会因装填过松而产生威力小或哑弹。引爆时火焰从火药颗粒间的空隙穿过,可以将全部火药同时点燃,爆炸威力因此增大。

    这火药的颗粒化,很好理解,就拿做饭来说,你灶台里的柴火塞的太多太紧密了,就不易燃烧还会产生浓烟。反倒是稀稀疏疏地塞上几根柴火,灶台里的火焰更大。

    辛清纯向三皇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便让工匠开始试制,由于两名工匠带来了不少的现成的火药,颗粒化就容易多了。

    辛清纯详细向两名工匠讲述了火药颗粒化的方法,然后取了纸笔,画出了手榴弹的大致样式。

    这手榴弹是带导火索的,需要点燃了扔出去,没办法,太复杂的辛清纯不会。

    涉及到武器,尤其是这种可以预见的威力巨大的武器,三皇子也是谨慎的。

    于是安排两名匠人就在这别院制作,同时吩咐了侍卫看守这里,又安排人去工部寻木匠和铁匠,将辛清纯画的手榴弹按样式做出一些来送到这里装配。

    没办法,辛清纯这个穿越者不是技术流,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当下约定了隔日来检验成果,留下几名侍卫看守,辛清纯继续回翰林院坐衙,三皇子和小胖子罗然也散了。

    辛清纯回到翰林院,在自己的书案前坐下,心思还放在火药上没有收回来,不由得思索起红衣大炮来。

    现在做不出来,不代表将来做不出来,好歹自己在上一世学过物理化,创新不好说,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之上改良,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此写写画画,不觉就到了要放衙的时候,这时候宫中有旨意传来,参加七日后文斗的官员名单出来了,辛清纯果然在其中。

    五名参加文斗的六品及以上官员,翰林院就占了四名,国子监占了两名,其中备选一名。

    翰林院这里接了旨意,张一丰将四名参加文斗的官员召集到自己值房。

    四名参加比试的翰林,侍读学士一人、侍讲学士一人、侍读一人、还有辛清纯这个修撰。

    张一丰先是宣读了乾秉帝的旨意,又言明了此次比试对朝廷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全力以赴为国争光。

    接下来,待四人表示了决心,张一丰又问了几人现在手头的工作,将各人手头的工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总之,你在家休息也行,来翰林院晃晃也行,这几日不对四人的点卯进行考核,各人将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一切以参加七日后的比试为让步。

    于侍读也在此次比试名单当中,出了张一丰学士的值房,便亲热地招呼辛清纯一起回房。

    早已经过了下衙的时间,张修撰还没有下衙,他在等待于侍读和辛清纯回来。

    见了二人进门,张修撰站起身来,羡艳之情溢于言表。

    翰林院不大,人也不多。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张修撰也是从六品,眼见新来的辛修撰得了这次机会,自己却没有,说心里没想法,那也是假的。

    翰林院里,满足六品及以上职位的官员,总共也没几人。

    翰林院设正五品翰林学士一人(张一丰),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若干。

    这个职位没有定数,张修撰是其中之一,而辛清纯因为考中状元,也被授予此职位。

    其余编修(正七品)等人不少,但是不满足此次文斗的资格。

    张编撰羡慕是羡慕,但是对上辛清纯,他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别的不说,辛清纯在开封仓县作的《正气歌》他就曾抄写了一幅挂在自家花厅的墙上。而春江花月社出品的《春江花月集》,他手头是时常翻阅的。

    因此,对于辛清纯的才学,他羡慕是羡慕,但生不出妒忌之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