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84章 盛大婚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到各位大人都把豆豆投了进去,辛清纯开始与杜维当面把陶罐里的豆子取出来清点。

    绿豆表示赞同开海禁,只有五枚。

    红豆表示不赞同放开海禁,眼前红灿灿一片一目了然,也就不必再数了。

    兵部左侍郎段豫等五人看到结果,无奈之情溢于言表,顾爱民也叹了一口气,张广超等人得意洋洋。

    辛清纯面无表情,实则心中又是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而过,他大业的祖制,他大业的海禁,大明朝发展的脚步,一次次被这帮子顽固老头子给扯住,痛心啊。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自己一个区区的从六品翰林编撰、司值郎,在这一众红袍官员云集的廷议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话语权。

    憋屈,还不能表现出来,作为一个合格司值郎的觉悟,就是多做事,做好皇帝和阁老们交代的事。多做多看多想,就是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不成熟的、不科学的意见。

    廷议既然结束,辛清纯再也没有上衙的需要,他已经是请过婚假的,这自愿加班的半日,算是为大明帝国义务奉献了罢。

    由于早就跟李少悔说过,今日不必等到放衙,廷议结束后就会出来,因此李少悔依然在门口等着。

    回到辛府,辛清纯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把所有事情都抛到一边,安心休息,等待大婚好日子的到来。

    而李少悔也匆匆回了三棵树,这几日,保定府春江花月社的社员陆续赶来,都是来参加辛清纯婚礼的,他得回去招待好。

    辛府足够大,用于辛清纯大婚的小院子也早就已经安排好,李氏与郑丹竹早就带着人里里外外整理好,一应用具也已经备齐。

    乾秉十六年九月十三,黄道吉日。

    这才刚过了中秋没多长时间,状元胡同所在的中西坊,却又是一片张灯结彩的忙碌景象,其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刚刚过去的中秋节。

    状元胡同是坊间百姓对辛府门前这一条胡同的新称呼,对于中西坊的居民来说,自家坊里出了一个状元,还是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值得自豪的,因此聊来聊去,辛府门口这条胡同,竟成了状元胡同,胡同口那一排解元牌坊、会元牌坊、状元牌坊,竟成了中西坊居民的日常打卡地。

    今天全坊居民都走出家门,只为了一个人的婚礼,中西坊父老的骄傲,自有科举以来的第十二位连中三元的翰林院修撰、司值郎辛清纯,要在今天赢取高家大小姐为妻。

    远在山西的晋王殿下送来丰厚的贺仪不说,就连皇帝皇后都赐下许多御宝,乾秉帝甚至还手书‘天作之合’令内监送至辛府。

    这在中西坊的父老看来,那是与有荣焉。因此纷纷走出家门,亲身参与这一场重大的婚礼。

    皇帝都赐了手书‘天作之合’,那宛平县和中西坊就齐齐动员起来,早几天就开始准备。

    如今辛府的牌面不同往日,辛无疾怎么说也是红袍高官了,更兼辛清纯本人在内阁行走,是皇帝口谕亲封的司值郎,日常往来的衙门不要太多。因此,这场婚礼,注定是要兴师动众的,前来道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内阁几位大人或亲至、或派了子侄前来,六部、御史台、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更不必说,翰林院几乎是全体出动,顺天府和宛平、大兴两县也都前来,就连保定府的官员,也来了不少。

    辛无疾和辛清纯的同年也都纷纷前来,三棵树圈子、春江花月社社员、这粗略一算下来,就有近千人。

    这,还是官面上交往的人,还不算关中来的故人亲友,不算这中西坊的街坊四邻等父老乡亲。

    但是这来来往往的贺客当中,最惹眼的,是几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众人纷纷围观指点,不知这些西洋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他们的到来,与户部计划司无关,都是冲着辛清纯的名头来的。

    因为,朝中有一个衙门,叫钦天监。

    最后李少悔粗略算了算,哪怕这中西坊的居民十中来一,从状元胡同往外排出去,保守估计也要将近五百桌。

    要开这么大的宴席,肯定是得请酒楼来张罗的。对于京师的酒店来说,买卖倒是一桩好买卖,可是当李少悔找到这些酒楼把事儿一说,那纠结的神情啊,谁也不敢说就痛快地接下来。

    百桌的宴席,就已经是这些酒楼能张罗的极限了,现在桌数翻了几倍,别说皇帝在关注这场婚礼,到场的就有至少数百的官员,万一安排不好,导致这婚礼上出了什么篓子,谁担得起?

    李少悔没了办法,只好联合了几家大酒楼的老板共同商谈,才谈下这买卖,即便是这样,几家老板也是推出李少悔为大管事,负责居中组织调度,只有这样,自家的责任才会小一点儿。

    桌椅方面倒是好说了,中西坊的乡亲们纷纷把各家各户的桌椅抬了出来,不足半日,就凑齐了这五百副席面。

    将盛菜用的餐具杯具、炒菜的锅铲也一体备齐后,却发现食材成了问题,于是宛平县衙役全体出动,猪羊菜蔬从京城各坊一车车拉到这状元胡同,就在那胡同口清了两个院子卸下来,当场处理,制备成各色菜肴的原料,等到这天使用。

    等到九月十三这天早晨,以状元胡同口这两个院子为中心向外延伸,十余处露天厨房忙碌起来,整个中西坊,一时间是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这一天从上午开始,宾客们陆陆续续到场,离吃饭的时间还早啊,也不能让人家客人干等着,好在李少悔早早地就请了京师有名的两个戏班子,一个唱京剧,一个唱河北梆子,自宾客开始陆陆续续前来,便开始哐哐地敲起锣鼓,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给先来的客人解闷。

    为何有一个戏班子唱河北梆子?因为作者是河北人,不多解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