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202章 故人来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吏部何时安排人员,辛清纯不着急。安排什么样的人,他也不问。将作监初建,匆忙间将摊子铺的太大,不是什么好事儿。

    现在有王齐科对外联络应酬,罗然内部管理研发生产,自己隔日组织一次例会互通情况做出一些决策,就挺好。

    正经是按照朝廷规制将官员满编配置后,管理上还会带来不便。

    首辅大人说的很清楚,将作监可以做的事情不少,但是当务之急,是玻璃制作和红衣大炮的升级。

    当下这些人,够用了。

    反倒是陆陆续续来报到的官员,都被他单独安排了一排官署,管你之前做什么官职,来了这将作监,先培训一阵子,进行业务学习再说。

    辛清纯这里按部就班地主持着将作监的日常。这日放衙,才欲上李少悔的马车,却见李少悔递交了一封信到自己手上。

    上了马车,细细一看,是好友鲁小明来信。

    哈,这可是欢喜事儿,这年代通讯手段落后,书信是最主要最靠谱的一种。

    鲁小明现任莱州府平度州昌邑县令,就任半年有余,这还是第一次来信通联。

    就着马车车窗外落日的余晖,辛清纯细细看起故人来信。

    书信里,鲁小明略显??拢?庵??拢?抟上韵殖鏊?谙亓钪拔簧喜⒚挥凶龅阶孕藕痛尤荨

    鲁小明先是写了分别后的想念,又说起昌邑县穷困的现状,对户部计划司提出的改革经济模式、因地制宜设立经济开发区的事情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问到将作监新产品的研制进度。

    总之,????碌男偶???萘思讣?匾?男畔⒏?燎宕俊

    一、昌邑很穷,鲁小明想复制蠡县模式,但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

    二、昌邑沿海,也是倭寇作乱的重灾区,同时也是海禁的重要管制区;

    三、鲁小明是倾向于放开海禁的。

    读完了信,马车里的辛清纯陷入沉思。

    自己疏忽了啊,从穿越者的经验去看待倭寇这件事上,犯了主观主义错误。自己总以为倭寇是在东南沿海,却没想到北方沿海也是倭寇作乱的重灾区。

    自己让罗然罗列了同科进士中外放到东南沿海任职的七位同年,却忽略了与自己关系最好,也离自己比较近的鲁小明。

    自己常常与东南沿海七位同年书信往来,这么久的时间,却未曾给鲁小明去过只言片语,自己兄弟这是在昌邑县令位置上找不到方向,疑惑且不自信,才给自己写来书信,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的困顿,一眼就看的出来。

    这个曾经大大咧咧的少年,这半年来在昌邑主政,想必十分不易。

    想到这里,辛清纯睁开眼睛,恨不得此时就回信给鲁小明,疏解他心中困惑。

    可是,自己也对昌邑县不了解,甚至对于平度州乃至莱州府,都是知之甚少。回信不能急,此事还得去找自己的座师张一丰拿个主意。

    想到此处,顾不得马车已经快要到家,掀开帘子,吩咐转道前往张府。

    张府中,自己座师尚未回府,辛清纯在门房等候,有那机灵的下人,见到身穿绯袍的青年官员到访,不敢怠慢,悄悄报到内府去了。

    没多大会儿功夫,一个俊秀青年自府内疾步走了出来,不是张进柘是谁?

    张进柘来到府门这里一看,神色就是一喜:“辛贤弟,辛贤弟。”

    说着,就把臂扶住了辛清纯的肩膀,欲请进府中。

    辛清纯却是不急,站定后先是施了一礼,才直起身子说话。

    这一下,就令的张进柘心中更加欢喜,心道父亲在翰林院蹉跎大半辈子,门生弟子无数,似辛清纯这般身居高位依然保持恭谨的,却是没有几个。

    怪不得父亲时常将辛清纯挂在嘴上,你看人家都穿上绯袍了,依旧如同当年考取贡生后来府拜访时一般模样。

    前文说过,本朝官员的官服,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

    辛清纯这个从四品,虽则刚刚够上着绯袍的资格,在一般人看来,无疑是官员里高官的存在了。

    张一丰这个翰林院掌院学士,才是正五品。

    张进柘也不问他的来意,直接将辛清纯请进了书房,安排人取了好茶,自己亲自斟满,陪着说起话来。

    这张进柘目前乃是国子监监生,早就有参加会试的资格,奈何张一丰总觉得他学问不够,认为张进柘的学识,即便是下场侥幸得中,也是垫底一般的存在,因此,已经是压了他两届会试没让他报考。

    张进柘对父亲的意见,并无不满,他对父亲的学识,还是钦佩的,父亲既然说自己学识不够,那就再读两年书呗。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进柘这个国子监监生,对辛清纯这个状元,还是心存敬仰的。

    接下来俩人的话题,由张进柘主导,那就离不开学问了。左右不过是四书五经这些,虽说辛清纯自殿试后这些书再没翻过,奈何他记忆力超群,这些书又是熟读过的,兼之以他穿越者的身份,对许多经典的理解,都有着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独特见解,因此聊起这些,常常令张进柘大为惊叹。

    聊到兴致高昂处,张进柘起身一躬,口称贤弟高才,请求辛清纯为自己留下一副墨宝作为鞭策。

    辛清纯自无不可,忙起身表示不敢受礼,也不矫情,来到书案前,研了磨,平铺了纸张,提笔写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正要题写落款,身后传来张一丰的声音:“好,好一个书山有路勤为径,好一个学海无涯苦作舟。”

    辛清纯慌忙回身,对张一丰行弟子礼。

    张一丰哈哈大笑,也不来搀扶,看着辛清纯身上的绯色官袍,一手捻着胡须,一手负在身后,脸上的得意之情,简直要飞起。

    有成语说,高足弟子,得意门生。那么什么叫做得意门生?辛清纯之于张一丰,这就是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