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210章 年终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夜缠绵。

    第二天,辛清纯顾不上休息,来到将作监。

    罗然、王齐科见到辛清纯前来,连忙来到辛清纯的房间相见。

    这段日子,将作监又生产出来二十七门红衣大炮,望远镜也做出了四十几副。

    这生产能力,也是没谁了,要知道,辛清纯此去莱州府,可是去了两个多月,将作监全力生产,才造出二十七门,这对于帝国漫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半成品倒是不少,都是融了铁水浇铸出来的,接下来的打磨和膛内做出膛线,才是真正的需要水磨工夫。

    辛清纯也没什么好办法,谁让这个年代,没有车床呢。

    没有车床,纯手工打磨,精度不够,可是辛清纯穿越前作为一个政工干部,哪里见过车床长啥样?

    在工坊里视察了一圈,回身将罗然叫回自己的房间,将后世生产流程中流水线的概念跟罗然讲了一遍,同时吩咐罗然再招募一批工匠。

    没办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生产力了。

    打发走了罗然,辛清纯坐在桌前,努力思索后世枪支的形状,提笔在纸上画来画去,也摸不到个头绪,好多地方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好放弃。

    正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的辛清纯,一时间竟然变得无所事事,可过了没多长时间,罗然就给他找了个事情做。

    罗然又贼头贼脑地进了辛清纯的房间。

    “老大,您在呢?”

    “这不是废话吗?”

    这就算是彼此问候了。

    “这快过年了,依着不成文的规矩,咱们监里,得发东西啊。”罗然说道。

    可不是,没两天就要进入腊月了。

    以前的时候没管过,现在自己主持这么大个衙门的日常工作,这些事儿就得琢磨了,这事儿办好了,可以起到稳定人心,提振士气的作用,若是不办,少不了要人念叨。

    “你提醒的对。”辛清纯想了想说道:“说起来,那王岩才是这将作监的大老板,咱们得去找他化缘去。”

    官员是皇帝请来的打工仔,一年辛苦下来,皇帝老板要给“年终奖”以资慰问和奖励,是皇帝对官员的赏赐,皇帝发东西不能叫发,得叫赏赐。

    而赏赐按权力等级标准进行,宗室、外戚以及高级官僚获得赏赐的机会多,中下级官僚获赏的机会很少。

    换言之,高级官员的“年终奖”,一般由朝廷发放,国家财政出钱,有时候甚至是皇帝亲自掏腰包给宠臣发红包。而像汉朝那样,连边郡小吏都能获得皇帝发的年终奖的情况是极少的。

    更多的时候,各级衙门的中下级官吏,不可能获得皇帝的赏赐。他们的“年终奖”要靠各级衙门自己想法办。

    而对于这些有办法搞额外收入的官吏来说,即使皇帝不给他们赏赐,他们自有法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过个肥年。当然,和现在一样,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单位”,“创收”的渠道和能力是天差地远的。

    没掌握实权的清水衙门创收能力相对弱一点,例如攒起公文卖废品。秦、汉、魏晋时期,公文是写在竹简上,而装竹简口袋,不管是皮质的、丝织的,还是麻布的,都能卖钱。便有部门,像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将攒的口袋在年底运到市场上卖掉,一个部门的办事员就都有“年终奖”了。

    南北朝以后,公文主要用纸张,装公文的封套装主要是布做的史称“旁囊”,一些穷衙门将这些旁囊积攒起来,让裁缝改成衣服或者被单,过年时作为“年终奖”发给诸位同僚,至于写公文用的纸张,过了保密期限,就能卖废品,卖得的钱,也能发“年终奖”。

    将作监算是什么衙门?自然是穷衙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只是管理着一些工匠在作坊里做工而已,自然没有人求到头上,级别虽然高,但是灰色收入是没有的。

    钱虽然不缺,但这是朝廷给将作监用来生产制造武器的专款,将来要查账的,自然也不能动用这笔钱。

    卖啥?可以卖炉渣,如果这个年代有人要的话。有人要吗?没有,这个年代,炉渣的作用只能用来铺路。

    至于冰敬和炭敬,这个可怜的新成立的衙门,也没有收到。

    地方官员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每当冬日降临,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频叩朱门献暖炉,玉做火塘熔炭红”便是描述这一现象。

    实际上,炭敬就是春节过节费,在地方上叫“节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京官拜年送礼。赠送所附的信里还不直接说数目,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贤人”,三百两就说“毛诗一部”。

    有人会给一个新成立的,管着一群工匠生产武器的衙门送礼吗?你给将作监送礼是什么意思?是想窃取红衣大炮的机密吗?

    至于边军将领也不可能送,将作监生产出来大炮,是要移交给兵部然后下发的,辛清纯送给昌邑县的那六门不算,那是试炮。

    官员尚且收不到冰敬炭敬,何况将作监底层的官员。

    其它部堂的小吏还好些,以各衙门的书吏为例,虽然没有编制,不拿工资,位低权轻,但如果地方来办事,如果不向部院书吏输送利益,“则屡次驳回”,或久拖不办。

    另一个平行时空记载中,康熙年间名臣靳辅曾说:“各省销算钱粮,科抄部,承议司官,虽不乏从公议允之案,然遇值一事,或执己见,或信部胥,任意吹求,苛驳无已。经用钱粮之官,不得不行贿以求之,所谓部费也。”

    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以及其他中央部门,掌握着提升,调补,议叙,议处,报销,审理等权力,用手中的实权吃拿卡要,都有勒索部费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将作监没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