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生活录:我只是为了好好活着 > 第134章 张武梁上现敌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撤了西肃省治,将秦州府并入了西陕?”姜小虎去了石坪关后,确实见到了姜云升,便按着宋应奎的吩咐将姜家人接到了沿川城。见到大舅爷后,宋应奎便从他口中得到了一个大郑朝廷政事变动的消息。

    退到秦州府的西肃一应官衙,全被撤了!撤了这么多官衙之后,造成的后果就是二舅爷等人事关系在西肃省的中低层官员,全部失业了。

    像督军、巡抚这样的重臣,哪怕是被撤了职,大郑朝廷也会想办法给他们一个再就业的岗位。但二舅爷这样的小官,大郑朝廷就没那么好说话,名义是让他们入京侯缺,实际上何时再安排职位就没准了。

    有的中低层官员侯缺,能侯个三五年,这三五年时间里,朝廷也不发工资,就让你干等着。再说二舅爷还不是进士出身,不属于优先解决就业的哪一批人,所以二舅爷原本很美好的仕途之路,一下子出现了大变故。

    二舅爷这边尚能在京城坚持等着分配工作,姜家的其他人怎么办?他们逃难到秦州后,既没有地也没有营生,之前还能靠着二舅爷这??当官的照应,干点杂事谋生,现在二舅爷不当官了,全家老小就只能靠着积蓄支撑

    如此坐吃山空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将积蓄消耗空。作为大家长的姜云升必须想办法给姜家解决生存危机!

    左思右想,最终大舅爷决定带着姜家人到五营来投奔宋应奎这个外侄孙。五营离小官庄近,说不准有重回小官庄收整家业的机会。另外、宋应奎现在是整个西肃弃地的名人,大小也算是一方势力,想来是能庇护姜家一家老小平安的。

    “是啊,你二舅爷被这次撤政给牵连,如今只能到京城听缺了。奎娃、现下我姜家一应老小就只能指望你了,还望看在你奶奶的情面上,照应我们一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此时的姜云升在宋应奎面前,已无当日的优越感了。

    看着在眼前说话的自家大姐的还不到百人。但是哪,学堂这边要承担的任务可不仅是教小学生,还要承担军官和工匠扫盲的任务。几样活加起来,没二三十个老师是不行的。五营原有的师资,最多能凑十二三个,再加上五六个姜家人的话,学堂这边的教师还是有缺口的。

    “都是自家人,这事、我就做主了,让他们全到学堂帮着咱奎娃办学。说起来,这也是给咱姜家老小一碗饭吃哪!”姜家人现在啥营生都没有,当教师起码有工资可拿,大舅爷连忙应了下来。

    姜家人的到来,倒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应奎的人才危机。除了有几个人可以当教师外,其他男丁也堪一用,军中、后勤、以及工坊中,都缺管理型人才,姜家人多多少少都识点字,将他们吸纳进体系,也算是物尽其用,还能夯实自己的基本盘。

    这个时代的亲戚,宋应奎感觉要比后世的亲戚好打交道一点,起码他们不会挑三拣四,能真心实意的干点苦活累活,并且是带着感激之情的。不像后世,让自家亲戚干活,那就是请了一帮大爷。

    很多事都是开始变顺畅了,唯一让人忧心的是今年的天时似乎不给力。四月以来,一直没有下雨。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啊,该不会是像前年一样,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镇守、有紧急军情,张武梁上出现了藩子的游骑,沿川乡那边已经敲响了警锣,正在安排附近几个庄子的百姓进城避难。”正在镇守府琢磨若是今年是个旱年的话,该想些什么办法渡灾之时,姜小虎着急忙慌的跑过来通报了一份紧急军情。

    “张武梁方向有敌情?赶紧通传杨副指挥,让他带着在家的哨骑队全部赶到张武梁接敌和探查具体军情。另外、派传令兵去石坪关马场,将藩骑队和新组建的骑兵队召过来。”天灾还没到哪,兵祸先来了。自狼关口一战后,沉寂多日的藩兵主力,看来是按耐不住,又要来五营找事做,不知道此番来的西藩兵能有多少?

    【1】

    【6】

    【6】

    【小】

    【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