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逆清1845 > 第36章 开辟新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源将问题抄录在了试卷上,便转身回到了院子里,准备开始答题。

    与其他的学院不一样,赵源只需要将试卷在规定时间内交给陈澧即可,不需要在旁人的监督下做题。

    回到院子的时候,赵源却没有发现高从哲的身影,也没有过多在意,径自将卷子铺在了桌案上,取来了一块方形小徽墨以及一方歙砚,还有一支名家手制的狼毫笔,搁在了一旁的笔架,取来一点清水倒进砚台,便一边磨墨一边思考着破题的方向。

    待歙砚里已经聚成一团墨后,赵源脑海中的思路便已然清晰。

    “制策又以询考始于唐虞,后代考课不必相同,而欲得乎实心任事之效。”

    “《尚书大传》,谓积至善于明,五福以类升,故陟之;积不善至于幽,六极以类降,故黜之。九载而三考者,则天数也。《周官》六计以廉为本,然饬簋、杜苞苴,稍知自爱者尤为之;惟责其操守,即察其才能。故正己率下,尤贵有鉴别群伦之识焉。”

    “夫位事惟能,良臣所以报最;而因材器使,佐理所以的人。《汉书》言综核名实,故吏称其职。夫综核非刻绳之谓也。苟拘其迹而不察其宜,则催科政拙、考下阳城;官无异称,殿书易千,又何以博选群材、使材员之鉴别无差,斯于臻上理乎

    什么意思呢?

    赵源认为考核政绩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既对官员的操守严格要求,也要考察他们的才能,这样才能担当大任,尤其是需要自己以身作则,方能拥有鉴别他人的能力。

    此外,赵源还进一步提出,考核政绩绝不是刻板的照章办事,而需要根据对方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否则就会重演唐朝道州刺史阳城的故事。

    这里赵源使用了一个典故,所谓‘催科政拙、考下阳城’,指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他担任道州刺史期间爱民如子,罢黜奴贡,后来因为不忍收苛税而挂印辞职。

    赵源洋洋洒洒写完了整篇文章,通读一遍后发觉并无问题,便将考卷起来,前往陈澧住处交卷。

    进了陈澧的院子后,只见这位学长正尽管赵源已经在努力适应这个时代,也在努力地努力地隐藏自己,但是他眼神中透露出来的东西,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它叫平等,叫自由,如同锥入囊中,最终都会表露出来。

    一想到这里,赵源几乎要倒吸一口冷气。

    由于之前他见到的更多是外国人,这种差异还表现得不够激烈,可眼下却很轻易就被陈澧看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将来通过科举进入朝廷视野,那就更难隐藏住了。大风小说

    所幸的是,陈澧最终还是提醒他了。

    “谢学长提醒。”

    陈澧摆了摆手,道:“秀山,你身负奇才,而且这些才华绝不是读书就能读出来的,我不知道你从何处所学,但是我也知道,你这一身的才能被世事圈在了一个圈里,没有腾挪的空间,这对你而言未必是好事啊。”

    赵源深深吐出一口气,幽声道:“学生心中始终存着一份改变世事的想法,未尝不能与天公试比高……”

    陈澧意味深长地盯着赵源,道:“你想改变世事,那你知道何为世事?”

    “世事如棋盘,人心如棋子。”

    赵源感慨道:“如今的大清天下,以孔孟之道迷惑人心,以科举取士网罗人才,即便有雄心壮志之辈,也会将岁月耗磨在科场之上,皓首穷经,最终一事无成。”

    陈澧微微叹了一口气,却是沉默不言。

    想当年,他陈澧何尝不是天纵之才,十三岁便应童子试,十六岁考中县学,二十一岁便高中举人,世人将他与顺德县卢同伯、南海县桂文耀、同邑杨荣绪并称‘四俊’。

    那个同邑杨荣绪,同样也是赵源在学海堂的至交好友。

    然而,命运却在这个时候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连续六应会试不中,吃尽了苦头,也让他最终歇了心思,开始安心教书育人。

    赵源站起身来,低声道:“学生要走的这一条路,绝不是被世事枷着的唯一道路……学长,将来你便会明白我。”

    陈澧点了点头,他举起手中的茶碗。

    “你若是能为天下人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我当为你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