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逆清1845 > 第54章 民族自强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寻常人看来,洪仁?在一个刚刚认识的人面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简直就是不想活了。

    但实际上,反对清廷统治的反抗从清廷入关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像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号召的秘密会党更是遍布整个南方,尤其是像两广福建三省,反清组织早已经彻底渗透了整个社会的中下层,其中的成员加起来甚至不下千万,哪怕是各地的士绅阶层,也跟反清组织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赵源的了解,光是最近这十几年广东就爆发过数百次反清起义,像规模较大的起义就有1832年的四大都香山起义,以及1843年的高明远、周配琚香山起义,甘秀领导的香山澳门起义,还有去年刚刚爆发的小榄起义,他们甚至已经发展到数百人规模,拥有大量的火器,更是四处攻伐,尽管这些起义被清军扑灭,可是矛盾却并没有解开,反而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大风小说

    在原本的历史上,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后,广东也很快掀起了一场洪兵起义,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广东,推翻清廷统治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逐渐形成的共识。

    尽管洪仁?没有反清复明的想法,但是他从内心里认定要推翻暴清的统治,将江山重新归于汉人之手。

    赵源心中痛快,高声道:“若是如此,我等可互相称呼为同志。”

    “同志,正所谓志同道合之士我们从此就是同志了。”

    洪仁?脸上浮现出笑容,道:“赵兄,今日之谈,正是酣畅淋漓,令人不胜欢喜......在下还需讨教,倘若他日我家兄长举事,你可愿意襄助?”

    话说到这个份上,洪仁?也算是直接挑明了。

    赵源却轻轻摇了摇头,顿时让洪仁?一急,拉住赵源的袖子,道:“莫非刚刚赵兄所说的这些话,只是哄我不成?”

    “当然不是,洪兄,反清亦是我心中志向。但是,我与你家兄长走得却不是一条路。”

    赵源轻轻叹了一口气,神情复杂道:“你家兄长明面上以‘拜上帝教’为幌子,以此笼络蛊惑人心,固然能收一时之效,只怕将来隐患无穷.......”

    自古以来,以宗教为核心的造反一直都不在少数,从黄巾起义,再到白莲教起义,这些明面上看似是宗教起义,可本质上依然是农民起义和流民起义——这种模式或许可以推翻旧的体系,但是却无法在废墟上构建出新的内容,也导致这些起义大部分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洪仁?不由得一愣,但是他却没有急于反驳,而是仔细揣摩着赵源的想法。

    “赵兄,你所说的的确有一定道理,可如果不采取这种办法,只怕更难凝聚人心......不知赵兄以为呢?”

    实际上,赵源自然是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造反团体而言,必须要有自己的最高理想,只有围绕着这个最高理想去行动,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如果说得更加直白一些,最高理想本身服务于阶层,就好比太平天国起义,后来也以谈,反之他与满清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则是你死我活,压根没有谈判的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满汉冲突”和“旗民矛盾”也将会成为两条裂缝,只要将它们不断扩大,到时候就可以轻松断掉满清的根基了。

    想要利用这些矛盾,就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根基。

    恰好的是,根据赵源的了解,这个年代已经出现了‘民族国家论’。大风小说

    所谓的民族国家,其实是指欧洲在近代所诞生的一个理论,即共享单一价值、历史、文化或语言的国家为民族国家,而欧洲民族国家的成型,通常要起源于1648年欧洲各国达成《威斯特伐里亚公约》,通过民族国家来缔造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组成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

    实际上,从西方的这个理论来看,华夏从大一统以来就已经初步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文化、语言以及价值观的高度趋同,使得华夏天然具备这种理论的环境,也诞生了‘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狄则夷狄之’的朴素价值理论。

    正是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也使得华夏在屡屡遭到外界重大打击时,却始终没有断绝文化传承,大一统的理念更是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成为后来推翻清廷的重要支撑。

    赵源陷入了沉思当中,他需要将这些理论整理出来,再加上后世对于民族国家的理论,从而彻底完善,他连忙从船上翻出笔墨,铺开了纸张,在上面写下了五个大字。

    “民族自强论。”

    在赵源看来,从民族国家入手,将会为反清事业打下理论根基,因为民族自强论就是以民族认同为基础,将民族利益置于首位,从而团结全民族人民,共同为民族自强而奋斗。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清廷无法代表华夏民族的利益,理应被打倒。

    赵源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写下了一行行字,他并不是单纯的抛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从1644年神州陆沉开始分析民族最大耻辱的原因,最终得出了答案,神州陆沉的最大原因就是以朱家为代表的明朝廷已经不能代表民族,不能将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从而导致明廷被百姓们抛弃的结果。

    他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这一本著作当中,并且进一步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毫无疑问赵源的这一套方法论放在这个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他抛弃过多的情感因素,以最为冷静的笔锋去深入分析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而得出自己的理论,唯有成为民族的先进利益代表,才能实现民族崛起和国家强大。

    即便回到了广州以后,赵源也没有停下撰写,他足足熬了十来天才完成了这一本大约五万字的著作,并且还针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了反复优化。

    但是无论如何优化,他都明白一点,这本书绝不能广州发行,否则一定会被视为叛乱,因为这本书几乎指明了清廷所面临的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满汉关系论已经走到了绝境,没有办法再改变了。

    正如清廷的命运一般,除了灭亡以外,绝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