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逆清1845 > 第73章 广东密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就这么不声不响进入了道光二十六年。

    对于赵源而言,目前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他在广东看不到冬季的雪。

    在这一段时间里,汇丰行旗下的各项产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汇丰银行在吃掉了原先的同顺银行后,几乎完全把持了广东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倘若再加上承兑业务,已经使得汇丰银行成为了一个巨头。

    当然,对于业务的扩张,赵源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并没有被胜利所冲昏头脑——此时如果往广东以外发展业务,未免有些过于张扬,到时候恐怕会引起清廷的注意,这绝非赵源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在这个问题上,赵诚和赵志也都保持了同样的看法。

    与此同时,汇丰行旗下的其他业务,比如机器厂、冶炼厂、枪炮厂、自行车厂、橡胶园,以及在广东的《大同报》和在香港的《大公报》也都进入了正规,更值得赵源欣喜的是,这些业务并没有亏损,反而或多或少也产生了一定的利润。

    原因其实不复杂,赵源所发展的这些业务,在广东几乎找不到第二家竞争对手,而且这些业务也都存在着广泛的需求——就好比看似冷门的自行车行,其实已经开始稳定进行供货,光是跟亚历山德罗商行的贸易就已经带来了接近三万英镑的收入。

    至于汇丰行旗下所有的业务加在一起,光是今年的总利润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九十二万银元——这仅仅只是半年初步经营下来的结果,按照赵源的规划来看,等到明年所有的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后,预计总利润至少在三百万银元以上

    倘若这么发展个两年时间,原先的广州十三行将会被他抛在身后,要知道哪怕是富可敌国的潘家,当年发展都没有这么迅速。

    事实上,赵源的收获还远远不止这些,赵家自身贸易在汇丰银行的加持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且这也得益于同顺行的倒闭——使得广州其他的商家或多或少都喝到了一点汤,当然真正的肉还是被汇丰行和潘家给瓜分了。

    潘家的同孚行也因为低价接手了同顺行的茶田和渠道关系,迅速实现了增长,与怡和洋行之间也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过在潘正炜看来,这些东西还真进不了他的眼,便将同孚行交给了小女儿潘清涵打理,也算是践行了诺言,只要赵源迎娶了他的女儿,那么同孚行将会作为嫁妆一起给到赵源。

    在生意逐渐进入了正轨以后,对于赵源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发展新学。

    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新学何以这么重要,原因则在于,赵源并不只是单纯想要推翻封建专制到达巅峰的大清,而是要在推翻之后发展出一条新路来。

    这一点则关系到赵源目前的基本盘。

    一旦等将来太平天国起事后,赵源的确可以通过目前的基本盘发展出一支军队,依靠广东士绅工商的力量,实现初步的崛起,但是即便通过这种方式推翻了清廷,那么他所能建立起来的国度,为这些奏折的排列都是有顺序的,并不是随意叠在一起,他只需要看一眼还剩下多少奏折,就知道皇帝看的是哪一本了。

    “回禀皇上,两广总督耆英弹劾广东巡抚黄恩彤、广东布政使傅绳勋一事,似有不尽不实之处,奴才以为,不如先派干员去广东查探一番,再做决断。”

    穆彰阿徐徐道来,似乎心中早已经有所打算。

    倘若不知道的人,或许还以为耆英跟穆彰阿的关系不睦,可实际上这正是穆彰阿的聪明之处,他一方面不愿意为耆英担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将这件事彻底钉死——到时候朝里不管是谁,都没办法拿这件事出来做文章。

    道光沉吟了片刻,似乎没有做出决断,而是看向了一旁的潘世恩,亲切道:“潘师傅,你以为呢?”

    老臣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的状元,一生官路亨通,就连穆彰阿都是他的门生,资格非常老,即便是道光皇帝对他也是颇为尊重有加,甚至还专门下令,潘世恩以后入官,派太监两人扶持,只因为潘世恩之前跌倒过。

    潘世恩之所以能有如此殊荣,也跟他的谨慎有关系,说话向来很仔细,低声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吴健彰刺杀汇丰行大班一案已经引起朝中热议,且此事关系到英夷,为避免予以口实,应该立即做出结论,将这件事给压下去......”

    听到潘世恩所言,道光皇帝却是微微点了点头,他与潘世恩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这件事情的真相重要吗?重要,但是相比起引起跟英夷的争端相比,自然就不重要了。

    至于涉及此案的广东巡抚黄恩彤、广东布政使傅绳勋,道光皇帝倒也有一定的印象,他轻声开口道:“穆彰阿,你派个人去广东暗查,切记不可太过张扬,一有结果就立马回奏——至于黄恩彤,就先免去他的广东巡抚,待暗查结束后再做打算,至于傅绳勋,就改调江宁吧。”

    “臣领旨。”

    穆彰阿连忙跪下,道:“回禀皇上,臣推荐侍讲学士曾国藩前往广东暗查。”

    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也是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同时也得到道光皇帝的看重,曾经在朝考列一等第三名,但是被道光帝亲拔为第二,还被选为了翰林院庶吉士。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曾国藩先后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翰林院侍讲,还担任过四川乡试主考官,且于去年刚刚被提拔为侍讲学士。

    穆彰阿也是借着这个机会给曾国藩铺路,等到曾国藩从广东回来以后,资历上也就更加完整,到时候就可以图谋升内阁学士以及礼部侍郎——像这样的升迁速度,即便放在整个大清朝,那也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道光皇帝对曾国藩印象很深,自然不会阻拦,他摆手道:“那就安排曾国藩去吧

    议定此事后,道光皇帝看了一眼穆彰阿,又看了一眼潘世恩,道:“广东新任巡抚以及布政使,军机处先议定一下人选吧。”

    “奴才领旨。”

    “臣领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