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第141章 盛世之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宫,上书房的地上出现了一个木盒。

    打扫的小宦官不敢怠慢,立刻把这件事报到上面。

    很快就有人来取走木盒。

    待郑亨打开木盒取出里面的信件,检查一番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这才呈给泰平帝。

    信很厚,泰平帝接过信件慢慢翻看,期间没说一语。

    宫殿里一片安静,郑亨低着头,半天才听到泰平帝发出一声轻哼。

    郑亨心想,陛下的心情应该很好吧。

    泰平帝的心情确实不坏,大石县的消息每个月都有专人给他送达,而朱二也没有浪费他在这方面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大石县的变化几乎一天一个样。

    别的县城老百姓都已经过不下去,可大石县不但安顿了自己境内的百姓,连逃难来的百姓都能进行安置。只是闻风前往的流民太多,泰平帝还想着朱二要如何应对,没想到他这就给自己来信了。

    当然,泰平帝最高兴的不止是朱二想出办法,他最满意的是朱二对他没有丝毫隐瞒这一点。

    他的人上次传来消息并没有提到朱二离开县城的事,大概是时间差的原因,上一封信出发时,朱二应该还在县城。但朱二的这封信中主动交代了他离开县城去中州买粮一事。

    一县之首竟然冒着丢官的危险,自己跑到别的地方买粮食来养活辖地百姓,这在大夏几乎是从没有过的事情。

    朱二在信中用十分诙谐的语气提到他已经用光夫人的嫁妆银子,如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泰平帝看到这里时发出了一声轻哼,他很明白朱二这是在跟他讨赈灾银呢。

    不过比起发下去大笔赈灾银,用在百姓身上的可能还无十之一二,真还不如直接交给朱二。

    但赈灾银的发放和下达都有一套程序,他哪怕下旨说要把多少赈灾银必须交到大石县县令手上,恐怕最后也只能换来纸上的完美交付。

    如果能不经过那么多道手续,直接把银粮发到受灾地点该有多好。

    泰平帝正这么想,就看到朱二在后面写到的内容。他提到了修建河道一事。

    朱二言,修建一条贯通整个大夏南北的河道不但可以防洪抗旱,并且可以大大减少运输时间,而且河道可以与大海相连,形成贯穿的水域,可以练水兵,更可以提高水兵出军速度。水军还可以做沿途护航,既可以练兵也可以减少水匪祸患。

    朱二洋洋洒洒写了许多修建河道的好处。

    泰平帝看得心动,但修建河道的人早就有人提及,只是耗费过大,容易劳民伤财,每次提出都会不了了之。

    泰平帝心想,你光是提议有什么用,朕难道不知道修建河道的好处吗?

    泰平帝发出冷哼,把手中刚开完的一张信纸重重拍到案上。

    郑亨眉头一跳。但没一会儿,他就听到陛下发出了惊疑声,随后他竟然听到了陛下的笑声。

    “好个朱二!”泰平帝看信至此终于开了金口。

    朱二不止提议,他还在信件中提到了如何修建河道并减少劳民伤财的具体方法。

    “去传诸相和六部尚书前来。等等,先传诸相。”

    “喏。”郑亨出殿传旨,自有小宦官去跑腿。

    小半个时辰后,养心殿。

    泰平帝把朱二信件中的几页传给中书舍人,令他把信件内容概括念出。

    “诸相以为如何?”

    诸相沉默片刻,和朱二有罅隙的刘相第一个开口:“臣觉得不妥,如今天下旱灾遍地,民心已经不稳,如果在此时发劳役让天下百姓修建水利,只怕历史之鉴再现。”

    丘相也道:“修建水道虽是利国利民之大事,但如今国库空虚,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只是赈灾就已经让朝廷疲于奔命,再加上修建河道一事……不妥,大大不妥。”

    说完丘相还摇摇头道:“那朱致远小小一个县城还没有管好,就想插手天下大事,真正是黄口小儿,异想天开。”

    张相不愿意了:“天下大事匹夫有责,朱致远远在大石县都知道为帝分忧,更他提出的方法并不是不可行,怎么就是异想天开?”

    丘相冷声:“如何赈灾,古有惯例,他说改就改?老百姓都快饿死渴死了,他还让人去干活?这是想逼反百姓吗?”

    张相嗤笑:“看来丘大人年岁渐老耳力也不行了,中书郎念得明明白白,朱县令在大石县以工代赈,把本该凭白给出去的赈灾银粮换成工粮工银,让百姓挖水渠修河道,即让他们干活有钱拿有饭吃,又免得他们饿死,更避免了灾民无事可干满天下乱跑。还安置了其他县城跑过来的流民,避免了更大人祸发生。人家已经做出实例并见到成效,这才上奏陛下,怎么到了你口中就成了异想天开?”

    丘相脸色变寒:“臣正想说,朝廷发下去的赈灾银粮,他小小一个县令怎么敢私自改变用途,就算他方法是好,可他如此做有问过他的上峰吗?有禀奏给陛下吗?”

    张相心中呵呵一笑,“赈灾银?朝廷什么时候给大石县发过赈灾银?一年前?一年前发的赈灾银粮,你还指望留到现在?”

    丘相:“怎么不能?”

    泰平帝听到这里,轻轻咳嗽一声。

    已经吵起来的丞相们立刻闭嘴。

    泰平帝:“那批银两和粮食乃是他自筹。朕现在不是问你们朱致远做得对不对、可不可,而是问你们,他提出的方法是否可行。”

    中书舍人收到命令,再次把朱县令提出的方法总结说出:“以工代赈,及分段修建,可参考盐引法,令天下富商参与。”

    平时极少说话的李相开口:“以工代赈和分段修建这两点,臣等已经明白。只是微臣愚钝,这令天下富商参与,又是如何参与法?难道还要再弄一个糖引或茶引吗?”

    泰平帝闻言微笑,再次拿出两张信纸交给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提高声音,吐字清晰,确保耳力再不好的老臣都能清楚听到。朱二写的内容也十分口语话,并没有咬文嚼字,让人一听就知道他在说什么。

    “……让富商和豪绅参与的方法诸多,商户豪绅重门庭,可按照他们捐献的财物特赐他们可以参加科考的名额;可以赐牌匾、碑文、乃至虚爵;可在他们出资修建的河道,按照一定年限减免他们来往的河道税;可按照出资比例,给予皇商名头,特供宫廷;可……”

    等中书舍人念到一个停顿点,张相击掌,大力称赞:“好!朱二这小子要得!”

    中书舍人继续念道:“……富商可照此做,对于那些家财万贯的各地勋贵,也可以多少代不降等袭爵,或给予有才学子弟实职等恩赏,让他们拿出银钱。……为免层层盘剥,各地筹集到的钱款由各地立帐自用,京城筹到的钱款可做总援,另派天下巡抚监督河道修建一事,如果今后有哪段河道出现问题或修建得不如其他河道,则可以按照账目问责当时的修建官吏。如此,筹集到的钱款又可做灾银,以工代赈发给来做劳役的百姓,饥民不再,流民之危可解。百姓有饭吃、有钱拿,对皇帝对朝廷只会感恩戴德。河道建成,旱情洪涝亦可减少,功利天下,功利千秋,利利相得,良性循环,如此十数年,当可见繁华盛世……”

    随着中书舍人清朗的叙述声,众人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可见的画卷。只见一条长龙贯穿大夏南北,河道上船来船往,河岸两边商户轩立,河道与水渠相连,一亩亩良田换来百姓丰收笑颜,货郎走街串巷,白胖稚儿满地撒欢……

    连和朱二不对付的刘相都闭嘴了,没看陛下眼睛都在发亮吗?

    丘相等人眼看此事避无可避,都开始在心中盘算他们能在这件事中获取什么样的好处。而且朱二把此事交代的也算清楚,他们只要照着做就可获得莫大利益。这里面可做手脚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张相如何不知众人心中盘算,当即向皇帝提议:“此事重大,当召朱致远前来京城说个清楚。”

    就算此事不能让朱二主持,也得让众人知晓这件事的首议者是谁,又是谁想出了解决办法。

    丘相皱眉,正要反驳朱致远人微言轻不适合做此大事,就听皇帝已经开了龙口:“嗯,确实需要召他过来一趟。中书郎,拟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