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第149章 计划进行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蓝嬷嬷挑开窗帘往外看,天很暗,但大石县并不算很大,她刚来那段时间就找借口外出把整个县城的路线都大致记了下来。

    “这是王家盐铺后门?”万前主簿掀开另一边的帘子,轻声自语道。

    蓝嬷嬷一听是王家盐铺,心中暗喜,越发相信救她出来的玉树。

    刘县丞没说话,整个人阴沉沉的。

    玉树停下车辆,在王家盐铺后门敲了敲。

    后门打开,一名驼背老妪慢腾腾地往院里走。

    玉树过来打开车后厢门,示意车上的人都下来。

    玉树在唇前竖起手指,示意三人都不要说话,只跟他进去。

    三人跟在玉树身后走进王家盐铺开在二进院西侧的后门。

    进去是个小院子,坐北朝南的后罩房亮起了灯。那驼背老妪拎着一桶水进去,又慢慢走出来。

    玉树直到此时才跟他们说话:“因为流民的缘故,城门看守得严,你们不能就这么出去,得换装。”

    蓝嬷嬷巴不得把衣服换了,再好好洗个澡。

    玉树先推开一扇里面亮着灯火的门,对蓝嬷嬷道:“我已经让人准备好热水和换洗衣服,离天亮没多久,速度快一点,我们争取在天亮城门人最多的时候出去。”

    随后玉树又叫住老妪,靠近她道:“你进去服侍这位夫人。”

    老妪停住脚步,慢慢转过身,走进里屋。

    玉树对蓝嬷嬷道:“你有什么事吩咐她,但她耳朵不是很好。”

    蓝嬷嬷点头,进了屋里。

    玉树安顿好蓝嬷嬷,才用更冰冷的语调对刘、万两人道:“你们也得换衣服,没有热水了,那个屋里应该还有一点冷水,你们自己将就着用,衣服我等下给你们送来。”

    刘、万两人知道自己是顺带,也不敢跟蒙面人要求条件,都乖乖进了那黑灯瞎火的屋子。

    蓝嬷嬷进入那间临时充当净房的房间,一看屋中放了热水的大木桶,就激动得差点流泪,看老妪已经把房门关好,立刻把衣服全脱了,又命令老妪,“你过来帮我洗头。”

    老妪侧了侧耳朵,露出皱巴巴的老脸,蓝嬷嬷不得不又说了一遍。

    老妪这次听到了,慢慢地走到浴桶边,弄了个小桶,找了个勺子,舀了兑好的热水浇到蓝嬷嬷头上。

    蓝嬷嬷躺到浴桶里,被热气包裹住冰冷的身体,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了下来。她怎么会就落到这种田地了呢?

    女人闭上眼睛,任泪水从眼角滑落。

    老妪用皂角轻轻揉搓她的头发,也不嫌弃她身上有味。把她头发洗干净洗通顺了,还给她按了按头皮。

    蓝嬷嬷浑身酥麻,躺在浴桶里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洗澡水凉掉,也许是门开动的吱呀声,蓝嬷嬷猛地惊醒,然后发现老妪已经不在房里,而门和浴桶之间的屏风上搭上了一套干燥的干净衣裙。

    蓝嬷嬷匆匆就着已经不热的水把自己好好搓洗了一遍,又用最快速度换上干净衣裙和鞋袜。

    等她刚换好,门外就传来敲门声,“还没好吗?”

    “好了,就出来。”

    玉树已经不再蒙着脸,外面同样换了装束的刘、万二人已经等在院子里。万前主簿特别别扭,因为他被换了一身老婆子的衣服,头发和脸上都化了妆,看起来特别丑。

    玉树指了指刘县丞,对蓝嬷嬷道:“你男人。”

    又指向万老婆子,“你仆人。”

    随后补充:“这段时间来往流民非常多,城卫不可能每个人都记住。如果没人查也就算,如果有人查,你们就说你们是上河县人,来大石县探亲,因为认识我,就搭我的车子走一段。”

    三人喏喏表示记下。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

    玉树再次让三人上了驴车,一路车轮辘辘向县城城门走去。

    到得城门口,因为他们到得早,没怎么排队就轮到他们。

    城卫认出了玉树,非常谄媚地喊了声:“玉树大人,您这个要出城办事?”

    玉树发出笑声,“是啊,你们看起来似乎很紧张?发生什么事了?”

    城卫惊讶,“您不知道?哎呀,这事都在县城里传开了,大牢里的囚犯跑了三个!这不,上面命令我们严查。玉树大人,原谅则个,职责所在,还请把车厢门打开,让小的瞅一瞅。”

    “行,不为难你们。我昨天喝酒睡得沉,还真没注意到出事了。”玉树下车,转到车后厢把车门打开,一边跟城卫解释:“里面一对夫妇是我远房亲戚,听说我来到大石县,特地赶来探望我,但天气渐凉,他们也该回去了,正好我出城办事就捎他们一段路。”

    “呵呵,这样啊。”城卫探头朝车内看了看。

    刘县丞非常老到地对城卫憨厚腼腆地笑了笑,嗓音也变了,“官爷好,给您添麻烦了。”

    城卫看是三人,不禁皱了皱眉。

    万老婆子和蓝嬷嬷都低着头。

    玉树笑着问:“怎么?有问题?没事,如果你觉得有问题,我这就把车子赶回去,县令大人也见过我家这两个亲戚,让他看看也无妨。”

    城卫一听这话立刻打哈哈道:“没没没,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们找的是两男一女,你这是两女一男,差得远了。玉树大人慢走!”

    玉树对城卫抱了抱拳,重新关上车门,驾着驴车走了。

    城卫心中存疑,虽说不敢招惹县令大人面前的心腹护卫,但还是把这件事报了上去。

    没多久,县尉玄不勇亲自来找他,跟他上面的百总打了招呼后,把他带去了县衙。

    城卫很紧张,不停问玄不勇,县令大人找他何事。

    玄不勇猛拍他的肩膀,特别大声地说:“莫怕,是好事!”

    在二堂见到县令,行礼后,朱二让城卫坐下跟他说话。

    “你且说说你为什么会怀疑那三人?”朱二温和地问。

    城卫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回答:“一个是人数太巧,一个是时间太巧,还有就是那三人除了那夫人外,其他一主一仆的衣裤鞋袜都不太合身。尤其那个老女仆,连头发都没梳好,可那个夫人却头发整齐。小的看那夫人的神色不像是对下人宽松的人,那老女仆装扮就很不合理。再有,那三人的气氛也很怪。”

    城卫接着又说出几个细微的疑点,包括玉树说他昨晚喝酒醉倒,他却没有闻到半丝酒味,也没看出玉树有宿醉的样子。

    城卫很担心,他怕让县令误以为他在说那位玉树大人的坏话。

    朱二却提都没提玉树,只听得连连点头,问城卫:“你叫何名?”

    城卫恭谨地回答:“小的没有大名,姓王,诨名桩子。”

    城卫忍不住多想:为什么他提到玉树行为可疑时,这位县令大人却丝毫没有反应?正常来说,不应该质疑他,或者暴怒吗?哪怕不暴怒,也会唉声叹气几句吧?

    有蹊跷,绝对有蹊跷!

    朱二看城卫表情由迷惑到恍然,不由对其更为欣赏:“姓王?你和盐商王家可有关系?”

    王桩子连连摆手,“哪能和那样的人家攀上亲戚,王在本县是大姓,咱们家就算和盐铺王家有亲,那也至少出了十服以上了,顶多能说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

    朱二笑,直接道:“本官看你观察仔细,颇有审案之能,你可愿来县衙做事?”

    王桩子能进入朱二眼中,自然不止今天一件事。朱二因为长期进出城门,早就注意到那二十来个城门兵,可惜其中有不少混日子的,真正做事的没几个。

    如今朱二还腾不出手来去调教城门兵,只略略跟城门军百总提过两次就没再提。

    而这王桩子就是少数几个做事仔细中的一个,也从不吃拿卡要,除非别人主动给,否则他从不会暗示,更不会明要,且他眼力特别好,凡是从他面前走过的,他就能把对方记住大概,他还能分辨出入城的人的职业和某些习惯,就连各种车子的载重他都能从车轮印中看出八九分。这不得不说是他的本事了。

    玄不勇和心叔得他提醒,可是抓了好几个入城打探的山贼,还注意到王家和黄家一些暗中举动。

    王桩子怔住,完全没想到县令大人竟然会看上他!还把他招来,亲自问他意愿。

    愿意,他当然愿意了!

    当个城门小兵,一辈子也就那样了,老了回家都不知道能干什么。虽说到县衙当衙役或捕头,一样都是役民,属于下九流,但如果做好了,不但油水多,还能把职位传给下代下下代。

    而且衙役也好捕头也好,在老百姓心目中,可比城门小兵有权力多了。

    这衙门有人好办事,话可不是随便乱说的。

    王桩子激动地站起来,“大人,小的愿意!”

    朱二微笑,可惜城门军没眼光,白便宜了他。这王桩子很有天赋,好好培养,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一个有力臂助。一个县城可不能只靠他、只靠几个人撑起来。想要发展得好,当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如今县中流民增多,人口暴增,虽说有民壮巡逻,让治安好了许多,但狗屁倒灶的事也不少,有些事看起来简单,审理起来却极为麻烦,需要有人能耐心寻找线索。玄不勇人粗心细,也擅长拷问,但需要他做的事情很多,给他培养几个擅长破案的副手也很重要。

    于是,数日后,大石县县衙多了一个叫王桩子的捕头。而此时谁也没想到,就连朱二都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城门小兵在二十年后成了让天下人皆知的破案高手,别看人家那时依旧是个小小捕头,可就连大理寺有什么审不清楚的案子都会请他帮忙,更得皇帝赐匾“天下第一捕”。

    而王桩子感念朱二对他的提拔和培养,一直以朱二的门人自诩,并对其忠心耿耿。

    后话不多提,且说现在。

    王桩子回去的次日,他上面的头头扔了几枚大钱给他,说是县令大人赏的。

    王桩子撇嘴,县令大人大方,赏他的肯定不止这点,只可惜经过上面那些头头脑脑的手,还不知道吃掉多少。这要不是怕县令问起,他们说不定连这几个大钱都不愿给他。

    不过让你们剥削也就这次了,再过两日他就可以去县衙当捕头了!

    王桩子也坏,他也不告诉其他人他要做捕头,只默默地申请退伍。按服兵役的年限,他早就过了,随时都可以走人。何况此时还没有战事,王桩子退伍没生出半点波折。

    他走了,城门军的百总立刻就填了一个新人进来……想当兵吃军饷的也不少,何况城门兵又安全还有外快。

    没多久,那位百总知道王桩子竟然去了县衙当捕头,这才知道这小子攀了高枝。这百总也是能上能下的人物,竟亲自去给王桩子送礼道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