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第218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二写信口吻一如往常,以臣子的身份简单叙述他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他自己注意到的事情,然后再“不经意地随意”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臣所管辖的大石县附近有一片大山,名神藏山。臣想要修建水路陆路,都无法绕过这个庞然大物。然,此庞然大物已经有自己的王、祭司和山民。臣为如何打通此山以及让这山中山民归属大夏,绞紧脑汁。如果恳请陛下派兵攻打此山,虽是一个办法,但不说此时朝中事多,兵将大多要派出去镇压土匪乱民,就是真的能派遣兵将过来,也不过是打下一座山,但山民可以往深山里跑,臣想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相反因为山民被逼入深山,以后势必会因为仇恨不断骚扰大石县百姓,进而破坏水道运送等。臣扪心自问,臣要神藏山做什么、要修通水道又是为的什么?归根结底都是想要陛下的臣民得以富足生活,而想要富足生活,就必须修建水道,并和物产丰富的神藏山建立交易往来。修建水道需要大量人手,而发出徭役却会对刚刚经受过旱灾并现在还没恢复的大石县造成莫大打击,可如果对山民发出徭役,那更是只会造成冲突和矛盾。如此,要怎么办呢?”

    泰平帝看到这里时就露出了微笑。是啊,你要怎么办呢?

    泰平帝继续往下看。

    “臣便想到,臣管辖的大石县现在正百废待兴,那是绝对抽不出人手和神藏山干架的,也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支援,那么武力侵占的想法首先就放到一边。武力无法使用,那就怀柔。可怀柔也分不同怀柔方法,重点是看准神藏山山民或者说他们的高层想要什么。于是臣就派出能干亲和的下属,让他前去神藏山和当地山民及山王摸底,摸清他们到底想要什么。然后臣便从下属那里得知,那座山的山民也希望得到安逸平稳富足的生活,而当地的王并没有打出来的野心,他们只想要固守这座山,一直统治这座山就好,而且他们也希望过得更好,并受到山民的爱戴。得知这些,臣便有了一个想法,臣想,能否请陛下赐下招安的旨意,以当地人管当地人,但除一些神藏山特别法令外,其他律法必须遵守大夏之律法,并不要对方每年上贡,只要求他们每年也要上税。同时为他们派遣一些善于计算和处理琐碎事宜的小官吏帮助他们做一些杂事,如果他们需要寻求帮助,可以先找大石县,再通过大石县往上禀报。如果他们觉得这样会显得地位不高,那么同意他们直接上诉也可。等安抚好神藏山民和当地上层,臣便可以开展水道修建之事,并可以和物产丰富的神藏山进行各种交易,以缓解因为天灾给大石县带来的各种压力。待往后,大石县逐渐兴盛,神藏山周围土地也全部被各县城包围,神藏山又能享受到对外交易的好处,朝廷再在神藏山兴建学院,也许要不了多久,神藏山山民就会被同化。当然,情况也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比如培养出该山上层的野心,或者他们不满足于被限制在大山中,日后会用水道来威胁大石县乃至整个朝廷,但那时大石县已经缓过气,我大夏天灾也总会过去,等那时……”

    朱二在信中又提到他对王家和那些灾民的看法,他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从臣和大石县百姓和那些灾民接触看来,他们都很能忍,受尽压迫没关系,吃穿没有地主好没关系,儿女蠢笨婆娘丑恶更没关系,他们只要能吃饱,那什么都能挺过去。臣想,如果在流民遍地的某些城外,突然扔下去成千上万的粗粮馒头,再扔十几头烤猪烤羊,也许那些裹挟难民而攻城的乱民便能不攻自破,大家光是抢吃的就能自己打起来。而那些乱民头目,他们能蛊惑难民的是什么?不也就是说城破了有粮食吃吗?臣想,如果有流民攻打大石县,既然攻下来还是会被人抢光粮食,那还不如在被抢光之前,先把粮食发出去。但要怎么发?如果发出去却被乱民利用,那最后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发出去的粮食从哪里来?官衙粮仓就那么点,难道要征用世家富户的吗?但那些世家富户又是否愿意?会不会城外混乱还未平息,城内就先乱起来?臣想来想去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只能把城中的乡绅富户和官吏们都找来,去掉在百姓中名声最差的那一两个,和剩下的人商议,把事实道理都摆在他们面前,看他们是愿意选择城破被流民枪杀一空,还是愿意牺牲一两户人家的粮仓和金银,去笼络和说服城外乱民。在笼络和说服难民时,臣会告诉他们,陛下爱民如子,知晓他们也是为天灾所迫,只会为他们的境遇痛心,绝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甚至只要他们愿意退去,陛下愿意减免他们的赋税,只等天灾的危难彻底消失。那些流民头领能答应难民的有什么?那些难民期待的又是什么?从龙之功能有几人得到?绝大多数难民不过是害怕被算后账,并希望改朝换代能减免几年赋税,再杀掉和换掉对他们不好的贪官污吏罢了。当然,这里还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让难民们相信。另外就是,如果这样做了,以后一旦发生什么时候,老百姓是不是就可以用造反来求福利?臣想,后者的问题很好解决,与其担心老百姓有什么问题就想用造反来解决,不如想如何不让老百姓的生活出现问题。纵观历史,真正有野心的人从来不是只要吃饱穿暖就好的老百姓,他们求安逸生活都来不及,就算不满,也顶多纠结一个村镇的人和当地官府闹一闹,造反那是怎么都不敢的。臣作为大石县的父母官,自然要尽心尽力让辖下老百姓过好,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委屈了有法依靠、有官府撑腰,如此一来,自然不会有人想要去造反闹事。如此,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如何让难民相信来自官府和朝廷的许诺。臣为此想了很多,办法不少,有的麻烦,有的比较简单。在如此天灾人祸之时,臣想,用最简单也最快速的方法才能得到最大效果。而臣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利用血脉觉醒者……”

    朱二想出来的让难民相信朝廷和皇室诚意的办法就是让血脉觉醒者代表皇室创造神迹,他还提出如今乱民头目肯定也有相同想法,如果让他们先一步笼络到觉醒者,再利用他们做些什么,那就真的会在天下都掀起大浪。

    之后朱二又以一种喜悦和感叹的口吻说幸亏神藏山已经献出神女,说陛下是天命所归。

    泰平帝看完信,不由笑骂一句:“这小子拍起马屁是越来越不着痕迹了。”

    几张信纸都是从一个小小县令的角度来谈事情,但泰平帝又不是不学无术的昏庸帝皇,朱二信中隐射他能看不出来吗?

    “治国之策……治大国如烹小鲜,只不过烹制出来的是佳肴还是毒药还是要看个人能力,朱二是个好厨子。”泰平帝满眼不掩赞赏。

    侍候在一旁的郑亨低下头,遮掩住眼中的惊讶和笑意。

    说起来,泰平帝一开始对朱二的印象因为其拒绝赐婚……虽然他原本就没那个意思,而对他不是很有好感,哪怕觉得他长得不错也很有才华。

    但长得好对泰平帝毫无意义,而有才华的状元三年就一个,泰平帝还真就不稀罕。但由于皇后插了一手,他又想看看这个言之有物的状元是否有实干之才,就把人给扔了出去。

    会读书和会做官可是两码事。

    而会做实事的官员和只会做官的官员也是两码事。

    朱二没有愧对他的才华,出了京城后,他反而犹如龙入大海,愣是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把一个贫瘠到只能啃土的大石县给治理得有声有色,更在和他的往来信件中透出他对实事的敏锐性和杰出才干。

    做皇帝的最喜欢什么样的大臣?拍马屁的奸佞,他们是喜欢。但愿意做实事的,可以把他们的家天下给他们治理得好好的,让国库和内库都丰盈,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皇室可以过上不用操心还能奢靡度日的办实事官员那才是他们的真正心头好。

    但这样的官员往往不多,而能干的官员又大多性格比较独特,有些野心还比较大,弄得皇帝也不知道是该重用,还是利用。

    讲白了,官员贪,皇帝不怕,只要你能让老百姓和皇帝一家都过上好日子,还平平稳稳的,皇帝睁只眼闭只眼都没问题。但如果你不但贪腐,还鱼肉百姓,更欺上瞒下,且自私自利,恶行超过善行,那自然不能留。

    皇帝最惨的就是,因为天高皇帝远,他很难分辨谁才是真正的能干人。而朱二本身就有才干,愿意做实事,又心怀天下和百姓,加上他又是血脉觉醒者,当他和皇帝可以直接信件来往,而不用担心中间有人插手时,皇帝也就可以直接了解这个人,并直面他的睿智和才能。

    泰平帝读完朱二的信件后,先去找了皇后,之后又招来心腹大臣闭门商谈。

    泰平帝找心腹大臣谈了四件事。

    第一,如何安抚镇北王等封疆大吏。

    第二,如何安抚难民,让天下百姓看到皇帝和大臣们希望带他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的诚意。

    第三,筹措粮食。

    第四,捕杀或招安乱民首领。

    一个小小大石县和整个大夏比起来,自然要好治理得多。有些事情在大石县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到,但放大到整个国家却不是件容易事。

    为什么?本质上不都是一样的事情吗?

    是,事情本质是一样,但经手的人却太多。

    这就跟夫妻俩养一个孩子很好养,养两个可以凑合,养三个有点压力,但让他们养上十个甚至更多,那绝对是问题重重。

    同理,三世同堂人口简单的家庭,有什么问题大家坐下来说说笑笑也就解决了,但如果家中兄弟姐妹繁多、后院妻妾大堆,上头父母、叔伯、祖宗、曾祖、老祖好几个,再加上大量的仆从,那真是再小的问题都能变成大问题。

    人,是助力,但同样也是阻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