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第224章 大石县现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石县的常驻人口现在已经涨到三万三,来做工的民夫另有一万余人。

    在京城那边自顾不暇的这段期间,小小的大石县愣是扛起了五万人的生活重担。

    不要小看这五万人的数量,以现在亩产平均不到三百斤的收获,想要养活五万人,按照大夏目前的经济实力至少需要五个大石县的水土才能将将养活这么多人,还要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才行。

    地有多大产,人有多大胆,这句话原本形容的是地里能种出多少粮食,人们就有多少依靠,有了依靠才能大胆做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给家里人多做几身衣裳,甚或送孩子上学堂之类。

    而现在大石县的土地根本产不出这么多粮食,可以说现在大石县五万人口几乎都是朱二夫妇两个人在养活。

    这在别的县令身上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但朱二有了血脉能力、有了鼠姑这个最佳贤内助,一切就都成了可能。

    但这五万人,朱二也不是白养的。

    去年同期还是一片干枯地的大石县河道如今不但已经拓宽挖深,一些已修葺好的河道也有了水流注入。

    整个大石县渠道规则交错,水井和蓄水池遍布,上水、下水规划明显,新建的大石县住民区门前都有深深的下水沟渠,家家都有水井,水井和上水渠道相连。

    大石县新建的房屋非常注重收集雨水露水,屋檐龙嘴极具匠心,也别具风格。

    旧县区的住户看到新县区的房子和上下水及道路规矩,都觉得羡慕,便联名请求县令大人务必也要把旧县区也给改造了。

    改造旧县区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朱二答应下来,但明说了要先建好河道和新县区,然后才能腾出人手改造旧县区。

    旧县区的人无不答应。

    上下水渠的改造不止在大石县,还延伸到大石县下辖的镇、乡、村中。

    如今大石县范围内虽说还是黄土和石块居多,但终于也能看到一些成片的绿色。尤其是大石县的管道两边被定距离栽种了不少树木。

    树木的种类不太整齐,什么样都有,但这样反而显出了特别的情趣。

    当初朱二带回来的大豆、紫苜蓿和白菜已经在大石县普及开来。

    棉花也有人种植,不过是他二叔朱翰星牵头,领着一帮胡奴和昆仑奴买了大块荒地忙活,包括培育一些新的苗种。

    朱二自从把上次买的胡奴和昆仑奴送到大石县就没怎么管他们,都是他二叔在接触,他请了厉天财守护他二叔,也不怕那些人害了他二叔。

    “致远!”朱翰星老远就看见侄子,高兴地振臂高呼。

    朱二忍不住微笑,他这位二叔来到这里后整个人就像重新活过来一般,每次见他都觉得他似乎有年轻了几岁。

    瞧他现在,裤腿卷到膝盖上面,上身直接就穿了无袖的农家小褂,做事是很方便了,但看起来可真没多少原来贵公子的样儿,倒像是个乡村的泥猴儿。

    当然朱翰星和真正的农人站到一起还是能看出明显的区别,厉天财他们也不可能让朱翰星在田地里真正的从早忙到晚。

    “二叔,精神不错。”朱二笑着递给他二叔一个水壶。

    朱翰星接过来就灌了两大口,一抹嘴,笑道:“托你的福,这地方养我。”

    朱二没说“那是您想开了”之类的话,只笑着迎合:“我也这么举得,而且这里的水土也喜欢您。”

    “嗯嗯,等秋收过后,田里的事可以稍微放一放了,我上次说的水车灌溉,你都让人给我安排下去了吧?”

    “当然,二叔要求哪敢不从?早就安排下去。应该就快要组合安装了。”

    “这事我得盯着,所有地点都得按照我要求的来,那些安装水车的地方都是我跟高石走了一个多月、算了一个多月才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动。”

    “好。”

    “哦,对了,还有件事。”朱翰星一拍后脑勺,“看我,都给忙忘了,阿里……就是你带来的那批昆仑奴中的一个,他前段时间找到我,送了我几颗种子,说是他家乡的圣树。他说我们对他和他的族人好,想把圣树的种子送给我们。”

    “圣树?什么圣树?”

    “不知道,他们的夏话现在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复杂的说不来,听他描述的意思,应该是一种能结果子的树,样子有点像枣子,据说那种果子很甜,可以当粮食,也可以榨糖汁。”

    “榨糖?那可是好东西。种下去了吗?”

    “还没,得等季节合适的时候,不过我先试着培育了一颗。听阿里说,这种圣树好养不好活,想让它结果恐怕得费点心。但他说我们这里干旱、夏天高热,应该能种那圣树。”

    “行,试试也是好的,说不定就种出来了呢。”

    朱翰星笑,拍着侄子的肩膀说:“我也是这么想,管它好不好种,先种了再说,怎么也能琢磨出一点东西。哦,还有,哲迩说他和他的族人想在大石县安家,还想把他剩下的族人都给接过来,就恳求我……其实是恳求你能不能让他回去族地一趟,好看看还有没有人在。”

    朱二无奈,“他们这是都不敢找我,看你好说话,就都找你了是吧?”

    朱翰星呵呵笑,笑得眼角细纹弯弯。

    朱二和朱翰星一起吃了午饭,顺便把后续要做的事情定下来,朱翰星下一步准备教当地农人沤肥和做暖棚。暖棚这东西早八百年就有了,不过至今为止都是有钱人的专享,因为没钱,你也耗不起冬天那保暖的煤炭和大棚。

    朱翰星是发现朱二弄回来大批量煤炭,又听说朱二还买了产煤的山头,这才动了弄暖棚的心思……现在是粮食重过一切,煤炭和人力的大量浪费都不带心疼的。

    当然这也跟大石县人力过于富余有关,到了冬天,只有部分民夫会赶回原籍,可还有一部分还是会留在大石县。这些人如果安排不好,就很可能会在大石县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所以冬天也给老百姓找点事做,借此给他们发发钱粮也是很必要的。

    忙完朱翰星这边,朱二下午就去见了目前的河道总管高石。

    高石把他这段时间累积的困难点全部告诉朱二,主要是一些不太好挖、不太好搬除的巨大障碍物,如果在这些上面耗时过多,得不偿失。朱二就告诉高石让他累积到一起,等他回来处理。

    朱二想要处理这些顽固的巨大障碍物也不容易,他得先让人把根弄松了。有根植物或者是底端深入地下的东西,他就不太容易能传送走。

    像河道挖出来的淤泥和开山挖出来的肥沃土壤,这些都没有浪费,全都挑进了百姓的田地里。

    不过这些肥沃土质想要必须自己来挑,如果自己不愿意又想要,那就只能雇人挑送。

    原先有些乡民还觉得都是一样的土,何必费那个力气,还有人是纯粹懒的,结果今年秋收过去,用过肥沃土壤的田地的收成情况和没用过的立刻就显出大大的不同来。

    这下好了,不用县里再三说明,凡是家中有地的乡民们都跟寻宝一样挑着担子去抢土。

    朱二想这也好,吃过一次亏,这样等他二叔开始教大家沤肥,想来也不会有人全然不放在心上。

    忙到天快擦黑,朱二这才回去县衙。

    鼠姑也在这时候才回来,夫妻俩碰面,忍不住相视一笑。

    “你那边如何?”两人异口同声地问。

    “你先说。”又是同声同调。

    夫妻俩又笑起来。

    朱二再也忍不住,伸出手握住妻子的手,牵着她走入屋内。

    “我这边很好。”鼠姑耳朵红红地说,“麻的产量不大,但是几个工坊逐渐也有了模样,等她们织出来的布很像个样子,就可以拿到府城或更远的热闹地去卖,由你那个本事,省去路上的花费,应该也能赚上一些。除去布匹,我还打算请二叔帮忙弄一些染色的方子,我想试试看我们能不能自己染色,如果能染出好看的颜色,布匹的价格就能再卖高一点。”

    “这是个长远买卖,做好了能养活一个县城。”朱二首先给予了肯定,“这事我会跟二叔说,他就喜欢琢磨这些。”

    小夫妻俩正脑袋挨着脑袋说着私话,门外门扉被敲响,书童小宝在外面正正经经地道:“少爷,少夫人,心叔让小的来告诉您,说京城派来的官员已经到县城门口了,如今正求进城,我们是让他们不进呢还是让他们不进呢?”

    鼠姑噗哧一声笑出来。

    朱二也笑,摇头,“行,少爷我知道了。你去跟心叔说,就说按规矩办事。”

    小宝秒懂。按规矩办事就是除非紧急军情或者灭国大事,否则夜晚的城门一律不开!

    鼠姑笑过,眉头微微皱起,“虽说早知道京城会派人过来,但他们过来,我们再想如以前一样自由来去恐怕就不那么好做了。”

    朱二则稳稳地道:“无妨,先看看来的是什么人再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