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 > 第229章 辽东杂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处理了朝鲜使臣的问题,朱由校继续处理巴图和布尔杭武两个部落的问题。

    巴图他们这几个人的事情好处理。

    一个部落只剩下了七个年轻人,等于这个部落已经没了。

    已经没有必要再考虑太多的事情。

    巴图七人在对女真人的围剿中,立功不小。

    只是头功银子,他们每人都有三四百两。

    可见他们是恨透了女真建奴,下手是真的够狠。

    在巴图七人按照誓言发誓效忠于朱由校之后,

    朱由校也光棍,直接把他们扔给了冉文光。

    草原蒙古诸部落的问题是迟早要解决的。

    能拉拢吸收一部分,总比到时候都去刀兵相向的好。

    如今的多数蒙古人,已经没有了成吉思汗那时候的野心、壮志和勇猛、好战。

    他们的要求只是能够世代繁衍活下去,

    如果大明能够给他们一个平和、富足的生存条件。

    多数蒙古人都是能够接受大明朝廷的管理。

    所以朱由校计划把蒙古的事情放一放。

    等过个一、二年过后,大明的百姓,

    包括大明管理下的蒙古人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后,

    再去处理蒙古草原和西域各族的问题。

    到了那时,无论是西域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回人、罗罗、百夷等各族,

    甚至是西域汉人的抵抗意志都会被能生存下去的欲望给磨灭掉。

    以后的大明必然是以汉人为统,百族共存的大一统国度。

    对于民族政策,他现在就必须拿出一个基调,一个政策方向。

    朱由校也是借鉴了后世种花家的民族政策,才制定了大明的民族政策方向。

    共存,融合,统一,最后达到不分你我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朱由校民族政策的最终目标。

    为此,朱由校也不吝于给一些效忠于皇家的少数民族子民,于特别的恩赏。

    巴图七人的事情简单,但对于布尔杭武等人的处置,

    大明朝廷的官员就发生了极大的分歧。

    韩?p、刘一?G、李标等人认为,

    布尔杭武的部落族人,既然愿意投靠大明,就应该把他们好好照顾,设为典范。

    如此行事,既能彰显大明的气度胸怀,又能让其他万族人自愿依附于大明。

    而以熊廷弼、满桂、卢象?N等激进派为首的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熊廷弼言语犀利的问了一句:

    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奴武装,

    对于布尔杭武来说,即有杀父之仇,又有灭族之狠。

    但他们依然降服了建奴这个生死仇家。

    如今,如果不是我大明打残了建奴,

    他布尔杭武还能投顺我大明吗?

    就他们这样苟且偷生的人,

    你现在给与他们再多的好处,

    等我大明有了为难之时,他们能为大明出生入死吗?

    怕是会和某些人一样,在背后捅刀子吧?

    朱由校听了熊廷弼的话后差点咬了舌头。

    你前边说的不错,挺好的了。

    可为啥还要补上后面那一句话?

    什么是某些人,谁是某些人?

    你这一句话可就得罪了多数文官了啊!

    你就不怕他们孤立你,让你成为孤臣?

    孤臣?

    孤臣!

    好个你熊廷弼!

    谁他娘的瞎了眼说你是个蛮子?

    你这是和朕玩儿上心眼儿了?

    就这就怕自己的功劳大了?

    你个没见识的蛮子,这才哪到哪啊?

    以后建功的机会可比这还大的多的多,

    到了那时,还不吓死个你丫儿的?

    让他们发表意见,只不过是想知道一下众人对待这种问题的态度。

    现在有了了解,朱由校也就不再耽搁时间。

    他直接对众人下了自己的决定。

    把布尔杭武的这些族人,三十户、二十户的分开。

    在和是他们两倍、三倍以上的辽东汉民组成村落,迁移到辽东半岛去开荒种田。

    辽东半岛气候湿润、多雨少旱、水系众多。

    以后的小冰河气候,对辽东半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

    辽东半岛可开垦的土地在五百万亩以上。

    丘陵山区能栽种果树的地方更不在少数。

    而且周围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

    在渔业方面,更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把辽东半岛开发好了,可是你养活好多人的。

    就是以后辽东的驻军和工矿企业,也能就近得到粮食和蔬菜的补给。

    在未来几年向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迁徙流民,大力开发两地,

    将是大明应对小冰川气候灾害的过渡性政策之一。

    这样,既能维持北方的人口数量,

    也能减少北方地区在灾荒年代,对南方粮食的依赖。

    处理了这些杂事,朱由校露出了如花般灿烂的笑容。

    “熊爱卿,你文韬武略具备。

    眼看我大明这次的武举考试就要开始了。

    这次为了让民间的能人异士、青年才俊不被埋没。

    朕可是放宽了对应举者的要求。

    到今日,赶到京城的举子数量可是不少了。

    张老国公,你那里可有具体人数?”

    “回禀陛下,截止昨日,已经报名,经过初检的举子有两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人。

    而且,受这几天活动的影响,

    特别是那数百万白花花的银元发放了下去。

    激起了京畿周围青年的参军热情。

    这每天都增加了上千人报名。

    臣正想请示陛下,是否今日截止报名?”

    截止报名?

    哪那行!

    朕好不容易才激起了百姓的参军热潮,

    这还没见到成效呢,就想泼冷水给浇灭?

    那朕这几天的心血、银子不就打了水漂了吗?

    “老国公,报名截止日期还是要到二十二。

    不过,可以提前问一下他们的意愿。

    过了初试后,那些没有信心和能力继续参加武举的人,

    都可以直接成为新兵入营。

    在通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就可以成为正式士兵。

    训练中成绩优秀者,可以提拔为军官。”

    “陛下,以前历朝武举应试者不过千人左右。

    您这次可是连武举带征兵一起来。

    这人数就太多了,老臣怕自己一个人照顾不了周全。

    您看……?”

    “老国公,朕不是把熊帅给请出来了吗。

    让他给你做副手,你看可行?”

    “行行,太行了。

    有熊帅在那里一座,什么妖魔鬼怪都得老老实实的。

    陛下,这武举的后勤保障就交给老臣了。

    主考、监考嘛,就交于熊帅负责了。

    陛下,武举将近,事务众多。

    要不,就这么定了吧,老臣回去忙活去?”

    “老国公,你所虑甚好,就这么办吧。

    你既然有事,就去忙吧。”

    张维贤如释重负,笑呵呵的告辞退出了大殿。

    他走了,轮到熊廷弼傻眼了。

    什么就什么的你们就给定下了?

    俺老熊答应了吗?

    你个张老狐狸知道避嫌,俺老熊就是个憨憨,不知道忌讳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