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73章 科举考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月一日,万众瞩目的会试开始了。

    上万名举人早在前一天天还没黑的时候就派仆人来排队,越早进入贡院就越能抓紧时间调整状态,不然等考试当天来排队,就要在外边耗费大半天的时间。

    贡院广场上的队伍分成九队,每一队都相隔甚远,中间有顶盔贯甲的五军营军士按刀肃立。

    被曹文诏操练了几个月,他们身上已见不到半分怠惰之气,一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好像随时准备冲出去厮杀。

    和往年一样,今年会试也分三场考,每场考试为三天三夜,对考生的心态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既要用一手好字写出一手好文章,还不能出错,但凡有一个错字被考官发现,考官都可以视为废卷。

    看起来不近人情,却是为了防止是考生故意做的记号,在制度和监察上让考生们根本耍不了小聪明。

    位列丁字四十六号的陈朱图顶着一对熊猫眼满怀信心的走进贡院,北京贡院建筑布局严谨,墙垣高耸,环境也阴森。

    之所以说阴森是因为这里在明英宗时期发生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当时监察御史锁门不许出入,造成烧死举子九十余人的惨祸,伤者无数。

    至今举人们之间仍在传,说每天晚上那些烧死的举人游魂就会出来飘荡,每场考试都能吓疯几个。

    公堂、衙署高大森严,考棚却十分简陋,有1.3万间考棚,虽说每年都有上万名举人进京赶考,但能踏进贡院大门却不足万人,这些考棚足够用了。

    陈朱图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等明远楼上的钟声敲响三通,贡院大门缓缓关闭,军士们三人一组的为考生们分发试卷。

    陈朱图接过卷子一看,第一道题是: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一连看了几题,陈朱图嘴角勾起一丝莫名的弧度,在砚台上倒了点水,拿起墨块缓缓研开,提笔蘸了点墨,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

    另一边的武举也在进行,宋明两朝重文轻武,武进士的含金量远不如文进士高。

    并且武举没有殿试,也没有设立一、二、三甲的区分和鼎甲名号,通过武举者见不到皇上就会被吏部不知道发配到哪儿当小军官。

    本来朱由检和历代君王一样不怎么关心武举,但后来想了想认为还是应该重视一下。

    17世纪是冷兵器与热武器碰撞的时代,冷兵器仍有极重的地位,科技要发展,但能打的将军也是要的。

    所以提前几个月就派人去各地发布告示,今年武举除了老一套的骑射、步射之外,还增加了‘试刀石’一项。

    并且今年将设立武举殿试,设置一二三甲,布告一出,效果非常好,往年考生稀疏的武举考场今年首次超过2000人。

    很多原本不打算参加武举的武人也来了,让崇祯元年武举考试变的精彩起来,吴三桂第一名的位置也变得摇摇欲坠。

    在城外武举的甲字考场里,16岁的吴三桂正在号房里专注的答题。

    明代武举先考谋略,次之以武艺,策略上不过关,纵然你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休想通过武举。

    武举答题不用像文人们那样讲究那么多,不用折腾半个月,有错字也没关系,甚至有错字划了在旁边重写都行。

    试策只有两道题,之后就是默写武经,明代的军事职位多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吴三桂自幼熟读兵书,试卷上这两道策略题他看一眼就知道该如何作答,默写武经用了点时间,一炷香的时间刚过他就拉动号房旁的铃铛。

    两名军士按刀走来,一人询问他:“什么事?”

    吴三桂抬起头:“答完了能提前走么?”

    “想什么呢,老实待着。”

    军士喝了他一声便走开了,吴三桂低头看着自己的试卷,一个个标准的台阁体字写的潇洒漂亮,让人赏心悦目。

    他敢说,自己这手字拿到文举考场也算不错的了,小心收好试卷后,等到中午,甲字考场的铃声响起,军士们才上来收卷。

    武举考生们到外边等着放榜,因为一套试卷就两道题和一道默写题,翰林官们不到半天时间就把合格者的名字列出来,挂在武举贡院外。

    放榜的军士扯着嗓子念着上面的名字,几名军士用长枪当做围栏挡着向前拥挤的武人们。

    吴三桂使出全身力气勉强挤到人群最前方,一目十行的在几百个名字里寻找自己的名字,在中间的一个位置赫然写着:南直隶高邮吴三桂。

    南直隶高邮是他的祖籍,无论人在何方,祖籍是永远不变的。

    看到有自己的名字,他就要转身离开,一个大汉正好挤到他身后,这汉子身高一米八五左右,身上就穿着一件褐色粗布麻衣。

    裸露的双臂上一块块肌肉如岩石般坚硬,不难想象这双臂膀能爆发出何等恐怖的破坏力。

    四月的北京城虽说不冷,但也觉不算热,像他这般穿着短褐就出来的,还是绝无仅有。

    汉子的身躯像铜墙铁壁一样挡在他离开的路上,吴三桂正想开口让他让开,汉子一皱眉,冲他叫道:“挤甚!”

    这汉子显然不是个易于之辈,吴三桂悻悻的笑了笑,“你先请,你先请。”

    作为天生的利己主义者,他不会在没有好处的事上,因一时意气跟人起冲突。

    汉子冲到最前,魁梧的身躯让维持贡榜的几个士卒在他面前像小鸡仔一样瘦弱。

    汉子的目光飞快扫过一个个名字,当看到自己的名字时,他惊喜的叫道:“中了!娘,俺中了!”

    看他高兴的劲儿像考上武状元似的,一名军士忍不住冲他吆喝道:“又不是考中武举了,看完赶紧走,后天早点来。”

    汉子哎了一声,铁塔一般的身躯如排山倒海般冲开吴三桂挤半天没挤出去的人群,扬长而去,看的吴三桂目瞪口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