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110章 工伤法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刀斩断牛头,这是个好兆头。

    明军上下士气高涨,秦良玉等将官的心情却不太好,真的开战了,但愿战局能像她们预料的那般顺利。

    进军途中,秦民屏找到秦良玉:“大人,那些孟族人要走,说愿意协助我们。”

    “那就让他们走吧。”

    秦民屏啊了一声:“放他们走?万一…”

    秦良玉拿起水囊饮下一口水,擦干嘴角:“他们是土著,可他们不傻,尤其是那个老家伙。”

    “那老东西怎么了?”

    秦良玉长舒口气:“我觉得他比你聪明多了,他不会将族人带上歧途,让他们走吧。”

    “哦,我这就去安排。”

    ……

    明军出征的消息5日后传到白古,白古城内,大孝子他隆刚坐稳王位就听到这个噩耗。

    还没等他想到应对之策,英国人、荷兰人对他们不宣而战的消息便相继传来,他们的港口在同一天遭到两国舰队的攻击。

    还有更糟糕的消息,上缅甸的掸族人和下缅甸的孟族人开始增强军备,似乎打算看情况不妙就跟明军一起进攻缅族。

    在14、15世纪,掸族人建立了阿瓦王朝,孟族人建立了白古王朝,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小国。

    而当时,缅族人的东吁虽然也是一方强国,但真正让缅族人笑到最后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人口不断增多。

    正因为他们是苟到最后的,所以一百多年的时间也没让掸族人和孟族人真正臣服他们,内忧加外患,让他隆倍感头疼。

    但他也没到手足无措的境地,除了整顿王都周围的兵力外,他还下了三手棋,第一手,派人安抚平日跟他们关系还凑合的部落首领,尽量稳住他们。

    第二手,派人联络隔壁的阿瑜陀耶王朝,也就是后世的泰国,请他们出兵助战。

    缅族人与阿瑜陀耶的战争已经进行半个世纪了,他们一度把阿瑜陀耶人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现在两国都没恢复和平。

    可现在阿瑜陀耶是他唯一可能联合的力量了,要是阿瑜陀耶也不帮助他们,这场仗东吁胜利希望渺茫。

    最后一手是派人与明军主将联络退兵,只要他们肯退兵罢战,割些土地、送些金银,甚至以藩属国向明朝称臣也行,如果都不行,也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东吁王朝风起云涌的时候,数千里外的北京城却是热闹得很,老百姓最近谈论最多的要属皇上组建文武功臣阁一事。

    而经满朝大臣提议,内阁筛选,再由皇上御批,最终只有以徐达、汤和、常遇春、戚继光等23人得入武成阁和文昭阁。

    另外还有到现在还活着的袁可立、孙承宗、秦良玉三人的画像也被挂进阁中,却未题词,待三人逝去后,才会根据三人生平成就题词。

    这个消息不光在民间传扬极广,在朝堂上也掀起一阵风波。

    泱泱大明,二百余载的历史,有太多功臣良将了,皇上却只选择23人,引起很多大臣非议。

    尤其是东林党人,强烈要求把被阉党害死的杨涟等人的画像挂进文昭阁,然而,与此有关的折子一律被朱由检留中不发。

    在朱由检看来,杨涟等人的死固然值得称赞,但武成阁和文昭阁的功臣位置要以稀为贵,他选择的人物都是恩泽后世的人。

    如徐达、汤和他们配合朱元璋才有了今天的大明江山,王阳明创建心学,自身已然成圣,也当如阁。

    除了看祖先取得的功绩,也要看他们的后人是否合格。

    朱由检不求那些功臣的后人向他们的先祖一样为国建功,但起码不能像刘孔昭那样欺男霸女,为祸一方,把祖宗功德都败坏了。

    像王阳明的后人那样兄弟争爵,闹腾了几十年,老百姓只会当个笑话来听,而刘孔昭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民愤了。

    已经逝去的23人的画像已经分别挂到武成阁和文昭阁内,还活着的三人,朝廷派去的画师还没回来,等他们回来两座文武功臣阁的事才算正式办成。

    两座功臣阁只是小结,朱由检最近除了陪贵英恰那个匹夫大吃大喝之外,也没少关i注蒸汽机的研发近况。

    蒸汽机已经具备初步实用性,大明帝国的第一座使用蒸汽机的钢铁厂和煤矿厂即将建成,相应的保障体系也要弄好。

    刑部已经根据他的要求,制定出大明第一部专门为工人制定的律法——《工伤法案》。

    养心殿内,朱由检翻看着吴淳夫亲自送来的《工伤法案》原本,每一条他都仔细的看。

    法案中已经把所有工人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伤害,和受到伤害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做了明确规定。

    宫人因工受伤,工厂主人不赔钱,就是违法,最重的刑罚是没收全部家产,女子入教坊司,男子罚为苦役。

    朱由检看完一遍,满意的点点头,对一副谨小慎微模样的吴淳夫赞道:“这次刑部做的不错,把这个印十几份,给内阁和六部尚书一人送一本去,大伙都挑不出问题就可以传世天下了。”

    得到皇帝赞赏,吴淳夫这才露出点笑脸:“陛下,臣已经印好了,这就派人给各位大人送去。”

    “呵,你倒有信心,不怕朕把你这原稿发回重写?”

    吴淳夫有些自信:“回陛下,臣在听到陛下所令后,亲自带人走访城中的各座作坊,又跑了城外的不少矿场,亲自问询,最终撰得此本,臣对这本律书的质量有些信心。”

    “行了,朕就不夸你了,这次你的功劳朕记下了。”

    “那陛下…臣告退。”

    朱由检摆摆手让他退下,吴淳夫退出去后,朱由检看着手里的一沓纸,抬手递给王承恩:“走,跟朕去火器营看看。”

    ……

    蓝靛厂火器营内,听到皇上驾临的消息,火器营管事太监带着孙元化、赵翼勋等人迎了上来。

    “臣等拜见陛下~”

    朱由检下了马车就发现了这次的不同,领头的几个人里多了两个老头。

    抬手让他们起来后,看着这两个能与孙元化并肩而来的生面孔:“你们是何人啊?”

    管事太监凑过来,挨个介绍道:“陛下,他们都是孙大人的旧友,这位是徐光启徐老大人,神宗朝的重臣。

    那这位是李之藻,杭州府人,徐老大人之友,有进士功名。”

    朱由检想起来了,孙元化跟他说过这事,这两个笑呵呵的老头都是西学先驱。

    其中他最看重徐光启,明朝末年,大明在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等领域已经落后于西方。

    徐光启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在大明百姓都认为天圆地方,是他第一个在东方提出地球是圆的一说。

    此外他在数学、天文、农业上都有不少著作,其中就包括令后世万千学子头疼的勾股义、几何学。

    “徐老大人,朕听说过你,你的书朕看过几本,就是没看懂,有时间给朕讲讲。”

    徐光启受宠若惊:“臣遵旨。”

    朱由检又对李之藻道:“你那本《坤舆万国全图》,画的可不够准确啊,但就全世界而言算也算不错了。

    朕也有份世界地图,等回去朕派人拿给你看看,你只许看,可不能往外传啊。”

    说完拍拍李之藻的手,大笑两声带人往营房里走去:“走,咱们进去说话。”

    朱由检的年轻爽朗给徐光启、李之藻二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二人相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的望向孙元化,孙元化脸上的得色仿佛再说:“我没骗你们吧?”

    暮气深重的大明王朝能迎来这么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陛下,绝对能重启永乐朝时的大国气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