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136章 进攻白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缅军的还击零零星星,短短十分钟,联军炮兵向白古城倾泻了近千发炮弹,趁着炮兵攻击的时候,荷、葡两军士兵催促着各家的殖民地军队冲上去。

    在哪个国家都有吃不起饭的流民,西方人把这些外国流民招募成军,平时当做劳动力,战时充作炮灰。

    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葡萄牙人都不会花钱给炮灰添置铠甲武器,这些殖民地士兵穿着破烂的各色布衣,拿着自己削的竹矛,小跑着向城墙走去。

    荷、葡两国军官提刀在他们中间催促,一个东吁土著实在顶不住前方的炮火连天,惊叫着转身逃跑。

    一个葡萄牙雇佣兵发现了他,嘴里骂着家乡骂人的粗话,快跑过去一脚踹他胸口上。

    跳到倒地那人身上,双手举起战锤,在周围十几个土著的目光注视中,金属锤头狠狠敲在逃跑土著的脑门上。

    一锤下去,土著脑门肉眼可见的凹下去一块,葡萄牙雇佣兵还不解气,抡起锤子又是一通锤。

    这一通锤下来,人脑袋像冬瓜似的被生生敲碎,这雇佣兵攥着染血的战锤用葡语冲周围的土著喊道:“都给老子滚上去,听见没有,你们这帮猪猡!”

    土著们听不懂他在骂什么,但知道肯定不是好话,况且一群葡萄牙超长枪兵也到他们身后,拿着超长枪顶着他们腰子,逼他们往前冲。

    两国殖民地军队赶鸭子一样被向城墙冲,马祥麟骑在马上,通过单筒望远镜望向白古城,接着他看到了极具震撼力的一幕。

    土著炮灰们冲过去的时候,炮击就停止了,三国炮兵们忙着给火炮降温,每门炮都射了10发左右,炮管烫的可以烤肉了。

    莫卧儿人和东吁土著刚冲到炸塌的城墙口,踩着碎石正要冲上去的时候,一只只铁塔般庞大的身躯从豁口处冲出。

    是缅族象兵。

    大象虽行动缓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45度的陡峭山路视若坦途。

    盛产大象的亚非地区自古就有利用象做运输工具、当邮差的传统,它那让人望而生畏的体态巨力更是兵家青睐的战斗力。

    大象庞大的身躯瞬间冲垮了殖民地军队,几个躲闪不及的土著被大象生生踩死。

    三四吨中的大象踩在人身上,连点阻滞都没有,好好的肉身瞬间成了混着骨头渣子的烂肉。

    人们记忆中柔软的象鼻此时像钢鞭一样抽打在莫卧儿土著身上,但凡被抽中的人,整个人都飞了出去,骨头瞬间断裂,骨头碎片刺破内脏。

    那本该做成装饰品、或者磨成粉用作药材的象牙也是能轻易刺穿人体的利器。

    冲出来的大象只有几头,就吓退了数千人组成的炮灰队,而跟着大象一起出来还有密密麻麻的缅军士兵。

    这些缅军士兵顶盔带甲,拿着铁制长矛,在大象的掩护下,他们奋勇前冲,把长矛刺进这帮该死的外国人的身体里。

    ?望塔上,三位指挥官一直在观察战场形势,秦良玉面无表情的看着缅族人在屠杀莫卧儿人和东吁土著。

    眼中没有半分怜悯,明军中虽然没有外国军队这种职业炮灰的编制,但也会用弱旅消耗敌人力气,再用强军一鼓作气将敌人击溃。

    这种作战方式,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很残酷,却很有用。

    旁边雷贝洛用葡语喊了什么,消息下达后,葡萄牙火枪手们走到超长枪兵的前方,排成三行举枪对准溃退的土著们。

    最前排的士兵点燃火绳,趁着火绳滋滋燃烧的时候,瞄准远处的土著。

    砰!砰!砰!

    一连串爆豆般的枪响后,葡军火枪手的枪口i爆出一蓬蓬烟雾,第一排火枪手把用过的枪交给身后的人,再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把装填完毕的枪,再次点燃、瞄准、射击。

    溃逃的土著们一看前有枪口,后有战象,有些人当场就崩溃了,失声大叫或者不管不顾的朝一个尖叫奔跑。

    一些还有理智,咬牙转身用他们微不足道的生命消耗敌人的力气。

    人群拥挤在一起,连大象都堵住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多分钟,城墙上还活着缅族士兵或是举枪、或是张弓向城下的炮灰们发起攻击。

    缅族炮兵们也开始零星的反击,招来的是第二轮炮击,很多炮弹炸在城墙,爆炸的气浪裹挟着弹片惊扰了大象。

    几只战象四处乱撞,冲乱了己方阵型,一头战象惊慌之下带着背上的象兵一头装在城墙上,顿时晕了过去。

    一枚拳头大小的实心弹划过天空狠狠砸在一头大象的脑袋上,战象赤瞳低头,象鼻冲天竖起发出一声凄怆的悲鸣,身体摇摇欲坠的向一边倒下。

    在炮声中,第二队土著炮灰被葡、荷两军士兵威逼着向城墙冲去,有着上一波炮灰的消耗,第二队炮灰的勇气足了一些。

    可面对不断从城里冲出来的缅族士兵,他们的下场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们之所以能来到这里,为的就是给西方人当炮灰。

    在第二队人还没死光的时候,三国军阵缓缓前移,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在计划中。

    缅族人把土著炮灰们杀的七七八八之后,城墙倒塌几个缺口处的尸体已经堆成了小山,缅族人也知道杀光这两队炮灰已经是极限了,再往出冲就是找死,开始收缩兵力。

    该联军精锐上场了。

    古时代的东西方铠甲类型很多,这繁多的类型在热带一样都看不到,热带的士兵很少穿铁甲,连轻便的锁子甲都不穿。

    穿铁甲就要在甲下再穿一层衣服,这就很热,反倒影响战斗力,要是不穿那层隔离铠甲的衣服,一天下来铁人都能磨出划痕来。

    所以17世纪,热带的人都是怎么凉爽怎么穿,那些生活在森林里的土著更是不穿衣服。

    这里流行的是在欧洲各国和大明帝国不用的木甲,只有将军一级注重威仪的人物才会穿戴铁甲。

    联军士兵也是一样,就算已经11月末了,可在这里顶着太阳披甲作战仍是一种折磨,这时候枪兵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大明白杆兵,荷兰十字枪兵,葡萄牙超长枪兵。

    三军士兵向缺口处冲去,带着联军士兵冲进城内。

    在这个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城墙作用性不断减小,比攻克城墙更难的是之后的巷战。

    缅族人根据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一连三天城内的枪响声和杀声、喊声昼夜不停,夜间更是火光冲天。

    三国士兵两天就把街面上的残敌清理的差不多了,第三天主要就是搜刮着城里的财富,在城里缅族女人的身体上发泄欲望,完事后再恶狠狠的补上一刀,连屋一起烧了。

    三天后,三位指挥官进城的时候,城内几乎已经化作一片废土,街道上随处可见烧焦的尸体和断裂的兵器。

    两侧民房、商店更是化作焦炭,三人来到缅甸王宫内,王宫里的情况稍好些,但宫内值钱的又能搬走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搜走了。

    这座只有三万人的东吁王朝首都,被将四万联军士兵一天就祸害完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