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140章 黄河一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给陕西、河南两地免税的事,朝臣不大关心,再怎么免税也跟他们无关,可剥皮庙就不一样了。

    下到官府衙役,上到内阁重臣,谁也不敢说自己将来不会到剥皮庙里长眠,让地方官自己去修剥皮庙,杀人诛心啊。

    养心殿里,朱由检站在大明疆域图前抱膀而立,他盯着陕西,思考着这里未来的发展。

    陕西是被小冰河时期折腾最惨的省,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几个大反贼和一帮小反贼都是陕西人。

    地方官对百姓的苛政是逼他们造反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异常气候,频繁发生的地震加上干旱、蝗灾,老百姓靠种田活不下去,又找到别的工作来赚钱养家。

    眼瞅着自己老婆孩子要饿死了,这时候去偷去抢也是人之常情,偷盗抢劫的人多了就有了反贼。

    朱由检首先要想的是怎么解决这些人养家糊口的问题,陕西人口近千万,保险起见,朝廷应该最少安置其中三成,才能将明末农民起义消弭于无形。

    那也是几百万人口,安置到哪里去?

    正当他思索之际,一名太监走了进来:“主子,工部张侍郎求见。”

    “哪个张侍郎?”

    “就是张文郁张大人。”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检愣了下,然后才想起是修皇宫的那个建筑人才,他能来说明已经完成对河道堪舆,“让他进来。”

    “是。”

    很快,风尘仆仆的张文郁走进殿中,朱由检迫不及待的迎上来,“老爱卿可让朕好等啊,快跟朕说说河道情况如何?”

    几个月不见他都快想不起张文郁什么样,但可以肯定比他模糊记忆中的样子老了很多。

    “陛下,容臣到地图前说。”

    张文郁来到地图前,诚惶诚恐的接过朱由检递来的指挥杆,用指挥杆指着地图上山西、陕西两省的黄河分界线。

    “陛下,这几个月来臣勘察了山、陕这段的黄河,光是要巩固这段河道预算就不会低于450万两,征调的民夫不少于20万,用料无数。”

    450万?!

    要不是因为张文郁在修紫禁城时不辞辛劳的表现,朱由检几乎以为张文郁是不是要在修河这事上贪点了。

    历朝历代治理黄河的花费都不小,只是治理黄河几字型中的一段就要这么大的投入,朱由检实在难以接受。

    450万是张文郁的保守估计,真正修好绝对要多花很多钱,而且那30万民夫也是要花钱,没钱的人才会服徭役,人数凑不够朝廷就要花钱征集民夫。

    总之这段黄河治完,包括白银在内,朝廷所花费的资源总价估计近千万两以上了。

    可又不能不修,这钱来的快,去也够快的。

    张文郁道:“陛下,治理黄河主要为巩固堤坝、疏通河道、开凿支河,还有种树治沙,这都是大工程,如…”

    “停停停!”

    朱由检叫住他的长篇大论,直接了当的问他:“多久能完工?”

    “臣请五年时间。”

    “给你40万人呢?”

    “四年。”

    朱由检眼珠一转:“那…一百万呢?”

    张文郁苦笑道:“如此,怕是十年也完不了工。”

    “怎么人多了,时间还更久了?”

    “陛下,人多就不好管了,涉及的各个关节臣就无法把握,陛下若要增加民夫,三十万为善。”

    “你来得巧了,朕正打算安置一批人呢。”朱由检坐回到书案后,让宫人给张文郁搬来椅子和暖炉后说道:“朕打算从山西、陕西两省抽掉一些卫所兵和边军,给你凑足30万去修黄河,你意如何?”

    张文郁没想到皇上竟如此重视此事,当即表示:“臣定尽心竭力整顿河道,只是陛下抽调30万将士,边防如何?万一蒙古来犯,我大明岂不危矣?!”

    想到这事朱由检信心十足,那两个讨要市赏的蒙古人被他养的跟猪似的,蒙古人怎会来攻。

    “这事你不用担心,没兵再招就是了,不会出大乱子。”

    “如此,臣便去工部安排调拨用料的事了。”

    “这个不急,你刚回来休息两天再走,若愚,给张爱卿拿件蟒袍来。”

    ……

    送走张文郁没多久,朱由检下了两道手谕到兵部。

    兵部值房内,来往官吏步履匆匆,自从钱元悫整顿兵部,加上朱由检严惩兵部庸官以后,兵部官员肉眼可见的勤快多了。

    被吏部选来的官员可不想重蹈他们前辈的覆辙,办事效率比上一批官员快了不止一筹。

    眼下他们忙的最多的是北京警备师和昌平、通州等五个警备团的组建工作,需要多少铠甲、多少刀枪都要兵部统筹与工部、户部联系发放。

    在值房‘勤能补拙’的匾额下,挑大梁的左侍郎申用懋看到这两份手谕后,深吸了口气,再缓缓吐出:“皇上越来越高明了。”

    他的跟班小吏疑惑道:“大人何出此言啊?”

    申用懋拿起这两份手谕:“你看啊,一道让从山陕两省抽调兵卒治理河道,一道让兵部派人去陕西征兵,征来的兵,皇上选派将领后,充入两省边军,接管抽调各卫的驻地。

    既保证了新征兵源充足,不会有吃空饷的,可调来的军i头们大都吃空饷吃习惯了,麾下兵员哪有账面上这般多。

    到时带不来足够的人治理河道,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那些人要么想方设法凑齐人数,要么流亡天下,东躲西藏,这可比先前直接派人查吃空饷的手段高明多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