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35章 回关过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眼前这个正被欺凌取笑的女子竟然如此淡定,是因为她竟然是洪承畴的女儿。

    洪承畴在松锦之战后被俘投降,他的家属却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如果换做是永乐皇帝,早就把他的家眷扔进教仿司去了。崇祯还算是个厚道皇帝,只是抄家而已。

    当年洪经略还是经略的时候,他的夫人是一品诰命,女儿也被封位同郡主待遇,一时间风光无两。说声抄家,那就是百叶凋零,不知道飘落何处。

    凌小云很感慨,虽然他也很厌恶洪承畴,觉得这种背主卖国惜死的人,实在是很可憎。但是洪彤儿不过是洪承畴的女儿,一介女流,就算是之前跟着父亲享受荣华,也说不上是有罪的。犯不上恨乌及乌。

    于是他对洪彤儿说:“姑娘,我这人一向是泾渭分明的,你是你,你父亲是你父亲。他做了对不起大明的事情,但你是无罪的。我不是那种狭隘的人。看来应该英国公府的人这样的消遣你,也是和你的身世有关系了。这样你在京城就有危险了,这样吧,我这里有十两碎银子。你拿着吧,带着你的家人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吧。”

    洪彤儿本来满是戒心,在父亲降清之后,她忽然就从云端掉落进了泥坑里,已经习惯了这种落差,习惯了别人的冷眼和虐待。越是这样,她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样子,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此时此刻额,她可以承受万般的折辱,却受不起一两句的体己话。凌小云极为平常的几句关切之语,就击中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她的眼泪瞬间就掉落了下来,低声说:“我没有家了,也没有家人了。如今父亲在外不得相见,母亲也早就不堪其辱,撞墙而死。我苟活至今,已经如同草木。公子既然如此大义,我愿意跟随公子,为奴为仆。”

    凌小云几乎是丝毫没有思考的说:“姑娘这是说笑了,我凌小云是一个武官,身在军旅行伍,岂有带着女眷奴仆的道理,我也没有别的意思。你不要猜疑,既然你现在已经孤身一人,我冒昧问一句,你可曾许了人家。”

    洪彤儿看凌小云也不是假意推脱,的确不是那趁火打劫的人,更对其多了几分敬重,于是回答说:“我年幼之时,父亲便把我许配给了暮雨府潇潇县的致休郎中周大人之子周笔耕了,那周公子是前科举人,蒙学政推荐,已经在本县就任县城,署理县令了。他知道我家如此,岂会再认这门亲。”

    确实是这样,一个刚刚考中举人,又署理县令的人,功名心正胜,为了自己的前程,大概也不会认这门亲事的吧。如果他娶了投降清廷的洪承畴的女儿,怕是乌纱能不能戴稳不确定,脑袋能不能留着也两说了。

    可这样现实的话也不能说,更何况那周公子到底是什么情况,现在不了解也不好发言。但是现在既然和洪彤儿有这一面之缘,就不妨送佛到西天吧。

    他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觉得这样做,还算是稳妥的。

    于是他安慰洪彤儿说:“姑娘,既然是自幼有婚约,想那周公子也是个读圣贤书的人,既然能够考中举人,必然不是不明白道理的。现在不来见你,或许也是有难处。如果你信得及我,我倒是可以给你暂时安排一个去处。”

    作为投降大臣的罪属,能够苟活已经是皇恩浩荡了,还能有什么样的奢望。所以这个时候任何的一根救命稻草,都可以像参天大树一般抱住。

    洪彤儿连连点头说:“我愿意听从您的安排。”

    凌小云说:“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将门之后,她是已故卢忠烈象升公的女儿,现在也是母女二人在京,你既然没地方可去,我倒是可以带你去她那里,暂住一段时间,再说后话如何。”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因为现在洪彤儿无论去哪里,哪里似乎都不敢收留,或者不愿意收留。不敢收留是因为收留罪属也是罪过,不愿意收留的,是对洪承畴极度憎恶的,而后者比前者更多。

    但谁也不会找卢象升女儿的麻烦,因为卢灵玉的父亲顶着忠烈两个字的谥号。但是听了凌小云的这个安排,洪彤儿忽然臊的满脸通红,因为她实在没有脸去人家。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只能听从安排。

    凌小云的面子也算是很大的了,因为卢灵玉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把洪彤儿给留下了。

    在道谢之后,凌小云回到了潞河驿,他的部下们早就回去了。正如凌小云所想的那样,在京城是买个糖葫芦也不便宜的地方,这几个士兵们身上带的那点钱。花不多一会就囊中羞涩了。倒是凌小云自己,稀里糊涂的打了一次抱不平。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是他单纯的认为,洪承畴的罪,总会有一天,被史官如实的记录下来,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他的家人,的确没有必要跟着一起陪绑。

    回到关内的时候,正是除夕,大年三十的日子。就连着平时一贯肃杀之气的兵营也喜气洋洋起来。

    总兵官吴三桂吩咐火头军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来。杀牛宰羊,好饭硬菜只管上,好好的过个年。

    甚至破了个例,让除了值哨部队和预备队之外的其他的士兵们,可以适当饮酒。

    这在长期禁酒的辽东部队里,几乎是完全一次开禁。不过,祖天吉和凌小云等军官们商量过以后,在勇字营全营传令:勇字营上到营官,下到士兵和火头军,滴酒也不准沾。饭可以敞开吃,但是越是这样的日子,越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因为过年这件事,太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了。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就是敌军容易盯上你的时候。

    在这样的理念下,勇字营的所有官兵都没有任何一个人喝酒,甚至他们全营都在保持了最高警备的状态。

    不过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多虑了,没有任何清军乘乱偷袭的问题。这个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不止明军需要过年,清军也需要过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