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195章 要不要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任何人都无法接受旷日持久的战争,不管是攻城一方还是守城一方。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给足了体面,所以应该考虑体面地撤出战斗。

    凌小云给吴三桂的信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吴三桂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都没有接这个茬儿。所以让凌小云感到略觉郁闷,但是不管怎么说,吴三桂自然是知道退兵和继续打到底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此他非常的理解凌小云的意思,只不过需要一个明确的台阶罢了。

    而且多尔衮给他的命令是让他出兵中前所就给他承诺中的这些东西,也并没有说出兵中前所就一定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吴三桂也不是糊涂蛋。

    就算是那位号称百战百胜的豫亲王多铎,在城下面对孙可望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更何况是他吴三桂呢。

    吴三桂就算是愿意为了大清火中取栗,他也已经完全的做到了仁至义尽,战斗进行到现在这种田地已经算得上不错了,是任何一个将官都把自己的忠心进行到了最后一步,这一点就算是那位号称苛的摄政王也应该完全理解了。

    事实正是这样,多尔衮在盛京也看到了,现在这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战况。他非常的担忧,不管怎么说战斗打到现在这样,虽然说收场不算体面,但是如果不收场就可能输光了老本。

    多尔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老本全都赔光的。也正是为此他非常的注重一个分寸感,他必须的要把彻底的精打细算。多尔衮马上就给多铎发布了命令,命令他立刻撤军回归盛京。

    同时也下令吴三桂撤军,吴三桂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道命令,因为在他的印象当中,就算是多尔衮把多铎给撤走,仍然会留下他的部队继续当炮灰。

    可是没想到的是多尔衮竟然如此的善解人意,这一次他觉得自己是看错了多尔衮。而且多尔衮不仅是善解人意的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同时颁布了一道旨意,命令吴三桂马上派自己的儿子吴应熊和侄子吴应麒前往盛京接受册封。

    换句话说,之前承诺的他那些爵位之类仍然作数,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事情。

    毕竟事情没有完成还算不得有功,而这个时候在没有任何的成效的前提下就要兑现当初的诺言,由此也可见多尔衮这个摄政王除了手腕厉害之外,确实也是真有一些魄力的。

    对于他自己的敌人来说从来都不会手软,但是对于自己人来说功高则赏,这也的确是一个靠谱的事情。

    因此多尔衮是能够招揽人心的,他确确实实的也做到了,如何去招揽人心。这一点来说,他实在算得上是一个英雄好汉。

    和多铎不同的是,多尔衮是讲究斗争策略的,而多铎则是一味的只懂得自己的利益,只懂得战场上的拼杀,而不顾自身的身份。经常做一些莽夫行为。

    对于这一点来说,多尔衮常年会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可是毕竟多铎是他自己的兄弟,他绝对不会太过于其苛责。

    英郡王阿济格虽然也是大清的宗室中的实权派人物,可是他真正的并没有和这两兄弟有什么过密的交往,因为他们虽然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却政见不同,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共同语言。

    甚至年龄差距也相对较大,因此多铎和多尔衮算得上是相依为命,而阿济格和他们却说不上有什么太深的情分。所以虽然他们三个都是同胞兄弟,但是多铎和多尔衮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唇齿相依,但是阿济格和她们却是貌合神离。

    这也不怪阿济格,真正的在皇家骨肉之间没有任何的亲情可言,如果和皇家子弟谈亲情,那简直就是扯扯淡到极点的事。

    反正不管怎么说,多铎有了多尔衮这个亲哥哥,那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毕竟多铎本人喜欢踩着刀尖跳舞,而多尔衮却给他提供了这个平台。

    现在多铎的舞跳的不怎么样,所以多尔衮要给他撤回来,搭建更好的平台,而且想要保存他的实力。

    这也是多铎的幸运,因为多尔衮作为一个兄长,把任何事情都给他想到了。不管怎么说,反正是他们现在已经撑不下去了,所以多尔衮想要把他们撤回来,倒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然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他们想要撤兵中前所是持何等态度和反应的,反正凌小云绝对不会坐视着这些清军在自己的城外折腾一番。到时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中前所是大明城池,不是旅游胜地。所以凌小云一直想着,到底是不是要出城打他一家伙。

    把这些想要撤退的人来一个迎头痛击,不管怎么说,既然是要撤退,当然说不上有多少的战斗力和士气了,这个时候打击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多铎也算是一个战场上厮杀惯了的猛将,他绝对不会再没有任何的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撤军,反过来说吴三桂也是一样的,因此这个时候去追击,想必也有可能会中了清军的埋伏。

    这也是凌小云比较犹豫和纠结的一点。可是不管怎么说,就这样让人家走了,显然也是不太合自己心意的。

    这个时候孙可望来到中军帐中,和凌小云说:“”我投靠大明以来,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所以这一仗就让我去打吧,现在清军惶惶如丧家之犬,到了这步田地显然是没有任何的战斗能力可言了。既然如此的话,这就是一个痛打落水狗的事儿不如让我去做,就算是凌大人给我一个小小的人情罢了”。

    话虽然这样说,凌小云自然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在这个时候清军想要撤兵,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准备,如果贸然前去追击,很可能会陷入人家的圈套之中,从而给自己的部队造成一部分重大的损失

    。孙可望是带兵带久了的人,他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一层,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让凌小云毫无压力的把这个任务交给他,让他真正的到战场上去建功立业。

    可是孙可望和其他的将领们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就在于他有很多的士兵都是自己原先的部下,也就是说是大西军的旧部。

    而凌小云则不同他的所有将领都是在中前所就地招兵所获得的兵员,换句话说,无论是周笔耕还是祖天吉乃至其他将领,所带领的兵全部都是凌小云的兵。

    这样一对比也就十分清楚了,无论什么人带着凌小云的兵都没有任何的压力可说,但是如果总是让孙可望在前线执行任务,那么凌小云多少会有一些愧疚之感,好像是在消耗孙可望。

    可越是这样孙可望却越要请战,因为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和明军是格格不入的,他既然投靠了大明就已经是一名大明将领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