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202章 即刻动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顺治五年,吴三桂接到了盛京的邀请,让他去参加吴应熊儿子的满月酒,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心安理得的当了很长时间的皇亲了。

    应该说吴应熊在盛京受到的礼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一切驸马应该享受到的待遇都没有落空,更何况他与建宁公主正可谓是两情相悦,感情处的相当不错。

    让吴应熊这个人又有点乐不思蜀了,应该说作为吴三桂的儿子,他心里有很大的志向,但是他很清楚一个人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作为一人质的吴应熊不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雄图大志,更不应该表现出自己有任何的才气,他只是把自己更加的像那个盛京所有的花花公子以及贵族大臣们一样,打造成一个只知道下茶馆扯淡,逗狗玩儿鹰犬的货。

    这也是吴应熊必须要给朝廷的一个态度,如果他没有这个态度的话,那么他的生命安全就不能得到保障,更何况要保护他的父王。

    现在吴应熊和朝廷相处的非常的默契,包括多尔衮也是对他非常的信任。虽然他只是一个人质,但是在朝廷上现在仍然没有任何撕破脸的迹象的前提下,所有人仍然把他当成驸马爷来看待,这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事。

    当朝驸马那是什么概念,虽然建宁公主不是一个吃香的公主,可是穿着四团龙补服四处晃悠,结交朝臣倒也算是一个争风露脸的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吴应熊在盛京一呆两年,心中也算是十分的苦闷,他远远怀念山海关的日子,因为山海关才是他的家。到时候如果一旦能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都会回到原点。

    现在无论清廷给他再好的待遇,他仍然是一只笼中鸟。这位驸马爷就时时刻刻生在这危险之中,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名义上是驸马实际上是人质,有一天如果人家不喜欢你了,或者说想要个找个由头砍了你这个人质,甚至连考虑都不需要考虑。

    这真是一个特别让人郁闷的处境,但是吴应熊没得选择,他只能把已经把现在这个处境甘之如饴。慢慢的过下去,不然的话随时随地都会招致杀身之祸。

    而且这时建宁公主算是一个通融的人,而且夫妻两人感情相当好。在遇到吴应熊之前,公主甚至都没想过要结婚,更别说生孩子了。

    但是认识吴应熊之后,她对吴应熊一见倾心,自己自愿的嫁给他做个小妻子,现在得偿所愿之后,夫妻两人感情特别好。

    而且进行公主一点都没有公主的架子,只不过是当成吴应熊的妻子那样对待自己也是这样约束自己的,所以吴应熊没有什么可说的。

    可是吴应熊仍然在怀念当初的日子,现在虽然说夫妻两人感情如此之好,但是他仍然是不想做笼中之雀。

    现在他更担忧的事情是,现在盛京竟然记着这个事儿,要把父亲也招进来,于是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郁闷的事儿了。

    如果说吴三桂来到盛京之后,被人用任何的计策困在盛京,那么山海关那三四万兵马,恐怕此时此刻想让别人接管的话,也是一个特别容易的事情了。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多尔衮能把他一个人困在那里,就会有别的办法困住自己的父王,而如果父子二人都在这里被困,那么山海关内的那些士兵们,这些多年攒下来的家业恐怕都要毁于一旦了。

    此时此刻吴应熊感觉心中特别的无助,他非常的郁闷,整天愁眉不展,但是在外人面前又不敢袒露出来。只有回到家里之后才会关上大门,自己坐起来眉头紧锁。

    建宁公主也是一个聪明的人,自然不会知道丈夫心里在想些什么,但是她也帮不了吴应熊什么忙。

    如果说愿意的话,公主自然是愿意跟着吴应熊回到山海关去,作为一个嫔妃所生的公主,在大清也并不算什么赤手可热的人物,如果不是这样使用的话,没有任何理由被人所重视。

    建宁也知道自己是这盘棋的一颗棋子,也是作为制约吴应熊的一个事儿,换句话说,如果到时候真的需要的话,无论是皇帝还是文武群臣,或许想要杀死她和吴应熊甚至是他们的孩子,没有任何人前去阻挡。

    因为这就是她的命运,她既然当得起这个公主,就要认这个命运。但是这命运一直以来都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中而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说嫁给吴应熊算上是自己的欣慰之事,可是吴应熊的这种处境是他们无法改变的,纵然建宁身为公主也无法改变。

    好在夫妻二人感情特别好,还是能够略感欣慰的,可是吴应熊现在的愁眉不展也正是应了这些政客们的心思,他们想把吴三桂招到朝廷里来,恐怕也会有其他的想法。

    但是他们就算是有其他的想法,这些也不在吴三桂的把控之中了,现在吴三桂如果来,就有父子二人同时陷入在这僵局之中的可能。但是如果吴三桂如果不来,那么朝廷就有足够的理由去讨伐他或者以他的儿子吴应熊来了来要挟他。

    但是现在一切说什么都为时过早,以至于不知道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吴应熊给自己的父亲去了一封信,这封信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刁难,就顺利的出了盛京,但是吴三桂接到这封信之后更加泛起了犹豫。

    因为吴应熊一直以来都算是一个比较能够预知事情的人,现在他对于将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特别担忧,那就是吴三桂一旦进入盛京和之前不同很可能就会被扣留,那么多尔衮很可能就顺理成章的把吴三桂的旧部给接管过去,那么之前一直以来都把都拼了命去攒下的那些家底,全部都便宜了别人现在大清。

    大清王朝根本就不可能讲什么信义,如果真的好讲诚信的话,恐怕就不会对吴应熊进行扣留了。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一切还要父王自己拿主意。吴三桂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要去,因为如果不去的话完全就会给了别人口实,现在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如果说想要把吴三桂给困在盛京,顺势接管吴三桂的旧部,在带着他们去东挡西杀,恐怕战斗力就完全打折扣了,因此去的话是安全的,不去的话反而不安全,也是会让大清觉得自己身有二心会产生隔阂。

    所以吴三桂衡量以后决定必须要去,而且说去就去立刻动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