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绝世女神 > 第279章 小兵薛仁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薛仁贵看出武照是一名女将军,而且是大美女,不由得有点紧张,但很快调整了心态,不卑不亢地回答:“正是,我姓薛,名礼,字仁贵。现在只是一名小兵。”

    武照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莫欺少年穷,小兵也能成大器,你有凌云壮志,志大而才不疏,我相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你是将来能当大将军的小兵。”

    薛仁贵向武照一拱双手,说:“谢谢将军谬赞,小兵实不敢当,请问女将军姓氏。”

    武照说:“我姓武,名照,武是武功的武,照是照亮的照,我希望能照亮黑暗中的苍生。”

    薛仁贵说:“你是军中第一位女将军,想必有过人之处,日后请多指教。”

    “指教不敢当,以后如果有机会,大家相互切磋,目前,你在谁的手下当兵?”武照问。

    “张士贵将军。”薛仁贵回答。

    武照点了点头,向薛仁贵拱拱手,告辞而出,向张士贵的中军大营走去。

    张士贵生于586年,虢州卢氏人,隋朝大都督张和之子,从小习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聚众揭竿起义,后跟随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天下,屡立战功,被封为虢国公。

    武照到张士贵的营中找他的时候,他恰好在营内,武照一见他,为他的将军气度所折服,拱手说:“你就是张士贵将军吧?我是陛下特地邀请而来的女兵,姓武,名照。”

    张士贵说:“本将军在阅兵场上见过你,当时,你站在皇上身边,前不久,本将军还听到你曾提出分兵的策略,你不愧是巾帼英雄,本将军佩服,佩服。”

    武照说:“不敢当,不敢当。”

    “武将军前来,所为何事?”张士贵开门见山地问。

    武照说:“我见过你手下的薛仁贵,他虽是小兵,但却有大将军之才,我希望将军把他调到我的手下。”

    张士贵爽快地答应了,当场写下一纸调令,交给一名侍卫,命令他把调令送给行军长史审批登记,通过这套手续流程,薛仁贵就能成为武照手下的一名侍卫。

    武照辞别张士贵,回到自己的营房。

    仅仅过了半天,薛仁贵就接到调令,搬着简单的行李来向武照报到,武照安排他跟一些士兵住在一起。

    这天,武照把薛仁贵找来,问:“你对东征有什么看法?”

    薛仁贵说:“恕我直言,这次东征非常冒险,高丽立足在半岛上,与百济、新罗相邻,三国连年征战,倭国经常隔海挑拨是非,数百年来,高丽在四面受敌的夹缝中求生存,导致全民皆兵,人人骁勇善战。高丽连年对外征伐,将士们身经百战,作战经验老到,临战反应能力绝佳。大唐欲征服身经百战的高丽老兵老将,绝非易事。”

    武照闻言,不禁骇然,她一开始从大唐与高丽的战事上考虑,认为朝廷东征失败的可能性极大。现在薛仁贵的论述将她的观念更具体化了,他从小兵的角度考察这次东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双方的差距,实在难能可贵。

    薛仁贵接着说:“征战之初,天子和众将看不起高丽人,以为征战顺利,前几天抢渡辽河之战胜利,将士们更是趾高气扬,以为高丽军不过是乌合之众……”

    说到这里,他的情绪变得悲愤,他冷笑着说:“殊不知,渡河之战一开始,我军就丧失了两批人,后两批人以多击寡,才得以胜利,我军拼的是人海战术,即便如此,我军伤亡很大,所谓的胜利只是惨胜,我们没有理由妄自尊大。”

    武照闻言,佩服地点头,说:“你考虑周全,完全脱离了小兵的局限,上至天子,下至大将,没人比你的见解更高明,你绝对有大将之才,句句一针见血,指出我军的弊端,如果陛下能听到就好了。”

    薛仁贵并没有因武照的夸奖而沾沾自喜,仍冷静地说:“如今,我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渡过了辽河,当采用分兵出击的战术,陛下当命令几位老将各自领军,分别从西,南,北三面出击,可以缩短征战的时间,节省粮草,同时可分担风险,相互策应。”

    武照说:“分兵好,我曾向陛下提出过,可惜老将们都是老古董,看不到分兵的好处,一意孤行谋求整兵。”

    薛仁贵说:“分兵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可惜的是陛下不分兵,所有将士聚集在一起,看似人多力量大,一旦中了敌人的埋伏,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武照问:“如今陛下对辽东城围而不攻,你怎么看?”

    薛仁贵说:“陛下对辽东城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可能是在吸引高丽援兵到来,从而一举全歼之,但我认为,我军在高丽境内停滞不前,只怕会夜长梦多,非常危险……”

    武照说:“你说得有理,大唐大军连续几天包围辽东城,却不进攻,恐怕凶多吉少,我们拭目以待,希望这一战过后,陛下能采纳分兵之策。”

    薛仁贵向武照躬身行了一礼,说:“我暂且告退,去关注这场围而不攻的战争结局。”

    武照送走薛仁贵,找到了李世民,问:“陛下,许多人对你围而不攻的战术不理解,你到底有何深意?为什么还不攻城?”

    李世民说:“朕自有深意,你以后就知道了,朕围城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城,两天后,大军发起总攻。”

    果然,两天后,李世民命令大军作好攻城的准备,先派两千将士带上一端连着绳子的抓钩,趁黑夜的掩护,攀上城墙。

    是夜,天苍苍,地茫茫,风吹尘土尽凄凉,两千将士带上抓钩,潜入辽东城下,将抓钩向城上一抛,抓钩抓在城头上,下面的将士扯着抓钩下的绳子,慢慢向城上爬去。

    忽然,城上挑起一盏盏灯笼,早已作为准备的高丽守军从蛰伏中出来,挥动刀斧,向爬上城的唐军一阵猛砍狂劈。

    唐军被砍劈得血雨纷飞,断臂断腿断头,滚落城下,惨叫声惊破黑夜的宁静。

    下面的将士仍在往上爬,上面的守军奋力砍劈,一次次将攀上城头的唐军打下去。

    最后两千唐军死亡一半,剩下的一半匆匆退回,准备攻城的大军只好停滞不前。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这次攻城的企图破灭了。

    公元646年腊月,天空滚过一阵狂风,乌云翻滚,暴雪哗哗倾泻而下,狂风卷着雪花,砸在辽东城上。

    一条巨龙在雪空中飞跃,猛地一声巨吼,暴雪团在空中炸开,雪花洒落到辽东的每一角落。

    辽东迎来了一场暴雪。

    李世民的大军还没有攻城,前军的侦察兵飞马而到,向李世民禀报,高丽的十万援兵正向辽东城飞奔而来。

    一场大战即将揭开序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