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六十一章 郑重承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头到位,曹正淳一直也没有抢班夺权的心,听了这番诉说,自然是恍然大悟。

    他是很有是非观念的人,心还是正的。再说一遍,并不是太监就没好人。对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他理解的,比一些文武官员或许会更加透彻一些。

    如果大明朝完了,那么就连窝里斗都没有地方去斗。他对凌云这员小将并不了解,但按人性的角度来看,和对方有杀子之仇,又屡次挫败对方。这样的人,完全没有任何的降敌可能,甚至没有空间。

    因此他是相信刘鸿的话的,也相信凌云的说法。而且他也了解,武将被俘,终究是一种耻辱,这也正是凌云不愿意提及的原因。当他知道了李永芳之弟李永兰舍生取义的事情之后。和刘鸿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会上奏朝廷,对李永兰给予旌表。

    刘鸿看着面前的这个人,忽然觉得这人的确是个聪明人。如果真的表彰宣扬了李永兰,有一箭三雕的效果。

    一来是为凌云把事情给解释清楚,做了定论,以后自然就没有人敢再就这个事情说长道短。二来表彰此人的大义,激励明军士兵,以示朝廷不会忘记任何有功之臣。三来对绿营则是一个很明显的打击,会让清军对绿营起隔阂。而李永芳现在是绿营的主要将领,自然也会被加入到怀疑的提防的名单中了。这真的是妙极了。

    不过这样想着,刘鸿还是很客气的向曹公公道谢:“如此甚好,那就劳烦公公了,如此忠义之士如果得到旌表,那么自然会有更多人见贤思齐。我这里先替李永兰谢谢公公了,想来他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曹公公只是点头微笑,他知道,刘鸿来这里聊天的话题,基本上也就是要说凌云的事情,说完了,也就没有其他的话题可说,与其说继续生活琐事的寒暄,不如就此结束谈话。

    两个人都把手放到了茶碗上,几乎是同时端起来茶碗象征性的抿了一口,不过这时候曹公公的从人倒是没有喊端茶送客,因为相对来说,作为蓟辽督师,凡是蓟门辽东范围内,都归刘鸿管辖,要说客的话,曹公公才算是客。

    刘督师说了一句:“道乏了,改日再来拜望公公。”曹公公也并不挽留,起身相送,并说:“刘大人忙于军务,我这里一应生活小节细故,大人尽可不必挂怀,如果有需要我会差人去告知刘大人。”

    说着把刘鸿和两位小将送到门口,目送他们离去。

    等刘鸿三人走了以后,曹公公的从人们有些按捺不住了,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随从。但有句话说的好,宰相门人七品官。曹正淳自然不是宰相,作为后宫的总管太监,在崇祯面前自然说的上话,他的门人自然不止七品官。

    所以这些人平时在外面也是被一些官员们捧着敬奉着,也多少有些飘飘然。对于来到山海关以后,曹正淳对刘鸿和他的手下武将们这样客气,这些人都不服气。

    一个从人和曹正淳说:“公公为什么要对那刘鸿百般容让,我们初到山海关时候,他竟然不按照接待钦差的礼节接出辕门,就算公公不是监军,只是个宣旨钦差,他也应该亲自出迎才是。何况公公有督军之权。”

    话音未落,另一个接话说道:“就是这个话,别说是蓟辽督师,就是殿阁大学士,也管不到内廷的事情。见了公公不还是要客客气气的。这刘鸿怎么可以这样的倨傲无礼。公公竟然还容得下。”

    别人还想继续插言,曹正淳摆摆手说:“你们记住,刘督师是国家柱石,社稷栋梁。如果不是他带着八千辽东军抵挡住了阿敏五万铁骑的进攻,最后使得阿敏占不到便宜,只好撤军解围。那么现在大清的兵锋已经直逼京城了,更加轮不到你们在这里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以后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都不许再说。”

    几人听了曹公公这样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各自散去。曹公公继续坐下研究他的棋谱。

    其实他在山海关的生活也并不惬意,本来在皇宫中做个太监总管也不错,聊聊诗文,吃吃喝喝。日子过的自然很美,被派到这里来当监军不知道是谁的主意。

    在前线放置一个监军,本来监军也并不愿意在这里待着,更重要的是前线的将士也不希望有一双眼睛时刻的盯着他们。

    如果朝廷信任他们,那么他们自然是为国效力的勇士。如果朝廷不信任他们,很可能他们就会变成仅仅拿钱吃粮的兵痞。这一切的一切,完全都在于朝廷是个什么态度。

    正是因为明白这些,曹公公才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语不发。只要这样,才大概可以把这种边军对于监军的反感态度降到最低。

    在曹公公那里出来以后,刘鸿问自己的两个属下:“你们觉得此人如何。”

    赵峥回答:“此人或是大善之人,或是大奸之人。”凌云则回答说:“据属下看来,此人倒是不讨厌。”

    听了凌云这话,刘鸿不由得抚掌笑道:“好,这句话说的好,不讨厌。目前我也是这个态度,至于以后,再看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说到这里,话题忽然一转:“凌兄弟,听说你不愿意带领成建制的部队作战,而是希望能够在小股突击战法上取胜,可有此事吗?”

    凌云看了一眼赵峥,心说我这个赵大哥,真是心直口快,什么都说。不过和自己的最高长官说这些却也无妨,至少让他知道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因此他很坦率的说:“您说的没错,兵不在多而在调遣使用。我之前的几次侥幸成功,如果是靠大部队的话,就不一定能够做成。大有大的困难,小也有小的好处。在天平绝对平均的时候,一只蚂蚁就可以决定天平的倾斜方向,那么一支精锐的,经过特殊训练的小部队,在战争中有时候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听他说的这些,倒是让刘鸿的眼前感觉一亮。虽然在明代,将帅的思维都还没有那么先进。但很显然,兵贵精这个道理是源远流长的。从三国时的虎豹骑到唐代的燕云十八骑,都已经成为了传说般的存在了。

    刘鸿看着凌云,暗自赞叹这员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切都有一股闯劲和拼劲,眉宇之间透露出那种朝气蓬勃。

    督师大人暗自感叹自己已经老了,以后拱卫边陲,扶持大明的事业还要靠年轻人。他良久才说:“有此志气,自然可嘉,你再给我立一件大功,我就允许你在全军范围内挑人,组建你的突击部队。”

    得到了这样的承诺,凌云禁不住大喜过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