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七十三章 投鼠忌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并不是有心给钦差大人出难题,只是他心里实在是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去。稀里糊涂的就被贬斥,又是稀里糊涂的就复职,这中间没有任何的说法,那朝廷的王法和公器岂不是成了儿戏一般。

    现在自己虽然复职了,三名百户也都得到了晋升,一切看似走上了正规的渠道,但之前的那一幕场景却是不好在记忆中轻易的抹去。

    别管自己是不是穿越过来的,既然来到了大明,那就是大明的子民。可以效忠大明王朝,但是大明王朝要给自己一个为他效忠的理由。如果皇帝忠奸不辨是非不分,随意下达政令,那么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和百姓,不受铁蹄的践踏。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要变成焦土,这就是军人存在的意义,他们在这种意义上并不一定是为哪个皇帝和政权在效命,而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凌云有些不明白,明朝的风骨是相当硬挺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点在清朝人编纂的明史中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甚至就是在顺治入关时,打的旗号也并非是和明朝作对,而是要为崇祯皇帝报仇,诛灭流贼李自成。

    风骨自然是值得称道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脑子就不重要。崇祯皇帝是一个比较冷静睿智的皇帝,正在他继位之初,就重用袁崇焕,仅用两个月时间,凭借自己的力量除掉魏忠贤,彻底清盘阉党就能够体现出来。

    当时朝廷内有阉党,外有边患,崇祯是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态走向那把龙椅的,他仅仅使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龙椅坐稳了。如果他是一个智商低的人,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我崇祯也有崇祯的弱点,他的弱点就是太过于激动,很容易就会因为一个现象不会去深入思考就做出一个比较着急的判断。对于崇祯来说,凌云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他认为崇祯不是亡国之君。

    因此,凌云来到山海关之后,愿意为崇祯的政权效力,愿意为山海关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知道明朝的党争是很厉害的,大臣们在朝堂之上,只顾党争,不顾正经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小小的主事,都能公开的拉帮结派。

    构陷大臣,中饱私囊,是明朝文官系统的一个很大的漏洞和缺陷。但是凌云没有想到,朝廷上的党争,竟然会波及到边关的将士。一个小小的四品都司,竟然也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治国先治吏,这肯定不是一句空话,也肯定不会是一句废话。但是,这件事并不是凌云所能够左右的,他现在仅仅也只是一个四品游击而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要软弱的去任人宰割,任由这种象纵横发展。所以,虽然说他对陈光祖颇有好感,仍然对他抛出一个让他比较为难的问题。

    然而无论于情于理,凌云的要求并不过分。但陈光祖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凌云的要求,他这个钦差大臣,应该全权处理这件事,解决给山海关带来的波动。以及处理相应的善后问题,但唯独这些不包括惩处真凶,找出那个在背后使绊子的人。

    这个在背后使坏的人是谁,陈光祖或明或暗的知道。想动一个三品参将,督师就完全有这个权力了,而不需要钦差大臣,但是投鼠忌器。只要温体仁还是温阁老,那么随便动他的亲眷,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个连锁反应,可能是凌云乃至整个山海关大小将官都必能承受得了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件事,皇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虽然说这个钦差大臣是有全权处理任何事情的,但是在皇帝没有表态的情况下,钦差大臣擅作主张,也可能是在给自己种祸。

    明朝自从朱元璋,除掉胡维庸并废除丞相制度以来,直到明成祖设立了内阁。延续至今,虽然说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和之前的丞相已经不可以同日而语,但毕竟是皇帝身边最能垂询顾问的人,也是最靠近这个国家核心权力中心的人。同为从一品,温体仁对于崇祯皇帝的影响力要远远胜于这个骤然升迁的陈光祖。

    惩办一个参将,对一品文官来说,其实真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要带来怎样的后果,真的要着重去考虑。所以陈光祖明明知道,始作俑者就是刘槐水,但是他却不能给给凌云一个正面的答复。

    思虑半天,他才回答说:“凌云小将,这件事情请你相信朝廷,会有一个满意的答复的。如果真的是有人从中作梗,我一定会查一个水落石出,不会让此人逍遥法外。”

    看着钦差大人如此尴尬,刘鸿在旁连忙打圆场说:“好了,不要在这里说话了,都入席吧!山海关是边陲之地,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酒菜,聊表心意,为钦差大人接风。”

    凌云也知道这样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正面的结果,他也不想继续再为难陈光祖。所以也就坡下驴的说:“是下官莽撞了,钦差大人远道辛苦,下官的确不该在这里耽搁您的休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这是山海关难得的一次开酒戒,因为他们是快速反应部队,军官很少能够畅快地饮酒。所以面对钦差大人,刘鸿也是给足了面子,凡是四品以上都在场作陪。

    陈光祖这一次也没有白来,他带来了一万两的银子。这笔钱是作为这次剿灭倭寇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阵亡将士一百余人,基本上能够分到每家家属一百两银子左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很高的了。

    一百两银子,足够一个小户人家吃穿不愁三年以上,要知道,这些,并不是因为朝廷有大把的银子。朝廷打仗军费通常都用度不足,能够抽出一万两银子来用做一场战役中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崇祯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了,也是对这一次误会山海关将士的一种安慰。

    对于将士们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只是银子。但是皇帝这样做出了态度,也是好的。吃饭结束之后,刘鸿让中军安排陈光祖和他的随从人员去休息。

    众位军官也都陆续的散去了,刘鸿只留下了赵峥和凌云两个人,这两个人在辽东镇,只能算是中层军官。但是作为督师的刘鸿,对他们的信任,并不因为他们的级别而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