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八十二章 偷袭得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外围只放置二十名哨兵,是清军的麻痹大意,又不单纯是如此,他们在这里已经逍遥的太久了,已经忘却了距离他们五十里之外,还有明军的存在。

    这里有两标军,标的统领一般是绿营游击,和明军建制几乎相同。明军一般来说一名千户就可以统领上千人部队,但清军一名游击,手下一般只有几百人,也就是说清军的官职,尤其是武职,一般都比较高配。

    这里驻扎着两名游击和一名参将,这名参将的名字叫秦普磨,也是万历年间一名武举人,因为在大明混不下去了,才投奔了后金,却被当成了香饽饽。

    这名混不下去了武举人,在投靠后金之初,就被任命为游击。后来逐渐又升为参将,被派到小秦庄驻扎。在小秦庄那个地方山高皇帝远,距离明军的山海关虽然只有几十里之遥,但是距离后金赫图阿拉也就是现在的盛京城,将近七百里。

    在这样一个长距离中,清军没有办法对他进行有效统辖,而明军又无意对他发起进攻,在小秦庄这个偏僻小镇,他几乎成了这里的土皇帝。

    这一天,秦参将刚刚和两名游击喝完了酒,正在商量去哪里的附近村镇,寻找两名花姑娘快活快活。俗话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不合适的。

    他们只知道没有官做的时候想做官,做官之后想做大官,做官儿的时候有人管着不舒服,没人管着了就饱暖思欲。估计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做这样的计划,但是今天,他们这个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已经死在了摇篮里。

    在这三名军官的周围,有二百名左右的亲兵进行护卫和伺候起居。其余的兵力比较分散。我们说过,在这九百多名士兵中,有一百余人是八旗兵,另外的八百余人是绿营兵,而八旗兵的作用就是负责监视绿营兵。

    不过在这三名绿营兵军官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旗人。而统领这支监视部队的人,只是一个小小的牛录。牛录这职务,大概也是当年的猛安谋克制度的变种,也是八旗部队特有的一个职务编制,大致相当于连级干部。

    在现代军衔制度中,上尉正连级,也就相当于明清时代的百户,是七品的职衔。一个参将,两名游击,都是三品四品的武职,却被一个牛录监视着。由此可见,绿营兵,在大清建国之初,是地位比较低下的。

    但是所谓你有砌墙术,我有过墙梯,任何时候都是能够想出应对的办法的。既然你在我跟前晃荡,我拿你没有办法,那我就好吃好喝,让你去别处逍遥,只要你不在我的眼前,那怎么都好说。你在我这儿你说了算,你不在我这儿我自己说了算。

    这招虽然并不高明,但是相当实用,靠着这一招,两年之内,他和负责监视他的人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这个秦参将,也是有他的一手。他这样做,并不是单纯的要把监视他的人放到一边。而是把监视他的人,包括这些监视部队,放在了小秦庄的最外围,如果说真的有明军来偷袭的话,他们就是第一被冲击波。在他们抵挡的同时,小秦庄内部驻扎的绿营兵就会作出反应,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抗,至少在逃跑上争取了时间。

    这个做法,不可谓不阴暗,但是,一直以来仅能把三国演义当成兵书的旗兵,是没有办法领悟到这一点的。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给凌云和他的突击队,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条件,因为凌云的计划就是,只打八旗兵,对于绿营士兵歼灭为辅,招抚为主,区别对待。

    这样的作战计划之下,你至少应该先弄清楚,谁是旗兵谁是绿营兵。除了看旗帜和装束之外,如果他们混在一起作战怎么办,都是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现在被完美的解决了,在我们看的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日军的前方要么是一群老百姓,要么是伪军,给他们来做盾牌。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则是彻头彻尾的胡扯,要是能够信得及自己,还用得着玩这套花活。

    现在情况却是相反的,这些八旗兵的大爷们,竟然给这群绿营兵当起了排头兵,充当了他们的外围屏障,简直是倒霉催的。

    在清理哨兵结束后,马吃草向后面做出了安全的提示,凌云带着后续的两队士兵长驱直入。

    小秦庄是个小镇,这句话已经交代了好几次了。之所以是个小镇,是因为这个镇子非常的小,这绝不是一句没用的话,至于有什么用会在后面有所交代。

    至于这个镇子为什么叫做小秦庄,是因为这个镇子最早的时候,居民绝大部分都是姓秦的,因此而得名。据说这里最早有四百多户姓秦的,都是从沧州某县迁来的,在此安家落户已经很久了。却没想到,被清军屠戮了个干干净净。

    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带领清军前来进行这次屠杀的人,也是姓秦,不知道,他面对这个镇名的时候,会不会多少有一些羞愧之感。

    我想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当他进入这个镇子的时候,已经扯下来了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凌云带着自己的兵接近了镇子,这里因为没有民居,都是兵营,因此也很好辨认。他事先已经下达了命令,因为这不只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对这剩余的一百二十名种子选手的一次选拨。

    这次选拨的标准是,只要击杀了一名顽抗的清军士兵,就割下他们的耳朵作为凭据。最后看谁能够割取的耳朵多,谁就胜出。

    当然了,这还是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在对方是负隅顽抗不肯投降的前提下进行。至于旗兵,无论是战是降,则是格杀勿论的了。

    士兵们每个人的都已经忍耐了好久,就单单等着动手的信号。在即将接近对方第一座兵营的时候,凌云大声喊道:“大明的将士们,去捕杀你们的猎物吧。”

    将士们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低调的性格。硬是让他们低调也不是那么回事。

    有的人拿着清油往兵营里泼,有人负责点火。更有人比较绝的,找到了马棚,把马都给抹了脖子。顺便把马耳朵也给割掉了,完事才想起来,这个白弄了也不能凑数,看这份闹腾劲吧。

    看到有人去给马割喉,凌云在后面大喊败家子,多好的战马呀,一会完事还能骑回去,怎么能全给杀了。

    这一闹腾,外围的八旗兵就已经被惊动了,他们都出来了要看看是谁在这里这么闹事。当他们看到明军士兵的时候,基本上同时也获得了明军获赠的纪念品。袖箭或者短刀。

    话说八旗士兵不是挺能征善战的吗,怎么在这群明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了。百十个人还没有进行什么个的抵抗,就死伤大半了。剩下的想往回退和绿营兵汇合,凌云哪能容他逃走,带着部下死追不舍。

    最终在半个小时内就解决了战斗,只留下了两个活口。而明军方面,有七名士兵阵亡,五名轻伤。没有重伤员。

    这样的战损比率在清军来说已经是他们的耻辱了,但凌云仍然很心疼,自己的兵哪一个都是心尖子,随随便便就阵亡那还行?每损失一名士兵,都能让他心头哆嗦一下,也能让他更加多一分杀意。

    对于普通的明军士兵来说也是如此,战友的牺牲更让他们杀红了眼,什么选拨,什么光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一个词汇,那就是报仇。

    其实对于清军来说,他们还觉得委屈呢,怎么的就百十名八旗兵还打不过一百多个明军,这说出去简直就是耻辱至极的事情。其实要单说战力的话,无论如何,在兵力对等的情况下,明军的边军士兵都不是清军的对手。

    能够打成这个状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这些旗兵在这里养尊处优的日子太久了,几乎都忘记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第二个就是这些明军都是边军最精锐的士兵,而且一鼓士气正旺盛,正想着杀几个清军来证明自己。

    留下两个活口,其实就是想问问情报。清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骨头硬,他们很快就招出了凌云想要的情报。

    凌云微微笑着点了点头,对两名战战兢兢的旗兵说:“你们虽然在战场上做了俘虏,但毕竟是给了我想要的情报,出于对你们的区别对待,我给你们自裁的权利。”

    说着,抽出自己的两柄短剑扔在了地上,在一刹那间,两名旗兵的脸上从希望变成了绝望。他们本以为招供出来这些东西,就能够保住性命,没想到凌云和别的指挥官不一样,他从来都不需要俘虏。

    两人对视一眼,分别拾起来短剑,抹向了自己的颈动脉。鲜血喷涌而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